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交通拥堵,你造吗

2015-12-17笑笑

当代工人(B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行车车道公交

治理交通拥堵,你造吗

第一百零六回

有请笑笑先生接着讲

城市交通拥堵竟成世界难题

各国奇招频出化解并不容易

诗曰:

大城也有大城苦,堵车堵心盼坦途。

世界难题破解日,环路不再是紧箍。

每当说到交通拥堵,总是让人很崩溃。

在北京生活的人,一说出行,人人都有一本血泪账。这些年,北京的路从二环修到六环,便从二环堵到六环,一条环路如同一条条紧箍,把北京人困在原处,时间,成了最可怕的出行成本。

更可怕的是,这几年不光北京的交通让人崩溃,在中小城市生活的人,也开始举步艰难。

所以,人们问:难道交通拥堵是一道永远无法破解的难题?

非也。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各国治理交通拥堵的一些有用招数。

缺道路还是缺道德

2014年5月,我在美国旅游,有一天从美国东北部开车去美加边境的一个小镇。在美国的公路上驾车,比中国的路要舒服许多。路上没什么车,尽可以随心驰骋。

那天我有些心事,因为要离开美国了,我还没有找到当地阿米什(一个保有原始生活习惯的部落)生活的痕迹。一路上左顾右盼,因为一旦遇到,我要随时停车拍照。虽然路上车不多,我开车的速度却很慢。

走着走着,发现后面有一辆大卡车跟了上来,并且随着我的速度慢了下来。这条道路如同我们的省道,双车道,双向行车,完全可以超车,但这辆车却一直跟着我走,我慢,它也慢,我快,它也快。我不明白,这辆车为什么不超我。

这样走了一会儿,我实在觉得不好意思,便右拐走上了旁边的一条道,好让它超过去,它果然超了过去,然后加快速度往前直奔而去。

我问旁边在美国生活了几年的女儿:“这车的司机好笨呐,他为什么不能直接超过我,非要等我给他让道?”

女儿的回答让我很不好意思,她说,这是美国司机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车,他们不会随意超车。而前车如果有问题,可以靠边停下来,让路给后车。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欧洲与美国这样的国家很少出现恶性交通事故和高速公路拥堵,路网发达是一回事儿,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司机有良好的行车习惯。相比之下,在中国,处处可见随意并线引发的交通意外,而这些交通意外,正是引发拥堵的元凶。

说到美国人的行车习惯,我感受最深的是,路上遇到警车、救护车、校车等,路上的车辆都会井然靠边,等这些紧急车辆先过去以后,自己再行发动。

而在中国,人们能看到,所有的车都在抢行。抢着并线,抢着冲过红灯,抢着在等灯时排在第一,抢着占个好车位……甚至高速路上会公然抢占应急车道。许多生命,就在这些不讲理的占用中,耽误了抢救时间,有时候因为应急车道的占用,警车无法通过,交通因此越堵越死,到最后大家谁都走不了。

所以,我在见证一次超级拥堵后,很有感触地发了一个微信说,中国不是缺少道路,而是缺少行车道德啊。

当然,美国人的行车习惯也是交规约束形成的,比如上面谈到的遇到校车、救护车要停车避让,在路口看到“STOP”的标志时一定要停下来观察清楚再行驶等等。

我问过交管局主管处理事故的一位朋友,他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想一想,人生真有那么多非要抢出三秒钟的事情吗?如果没有,我们为什么总是那么争先恐后?如果扔掉“凡事都要抢”的习惯思维,是不是会减少许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会减少许多社会管理成本?

市长被罚拥堵费

一般说到治理堵车,巴黎与伦敦必然会被提到。

很多年前我去过巴黎,印象中的巴黎老城,路两边全都停满了车,上班高峰期也会堵得一塌糊涂。问当地人,他们说,政府想了许多招缓解交通拥堵,比如装电子警察,提高停车费等等,但效果不佳。

他们幽默地说,政府没有办法,自己倒有一个办法:尽量不开车。

巴黎人不开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在那里,有高速发达的地铁网。我在巴黎生活一个多月,大部分时间不开车出行,白天都是依靠地铁,只有晚上高峰期过了,才会打车或开车。巴黎的地铁网非常发达,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这么说吧,随便到城区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几步就会有地铁站。所以,你如果与巴黎人约好见面,一般对方会告诉你在地铁某站附近,不会像中国人一样说,派个车接你吧等等。

我在巴黎采访世界杯的时候,当地人并不像中国人一样派专用车把记者从新闻中心拉到赛场,而只是派车把你拉到地铁口,接下来,你自己坐地铁过去吧,人家不管啦。而且,对于这样的安排,巴黎人一点儿不觉得是怠慢客人。

也难怪,公共交通一向是巴黎最值得信赖的交通工具,在城市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世界都市,没有什么比地铁更能保证时间和效率的交通工具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治理地面拥堵,城市只有向地铁要效率。

和巴黎一样,除了提高中心城区的停车费用,发展公共交通外,伦敦还出了更狠的一招,这招就是征收拥堵费。

这个招法是2003年伦敦的市长肯·利文思通在任时通过的法案。有新闻记录当时的情景说:“那天是周一,早上司机们开车进入拥堵区后,每个人的账户上已经少了5英镑,中午时已经有5.7万人缴费。”

城市道路堵车,政府还向开车人征收拥堵费,这件事怎么说都匪夷所思。伦敦人当然也不高兴,有人说,这是政府向穷人征收穷人税。

但利文思通就那么做了。他不光那么做了,而且每天上下班都坐公交车,是一个典型的公交支持者。他曾公开说,如果几个月后征收拥堵费的效果不明显,他就甘愿废除这个法案。

事实是,到今天为止,伦敦还保留着拥堵费,司机们只要看到交通标志上出现了一个“C”字母,就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拥堵费征收区了,如果不想交这笔费,你就在区外停下来,然后坐公交进入,如果你想开车,那就对不起,交钱。

后来伦敦换了另外一任叫做鲍里斯·约翰逊的市长,这位市长也是一位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官员。他虽然没有支持利文思通对于特别不环保的车辆征收25镑拥堵费的建议,但还是保留了拥堵费这项收费。

好玩的是,鲍里斯上任不久,就收到了一个罚单。因为长期骑车上下班,有一天匆忙坐车去参加一个圣诞节活动,忘记交拥堵费,结果被罚60英镑。但这事在英国一点也不奇怪,据说,首相布莱尔也因为忘记注册家庭用车被罚每天80英镑。

明星为啥不开车

一般说到堵车,人们会拿出人口密度来说事。如果这样说事的话,不得不提到新加坡和香港。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岛国,国土面积只有712平方公里,人口却有508万人,私家小车60多万辆。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能避免城市交通拥堵吗?

我有一位明星朋友,曾经是上世纪90年代世界著名的球星,由于工作关系,他移居新加坡。有一次我见到他,问每天怎么出行?

坐公交,他说。

按理说,他的名气和收入水平,买辆豪车根本不是问题。为什么要坐公交?

他解释说,在新加坡,公共交通像空气和水一样是生活必需品,公交已经渗入当地人的生活,并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后来我再去新加坡的时候才发现,那里的交通真是方便,很少出现堵车的状况,而且公交很舒适,也非常准时。

与此相反,日常开车出行倒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在新加坡开车,先要有一个“拥车证”,也就相当于北京的车牌号。拿到这个“拥车证”,才能拥有车辆。拥车证的发放有一定数额,视当时报废的车辆数额来定,报废数额多,发放就多,数额少,发放就少。价格一般先由政府部门定了基础价格,由车辆销售来竞标。谁竞标价格高,拥车证归谁。汽车销售店会将拥车证一起卖给想买车的人。

据说,这个拥车证算下来,有的能高达30万人民币。如果加上新加坡很高的汽车关税、公路税、注册税等等,在中国花20万元同款的轿车,在新加坡得花到60万以上。这样一来,想买车的人就明显减少了。

当然,新加坡政府不是单纯地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在新加坡,会发现有许多单行道,这些道路设计合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双向车道造成的拥堵,而且新加坡还有许多道路信息系统,开车人很容易获得停车以及道路拥堵情况的直观信息。

至于香港,人们在这里很少能看到北京那么宽的马路,大部分车道是双车道或者是单行道,但就是这样,也很少有交通拥堵的情况发生。再仔细看,就会发现,香港小是小,但人家会立体发展,也就是建了大量的高架路,过街桥,空中走廊,而且这些天桥、地道、空中走廊大部分有电梯,人们不需费太多劲就可以穿梭。

这样一来,行人,车辆各行其道,谁也不抢谁的道,反倒是交通事故少了,交通通行效率提高了许多。

这正是:

弹丸之地有能人,路顺车勤遍地金。

人间智慧无穷尽,空中地下任我行。

猜你喜欢

行车车道公交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浅谈MTC车道改造
等公交
夜间行车技巧
低速ETC/MTC混合式收费车道的设计与实现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