APP下载

165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5-12-19刘小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丙泊酚神经外科芬太尼

覃 涛 刘小梅

1)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安康 725000 2)陕西安康市汉滨区中医医院手术室麻醉科 安康 725000

神经血管介入术是一种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手术难度的增加,对麻醉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经血管介入术中,由于血管伤害性刺激,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手术安全性。因此,维持患者围麻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内环境稳定成为麻醉医师面临的新课题[2]。我科在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并联合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01—2013-12于我院接受神经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65例,除外肝肾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应用精神类药物史以及意识障碍者。患者或其家属均自愿并签署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与对照组(83例),2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ASA分级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

1.2 方法 2组患者入室后均常规检测血压、心率(HR)、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等,并记录各指标的基础值。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予以0.05mg/kg咪达唑仑,0.3μg/kg舒芬太尼,1mg/kg利多卡因及1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予以5mg/(kg·d)丙泊酚泵注。观察到患者的BIS降至75以后,予以维库溴铵0.1mg/kg静注,直至BIS降至55以下后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吸纯氧,氧流量1.5L/min。成功插管后,观察组予以右旋美托咪定按照0.8μg/(kg·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泵入直至硬膜闭合。在气管插后30~40 min即可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的BIS值合理调节丙泊酚的用量,待患者的血压在基础值的30%左右及BIS>55时,可逐渐上调丙泊酚的给药速度0.5mg/(kg·h);观察到BIS<40时,可将丙泊酚的给药速度降低0.5mg/(kg·h),术前5min停止应用丙泊酚。根据患者的HR和血压水平应用舒芬太尼,维持患者的呼吸膜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7~4.7kPa。术后予以0.02mg/kg阿托品及0.04mg/kg进行肌松拮抗,拔管前应先将气管以及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待患者的SpO2>95%、RR>12/min、VT>0.3L并有吞咽反射以后拔管,予以面罩吸氧,氧流量为5L/min。

麻醉期间,如患者的血压降低>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不足12.0kPa,则可予以麻黄碱;血压升高>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18.7kPa,则予以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酯;HR>100次/min,则予以β受体阻滞剂;如HR<50次/min,则予以0.2~0.5mg阿托品静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药量,同时记录2组在入室时(T1)、手术结束(T2)、给药后2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时的HR、MAP及SpO2。并统计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躁动、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组T2时起HR均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52组MAP均有所升高,T2、T32组无明显差异(P>0.05),T4、T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间点的SpO2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2 2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指标组别 T1 T2 T3 T4 T 5 HR(次/min) 观察组 85.5±12.6 89.6±9.1 98.3±8.1 94.6±6.4 86.1±6.1对照组 84.2±11.7 91.3±7.3 102.3±8.9 98.6±6.1 92.3±7.2 MAP(mmHg) 观察组 99.8±7.8 107.3±7.7 108.5±7.1 107.3±6.6 110.3±18.5对照组 104.5±9.2 107.4±7.2 109.9±8.2 124.5±6.8 132.5±20.2 SpO2/% 观察组 95.7±2.3 97.1±2.2 97.3±2.1 98.1±1.2 94.1±2.1对照组 95.3±2.1 97.7±2.4 97.8±1.9 98.9±1.3 93.8±2.7

2.2 2组用药情况及术后情况比较 2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用药情况及术后情况比较 (±s)

表3 2组用药情况及术后情况比较 (±s)

组别 n 舒芬太尼(μg·kg-1·h-1) 丙泊酚(mg·kg-1·h-1)停药至拔管时间(min)观察组82 4.21±0.44 0.25±0.04 10.2±2.9对照组83 6.12±0.83 0.35±0.06 13.6±3.2

3 讨论

神经血管介入术是一种新型神经外科微创术式,相比于传统术式具有微创、痛苦小、机体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快及手术结果准确等优点,在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3]。受病理生理特点的影响,神经外科患者术前容易出现低血钾、血容量不足等,围麻期往往难以维持循环的完全稳定。此外,这类患者的ASA分级多较高,对循环波动的耐受性较差,大大增加了围麻醉期风险[4]。故越来越多的神经科麻醉医师认为,在神经血管介入术中,应适时平稳麻醉,最大限度地避免高血压、紧张及咳嗽等[5]。

全身麻醉诱导期及术毕拔管前后是临床麻醉管理的重点时期,因该阶段麻醉药物对于全身循环系统所具有的抑制作用、术毕麻醉作用消退及疼痛应激产生等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波动,故该阶段也是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阶段[6]。丙泊酚是一种强效静脉麻醉药物,起效速度快,且作用维持时间较短,术后可快速恢复平稳,术后苏醒快,且可控性较强。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明显高于芬太尼,且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分布容积较小,镇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较长[7]。两药联合用于麻醉,可获得可靠镇静、镇痛效果。在全麻过程中,血压及心率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关键。右旋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镇痛、镇静以及抗交感作用较强,且具有觉醒作用[8]。大量研究证实,其对于重症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具有特殊协调作用[9],术前应用可减少阿片或非阿片类止痛药物的用量。此外,其还可有效改善因儿茶酚胺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减轻麻醉、气管插管及手术应激等所致血流动力学波动[10]。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有效减轻了患者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且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术,可控性强,加用右旋美托咪定可更好地维持麻醉平稳,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新.神经血管介入治疗60例麻醉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999-1 000.

[2]闫诺,卢斌,陈宁,等.颅内血管介入治疗300例麻醉体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2):112-113.

[3]崔大巍.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32-133.

[4]常立华,王桂平,白广,等.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J].当代医学,2011,17(30):17-18.

[5]刘新峰.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9):1 300-1 302.

[6]刁士元,段佩琰,阎浩,等.大动脉炎性脑缺血血管内介入诊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3-6.

[7]刘健,高成杰,熊辉,等.脑血管介入术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2):36-37.

[8]赵玉勤,陶红,吕帆,等.心理干预对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2,18(2):124-125.

[9]胥亮,龙丰云,葛亚丽,等.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4):7 260-7 262.

[10]聂颖,谢凡,杨明明,等.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神经外科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1-52;53.

猜你喜欢

丙泊酚神经外科芬太尼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