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别人不曾画过的 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记当代著名油画家汤传杰

2015-12-16本刊编辑部整理

商业文化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北京

文/本刊编辑部整理

画别人不曾画过的 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记当代著名油画家汤传杰

文/本刊编辑部整理

汤传杰〉..

1943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并在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退休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研究室研究人员、油画家。

自1990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后,至今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30余次,先后应邀出访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国家举办画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国内外媒体予以评介,获得广泛好评。其作品将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大写意结合,创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油画,被艺评家称为“中国的表现主义”,众多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收藏。近年来,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被授予“国际和平艺术家”称号,业绩入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多部名人辞典。

动荡却值得回味的求学时期

汤传杰——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汤老师出生于山东蓬莱,7岁时与家人来到北京定居。于1959年进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附属艺术师范学校学习。1962年汤老师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因当时家庭条件所限,在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只上了半年就被迫参加了工作。

工作的几年里,汤老师向往艺术的决心坚如磐石,于是选择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汤老师说:“现在回忆起当时在附中上学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有素描、国画、水彩、书法、剪纸、泥塑等等。那是一个“又红又专”的时代,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时期,在当时虽然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口号,但是在现实中却只注重“红”,忽略了“专”。画家如果拿着速写本画速写会被认为是走资产阶级的白专道路,这就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家的困难时期,我们连续三年天天都在挨饿。那时候,画素描用的都是黑颜色的纸,学油画的时候也买不起油画颜料。但那段时期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多,相比现在,那时候我们学画画的目的非常单纯。”

从电影海报到油画创作

经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汤老师从70年代开始在直属北京文化局的北京市美术公司工作。当时在装潢设计室做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画招贴画与做书籍装帧等。汤老师笑着说:“比起做设计来说,我的性格更适合画画。”由于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汤老师从1972年开始,就从美术公司调任到北京西单剧场,在那里画电影广告宣传画,这一画就是十年。汤老师颇有回味地说:“我把海报当创作去画,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当时的北京电影公司经常组织各剧场所有的美工进行每周一天的绘画基础训练,比如画风景、画肖像,以训练剧场美工的造型能力,还经常组织到工厂或农村去写生。那时的汤老师画的是水粉,在艺术实践、业务训练的时候选择画油画,这样的经历对汤老师日后的油画创作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人生阅历。

汤老师的油画讲究大的色彩关系,颜色比较灿烂强烈,有视觉冲击,或许可以看出与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筹备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在1991年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江苏画刊联合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这个展览后来到中国香港做了巡回展,汤老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美术公司的代表,担任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组委会的副主任。当时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的作品也同时刊登在《中国油画》的页面上。这次展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汤老师成为本次画展的筹备者与参与者之一,这样的经历为今后组织展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绿荫 布面油画 73cmx60cm

2005年联合国淡水会议在挪威拉伯鲁举行,配合会议举办艺术展,汤传杰参展作品“美丽的拉伯鲁”被挪威大收藏家收藏,在其陈列室与毕加索作品一起陈列

2013年4月2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国际和平艺术家作品展”刘延东副总理在汤传杰油画前与画家握手祝贺

山坡积雪 布面油画 120cmx120cm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见证者

还记得汤老师的第一笔稿费是为某报纸画了一幅插图所赚的一块钱,在80年代中国几乎还没有艺术市场。1985年北京的一次小型春节油画展上的展品居然让日本人以每幅一、二百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于是在1992年,汤老师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同事组织了三百多幅油画作品来到中国香港展销,卖了100多幅,总价值100多万人民币,那在当时可是笔巨款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拍卖公司,在那之后,汤老师又陆续组织了几次活动,分别到中国澳门、马来西亚等地。这些活动不仅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参与其中的画家们带来了一些经济收入。

写生是寻找灵感的手段

写生是一个寻找灵感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汤老师看来写生很重要,不管画什么,无论写实还是写意,具像还是抽象,都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新组合。如果不写生,对于自已就像是无源之水。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艺术家的特点就是会发现、能表现。

现在的汤老师对写生的理解是:对着实物搞创作。汤老师经常听到大家对他作品的评价是,虽然没画名山大川,作品中表现的都是一些平凡小景,但却很美丽感人。

现在的汤老师依然会带着速写本去自然中简单地记录下写生对象的颜色,画速写哪怕只画了十分钟,也是在和对象近距离的对话。回画室以后再根据速写本上的记录进行再创作。汤老师的作品既像对象又不像对象,与中国的大写意有很多联系。汤老师说:“我当前的状况就是用西方的油画工具与颜料,结合中国的写意画,画别人不曾画过的,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汤老师一边回忆一边说道:”记得在60年代,我接受的是前苏联的艺术教育,当时我们国家提倡的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接触西方的艺术教育。“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汤老师来到北京中山公园一次法国印象画派的原作展,当他一进展厅的时候便被震撼到了,其他的作品在印象派作品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了。那时候的汤老师是在西单剧场画电影海报。经过那次触动,汤老师直接地吸收了印象派的很多经验,也曾照着印刷品临摹过他们的作品。对于印象派之后的梵高、塞尚更是情有独钟。渐渐西方表现主义即中国称之为意象油画,便成为汤老师追求的目标。

90年代后,汤老师来到温哥华,在那里写生的时候,发现国产的颜色无法体现当地那种非常鲜艳、强烈的色彩,于是开始选用进口颜料进行写生,温哥华之行颠覆了他对油画颜色的认识。几年前汤老师又去了挪威,北欧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他的作品风格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到目前汤老师是在挪威展出次数最多,也是销售最多的一个中国画家。

2006年“汤传杰油画作品巡回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与著名书画家、艺评家杨悦浦、孙金荣夫妇合影留念

1990年“汤传杰油画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美术研究所两位艺评家水天中、王镛先生出席留念

经过这次专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汤老师的作品风格除了与他的工作经历、人生阅历有关之外,也与他豪爽的性格有关。汤老师奔放豪迈的个性,做事不拘于一格,墨守成规,他的画与个人融为一体。这些年,结合中国的大写意、西方的表现主义以及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渐渐地就形成了属于他独具的绘画风格。

猜你喜欢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北京
一张油画
万类霜天(油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叶紫《家书》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油画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