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研究——以通城县为例

2015-12-16李旺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乡镇农村

李旺珍

(湖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咸宁437100)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深刻阐明了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相对滞后,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和民众的协调发展。其实早在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极不均衡,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些甚至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以湖北山区通城县为个案来分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1 通城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

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吴楚文化结合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在通城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文化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全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1.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县文体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目标,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了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程。“十二五”期间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先后对关刀镇、塘湖镇、大坪乡、麦市镇、四庄乡等乡镇文化站进行了改扩建建设,并新建了一批文化站综合楼,已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15个,村级延伸点50个,初步形成了县乡村整体联动,全面覆盖的新格局。争取了农村电影流动放映车和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县农村每年免费放映公益电影2 000余场,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可以看一场电影的目标。花鼓戏剧院免费送戏300多场,其中公益免费送戏120场,争取到价值40余万元的流动演出车一辆。在全县11个乡镇建办“农家书屋”120个,县政府配套资金60万元制作书柜600余个,阅览桌椅500余套,电视机150余台,影碟机、供放机、音响150余套。向上级争取到图书180万余册,影碟1万余张,报刊30余种3 000余份。至目前为止,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新建农村体育健身点40余处,“我参与、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到了农村基层。

1.2 文化氛围不断浓厚 县文艺工作者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出了一批记录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好作品,文学艺术局面繁荣,文学创作硕果累累。就不完全统计,散见全国各地、市级以上报刊的文学作品1 000余篇,刘明恒的长篇报告小说《闯世者》是以通城县玉立砂带集团公司的奋斗史、闯世史为背景的写实式小说,客观地反映了优秀思想型企业家黎珊玉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扬弃、李甫平、黎时珍同志已多部诗集结集出版,文学刊物《明天》、《春草》、《福人》等杂志品味不断提升,培养大量新人新作。农民作家吴亮以自己打工的亲身经历出版中篇小说《乡关何处》在《长江文艺》杂志发表。书画、摄影空前活跃,并涌现大批农民摄影家和书画家,关刀镇还成立了农民书画协会。农户以文化中心户为依托,选择人居集中、场地宽敞、户主热心的村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及文体骨干为文体典型,创建了一批乐器、歌舞、棋牌、书画等示范户,通过上下联动,积极推动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阵地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农村文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潮,使农村文化呈现了繁荣、活跃、积极、健康的景象。

1.3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通城文化兼容湘鄂赣三省文化,自然风景倚丽,人文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宝藏丰富。有新石器时代尧家林古文化遗址、瑶族先民文化遗址等古文化遗产;有拍打舞、提琴戏、牮纸制作、茶砖制作、打锣腔、提琴戏、张家十伢故事等多种独特民俗文化;有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罗荣桓纪革命念馆、通城劳农政府旧址等革命文化资源;有灵官桥、南虹桥、云溪洞、黄龙梯田、大溪湿地等自然秀丽景观;有唐代漆器、徐寿辉的统军之帅府印、李自成墓等珍贵历史文物[2]。近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上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安排了专项经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逐渐拓宽,保护体系日臻完善,目前各处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立碑保护,并明确了保护范围和四至界限,同时对全县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并及时整理,对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着重抢救,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

1.4 文化产业较快发展 县文体局找准了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着重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并逐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文化产业年经营额过亿元。新兴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发行、印刷企业的发展再创新高,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来势火热,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规模正在形成,网络文化、信息文化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艺术情操。截至目前为止,全县从事书店、网吧、游戏厅、歌厅、舞厅、文印、影视放映、印刷、艺术培训等文化经营个体户达到550家,吸纳富余劳动力3 500余人,上交国家税费550多万元,随着文化相关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手段不断加强和创新,文化市场正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2 通城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通城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偏僻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基层政府部门文化意识观念淡薄 有些乡镇府部门领导注重抓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工作,他们认为老百姓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足矣。有个别乡镇文化站的综合楼因集镇建设而拆除至今得不到恢复,一些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长期被抽调去从事政府的中心工作。由于乡镇政府没有文化工作的硬性要求,村委会的工作中没有文化工作的内容和项目,精神文明创建和农民的文化生活目前在大多数行政村是一块空白,个别的村把政府配送的体育器材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设施闲置,不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当地农民服务。

2.2 “以钱养事”经费有限,农村文化活动内力不足 从2005年开始,通城县农村以钱养事经费中,仅仅按农村人口人平五角计算,尽管后来有所提高,但至今仍然没有超过一元。随着物价的上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点钱可谓是杯水车薪,经费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问题。县、乡财政主要力量放在城镇建设、交通发展、工农项目等方面,对文化建设投入较少,特别是乡镇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活动经费。目前,农村文化活动靠集资化缘形式来开展的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这种全部依赖外援活动经费的方式,不可持续,难以为继,导致文化部门本身内力严重不足,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制约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

2.3 文化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存文化站、文化中心及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已经超过其“服役”年龄,老化情况严重。由于资金原因,有两个乡镇文化站综合楼还没有建成,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迟迟不能启动,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有些地方即使已经建立也只是有名无实。如现有乡镇文化站中,许多地方只有一个位子、一名工作人员、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间房子,有的甚至连单独的房子都没有,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偏远的山区,电视覆盖面还很低,使得部分农村群众或因经济原因,或因居住的环境问题,至今听不到广播,看不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2.4 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素质整体偏低,专业人才缺失 多年来,县文化系统一直未能引进专业人才,原有业务骨干流失严重。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员严重老化、无经费阵地,村一级没有专职文化工作人员,文化工作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全县乡镇文化干部队伍的现状概括起来基本三个字“老、低、差”,即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差。缺乏群众文化编导、文学艺术创作等人才,加上缺少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这样的文化队伍已经很难创造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也很难很好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带动作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5 文化产品供给不能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 目前在文化产品供给上,比较单一。如为数不多的送戏和送电影还显得“高大上”,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一是这些送来的文化没有农民的参与,或是农民根本就参与不了;二是这些送来的文化不能反映当地农村文化特色;三是这些送来的文化大多不是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不能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并非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3 通城县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些政府部门及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和工农业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致使文化工作始终在低水平上运行。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仅要提高市、县领导干部的认识,也要提高乡、镇领导,包括村支书以及村委会主任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巩固、健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以及业余文艺宣传队伍的建设,重视解决农村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3.2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 一是按照中央要求,省、市、县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中央和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建立监管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结合通城县的现实情况,改变目前文化发展基本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力量单薄的状况。以投资多元化为重点,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和各级财政的预算,明确比例,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鼓励和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引导民间力量服务于公益文化事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3.3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3]。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齐备、覆盖城乡、方便群众的文化服务体系。以城区为中心,建设一批如科技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电影院、剧院等大型基础设施,搞好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的维修改造,完善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以行政村为支点,实现每个村都有一个可供开展文体演出的文化广场、一个图书阅览室(藏书1 000册以上)、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广播站、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推进公共文化入户工作,坚持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积极打造具有通城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3.4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 要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青年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培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实施激励性措施,改善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具有较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文化站工作,切实改变目前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另外,要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专项创作和活动经费,让他们深入基层,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众生活、充满乡土风情的文化作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3.5 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满足群众的多种文化需求 政府有关部门要改变对农村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演出活动及唱唱跳跳的做法,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把农村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贴近农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营造出农村健康向上文化氛围,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同时要做好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如山歌、民间故事、锣鼓、锁呐、花鼓戏、提琴戏、尧家文化等,要充分调动有这些方面潜力农民的积极性,共同开发保护,防止这些优秀民俗文化失传。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2013 -12 -31)[2015 -09 -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

[2]何刘芬.探讨如何推进文化强县建设[EB/OL].[2015-09-01]http://www.xn.stats-hb.gov.cn/ShowInfo.Asp?ID=5,1201,35985.26.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A/OL].(2015 -12 -11)[2015 -09 -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11/content_3906616.htm.

[4]柴发柏.浅谈农村基层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2012(9):89 -90,92.

[5]黄小荣.关于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2):172-173.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乡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