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牙列期儿童的牙齿数目及形态异常的分析

2015-12-16凌豫琦张琼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恒牙切牙上颌

凌豫琦 张琼 邹静

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四川大学);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内科,成都 610041

牙齿发育异常是儿童常见的一类口腔疾病,通常分为牙齿数目异常、形态异常、结构异常和萌出与脱落异常共四大类[1]。及时发现并明确诊断儿童的牙齿发育异常,可为早期制订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及早处理可减少牙髓感染、恒牙列咬合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曲面断层技术可以直观显示牙列中所有牙、牙弓与颌骨的影像信息,医师通过该技术可及时发现儿童的牙齿发育异常。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因常规检查、牙齿疾病治疗、正畸治疗等原因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收集并分析其所拍摄的曲面断层片。纳入标准:5~15岁处于混合牙列期的儿童,拍摄时头位居中,数字图像清晰,解剖结构无扭曲。排除标准:拍摄时头位偏斜,数字图像模糊,有颌面部外伤,存在唇腭裂等颅颌面先天性畸形,解剖结构界限不清或有重叠。经筛选,共纳入4 347例儿童的曲面断层片。4 347例儿童的平均年龄为9.14岁,其中男性2 439名,女性1 908名,男女比例为1.28∶1。

1.2 研究方法

观察分析纳入的4 347张曲面断层片,记录其显示的牙齿数目异常及形态异常的发生部位、数量、伴发异常等,包括先天缺牙、多生牙、牙瘤、过小牙、融合牙、畸形牙尖(畸形舌尖及畸形中央尖)以及弯曲牙,其具体表现见图1~8。诊断标准参照第4版《儿童口腔医学》[1]的相关标准。

图1 15、25、35、45牙缺失Fig 1 Absence of 15, 25, 35, 45

图2 11、21间多生牙,32牙缺失Fig 2 One mesiodens between 11 and 21, and absence of 32

图3 12过小牙,13、23牙缺失Fig 3 Microdontia of 12 and absence of 13, 23

图4 右上颌前牙区牙瘤,15、25牙缺失Fig 4 Odontoma in the right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and absence of 15, 25

图5 11牙弯曲,42牙缺失Fig 5 Dilaceration of 11 and absence of 42

图6 22牙畸形舌尖,11牙附近有1颗多生牙Fig 6 Talon cusp of 22 and one supernumerary teeth near 11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类牙齿发育异常在男女间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图7 35、45牙畸形中央尖Fig 7 Central cusp of 35, 45

图8 双侧下颌侧切牙与尖牙融合Fig 8 Fused teeth of 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s and canines on both sides

2 结果

2.1 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的患病率和基本情况

在4 347例纳入样本中,共发现1 382例有牙齿数目或形态异常,患病率为31.79%(1 382/4 347);其中男性838例,女性544例,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7,P<0.05)。各类牙齿数目或形态异常的检出和分布情况详见表1,若同时发现有2种及其以上异常的类型,对每种异常的发生人数分别进行统计。各类牙齿发育异常的恒牙数量见表2,先天缺牙、多生牙、畸形牙尖、弯曲牙的发生牙位见表3。

2.2 各类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的具体分析

2.2.1 先天缺牙 先天缺牙(除第三磨牙外)患者652例,患病率为15.00%(652/4 347),其中男性325例,女性327例,男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0,P<0.05)。恒牙共缺失1 435颗,人均2.20颗。个别牙缺失(缺失1~5颗)和多数牙缺失(缺失6颗及以上)的发生情况详见表2;缺失牙的多见牙位详见表3。先天缺牙最常发生于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颌侧切牙,其余牙位较少,下颌第一磨牙最少见。此外,下颌恒牙缺失858颗,多于上颌的577颗,上下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19,P<0.05);左侧恒牙缺失697颗,略少于右侧的738颗,左右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 多生牙 多生牙患者548例,患病率为12.61%(548/4 347),其中男性415例,女性133例,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37,P<0.05)。 共发现多生牙689颗,人均1.26颗,其中676颗位于上颌,占98.11%(676/689),仅13颗位于下颌,占1.89%(13/689)。多生牙多发生在上颌中切牙之间或上颌前牙区。

表1 各类牙齿数目或形态异常检出情况Tab 1 Distribution of each kind of abnormality of teeth number and morphology

2.2.3 过小牙 过小牙患者174例,患病率为4.00%(174/4 347),其中男性90例,女性84例,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过小牙243颗,人均1.40颗。发生牙位均为上颌侧切牙。

2.2.4 弯曲牙 弯曲牙患者94例,患病率为2.16%(94/4 347),男性59例,女性35例,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弯曲牙99颗,有1颗者89例,2颗者5例,人均1.05颗,均发生于上颌。

2.2.5 牙瘤 牙瘤患者22例,患病率为0.51%(22/4 347),男性14例,女性8例,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牙瘤22个,其中发生于上颌者17个,下颌5个。

表2 牙齿发育异常涉及的恒牙数量Tab 2 Number of affected permanent teeth of abnormality of teeth number and morphology

表3 先天缺牙、多生牙、畸形牙尖、弯曲牙的发生牙位Tab 3 Teeth type of congenitally absent teeth, supernumerary teeth, deformity of cusps and dilacerations

2.2.6 融合牙 融合牙患者17例,患病率为0.39%(17/4 347),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18对融合牙,均发生在下颌前牙,其中15对为侧切牙与尖牙融合,其余3对为中切牙与侧切牙融合。除1例为双侧对称融合外,其余均为单侧发生。

2.2.7 畸形牙尖 畸形牙尖的常见类型为畸形舌尖和畸形中央尖,本研究共发现畸形牙尖32例。畸形舌尖患者17例,患病率为0.39%(17/4 347),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舌尖牙齿共25颗,均为上颌侧切牙(16颗)和尖牙(9颗)。畸形中央尖患者15例,患病率为0.35%(15/4 347),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中央尖牙齿共34颗,均对称性发生于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占88.24%(30/34)。

3 讨论

近年来,国外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牙齿发育异常的发生及分布情况有不少研究和报道[2-6],国内多见为某一类牙齿发育异常的病例报道,或是乳牙牙齿发育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7-9]。本研究是通过观察曲面断层片对混合牙列期儿童恒牙的牙齿发育异常状况进行分析,但由于单纯观察曲面断层片不足以明确诊断牙齿结构异常和萌出与脱落异常,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曲面断层技术可直接观察到的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

本研究牙齿数目及形态异常的患病率为31.79%(1 382/4 347),高于国内外其他研究[2,4,10-11],可能与研究人群所处地域不同,研究对象年龄不同,以及本研究选择对象为医院就诊人群有关。

牙齿数目异常方面,先天缺牙最常见,其中个别牙缺失的患病率高于相关研究[2-3,5,12-15],女性多见的结果与国外一些研究[2,6,12]相符。先天缺牙的好发牙位依次为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在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等地区的研究[6,14-15]发现,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是最好发牙位;在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地区的研究[5,13]发现,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最常见;而欧美国家人群多见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下颌侧切牙缺失相对较少[3,12]。由此推测,侧切牙缺失高发也许是亚洲人群的共同特点,但尚需进一步证实。临床医生在诊治儿童患者时,应多关注其下颌侧切牙及第二前磨牙的牙胚,必要时可拍摄曲面断层片以确认其恒牙胚是否有缺失。

多生牙的患病率仅次于先天缺牙,与其他国内外研究[2-3,5,10,15]相比,患病率较高;男性多见的结果与某些研究[2,15]相符。多生牙的最好发牙位为上颌中切牙之间,其次为上颌前牙区,此结果也与国外学者[2-4,12]的研究相符。由此推测,多发于男性及上颌中切牙之间可能为多生牙的临床特点。早期发现并密切关注多生牙的发生发展,及时处理,有助于邻近恒牙的正常萌出或自行调整位置,避免多生牙对恒牙列的形成及排列造成不良影响。

牙瘤在本研究中发现较少,患病率仅为0.51%(22/4 347),但77.27%(17/22)发生于上颌,这与Marsillac等[2]的发现相似。牙瘤患病率虽不高,但可能影响恒牙萌出,有碍恒牙列正常形成。如有发现恒牙迟迟未萌,可拍摄曲面断层片确认或排除。

牙齿形态异常方面,过小牙最常见,患病率为4.00%(174/4 347),高于国外其他研究[2-3,5,12],多见于上颌侧切牙这一特点与国外研究相符;其次为弯曲牙,患病率2.16%(94/4 347),而Marsillac等[2]的研究中仅为0.73%。过小牙及弯曲牙的好发牙位比较固定,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

畸形牙尖、融合牙的患病率均较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对较少。调查发现,布拉格人群中畸形舌尖的发生率仅为0.6%[3],印度为0.97%[5];融合牙在巴西、印度等地发现更少[2,5],而畸形中央尖几乎未见报道。此三类异常患病率低,好发牙位较稳定,形态特征明显,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较易发现。

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早期制订儿童口腔综合治疗计划及儿童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1]葛立宏. 儿童口腔医学[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9-81.

[2]Marsillac Mde W, Andrade MR, Fonseca Rde O, et al. Dental anomalies in panoramic radiographs of pediatric patients[J].Gen Dent, 2013, 61(7):e29-e33.

[3]Ginzelová K, Kripnerová T, Dostálová T. Anomalous findings of number, morphology and size of permanent teeth in 7-10 years children living in the Czech Republic[J]. Prague Med Rep, 2013, 114(2):113-122.

[4]Asaumi JI, Hisatomi M, Yanagi Y, et al. Evaluation of panoramic radiographs taken at the initial visit at a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 dentistry[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8,37(6):340-343.

[5]Gupta SK, Saxena P, Jain S, et al.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elected developmental dental anomalies in an Indian population[J]. J Oral Sci, 2011, 53(2):231-238.

[6]Niswander JD, Sujaku C.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eeth in japanese children[J]. Am J Phys Anthropol, 1963, 21:569-574.

[7]高跃忠, 沈海平, 曾聪. 儿童牙齿发育异常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243-244.

[8]潘向东, 张武. 59例先天性牙列缺失的临床处理[J]. 医学新知杂志, 2008, 18(4):244-245.

[9]戴杰, 杨卫江, 沈宣江. 磨牙区多生牙3例[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4):448-449.

[10]蔡齐, 顾宁, 李丹丹, 等. 江苏地区1 012例错 畸形患者牙齿发育不全状况的调查分析[J]. 口腔医学, 2013, 33(5):327-330.

[11]李军, 李怡苏, 王月秀. 4 637名青年人恒牙发育异常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08, 24(6):439-440.

[12]Bäckman B, Wahlin YB. Variations in number and morphology of permanent teeth in 7-year-old Swedish children[J].Int J Paediatr Dent, 2001, 11(1):11-17.

[13]Nik-Hussein NN. Hypodontia in the permanent dentition:a study ofits prevalence in Malaysian children[J]. Aust Orthod J, 1989, 11(2):93-95.

[14]Chung CJ, Han JH, Kim KH. The pattern and prevalence of hypodontia in Koreans[J]. Oral Dis, 2008, 14(7):620-625.

[15]Davis PJ. Hypodontia and hyperdontia of permanent teeth in Hong Kong schoolchildren[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1987, 15(4):218-220.

猜你喜欢

恒牙切牙上颌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人为什么要换牙?
调皮的牙齿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你知道吗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