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阅读:网络阅读环境下图书馆导读新模式*

2015-12-16刘术华牛现云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图书馆

刘术华 牛现云

0 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塑造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保存、传播、延续历史文化的根本途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可以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可以通过聪明的阅读来弥补”,雨果也曾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说:“一个不读书的人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些都说明阅读对于个人和民族的重要性。

然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多,使得人们无暇静下心来仔细品读书籍和文章。媒介多元化形成的众多新兴媒体的出现,也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多样选择。根据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50.1%,首次超过半数。数字化阅读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1]。

随着媒介通道的持续增加,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内容庞杂,良莠不齐,使读者在信息选择中容易感到迷茫、烦躁、焦虑,尤其是泛滥的超文本链接更容易引起网络迷航,使阅读偏离原来的方向。因此,如何有效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汪洋中获取需要的内容成为阅读活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作为引导全民阅读的基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的新的阅读形势下,应该准确定位,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模式,引导大众阅读。

1 图书馆开展专题阅读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专题阅读模式是图书馆为向特定的读者对象全面系统地揭示某一特定学科或某一专门主题事件而组织的资源集合,是在特定范围内挑选文献、为读者学习和了解特定学科、专题知识或某一事件,引导读者阅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专题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导读手段,在对读者的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藏书比较集中且数量比较大,而网络的无限性使其所承载的信息量更为庞大。面对这么庞大的文献总量,怎样才能有效地阅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对读者来说都不是很容易的事。于是组织专题内容,开展阅读推荐,就很自然地被各个图书馆所选择。早期的专题阅读推荐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编制馆藏纸质书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工作的不断运用,阅读推荐也从传统的手工状态发展为现代化、自动化,特别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推荐,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导读的方式,提高了导读效果。

1.1 图书馆开展专题阅读的现状

笔者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别以“专题阅读+图书馆”为检索词,以关键词、篇名、摘要、全文为检索途径入口,匹配方式选择精确匹配,检索来源为核心期刊,检索结果文献分别为0篇、0篇、0篇、283篇。通过CNKI学术趋势工具,键入“专题阅读”关键词检索,检索结果显示关于专题阅读的用户关注度及学术关注度均较低。通过仔细研究文献检索结果可以发现,图书馆对于专题阅读的研究少之又少,或者点到即止,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网络阅读新形势下的专题阅读研究更是几乎没有。因此,图书馆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专题阅读模式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动读者个性化阅读十分必要。

1.2 新阅读形势下图书馆开展专题阅读的意义

1.2.1 专题阅读引导正确阅读,保障有效阅读

诚然,网络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运用超文本技术的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以节点为单位组织信息,以链接方式表达其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进行相关的链接[2]。然而,正是这随处可见的超文本链接,常常使读者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偏离自己本来的阅读目的。专题阅读是一种始终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阅读方式,且资源高度聚合,它有统一的入口,无需读者大范围检索,不仅能够保证读者不会偏离原本的阅读目的,还为读者的阅读旅程节约了搜索成本。

1.2.2 专题阅读引导深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网络的发展、快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人们阅读观念的深刻变化,大众阅读在多样化的同时走向了浅表化[3]。普遍认为,网络阅读是由不断点击浏览,反复不停地转换与链接组成,而网络阅读的这种扩展性、延伸性和跳跃性将破坏人们阅读线性文本时能够得到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进而损害人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专题阅读的所有内容是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因而专题阅读能够使阅读从单一阅读走向比较阅读。经过比较阅读,可以引发读者对某一观点或事件的批判性思考和解读,开启一个深度探索与发现的神奇阅读之旅。

1.2.3 专题阅读引导经典诵读

经典著作经过历史的沉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流传下来的典范之作,其代表了一个时代科学文化的最高水准。我们要从阅读中获得心灵感悟、精神愉悦,构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就必须从阅读“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开始。网络阅读中的浅阅读、泛阅读不再只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它更是一种生活中的娱乐与消遣,这就使阅读者面对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失去了耐心。专题阅读推荐可以选取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组织专题,一方面从选题上吸引读者眼球,另一方面专题阅读内容上应尽量选取经典形成专题,并结合碎片式阅读方式,让阅读者在浅阅读模式下也能摄取传统经典的精华。

总之通过专题阅读,读者能广泛地接触到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来自各界、各个层次的资源,有最新的资料,也有相关的典籍;有国内名家的观点,也有来自国外的视角。图书馆通过主题相关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挖掘,使读者对主题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通过思考和创新,提炼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满足了用户在广度上与深度上的信息需求。

2 网络阅读环境下国家图书馆推出的专题阅读实践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负有倡导公众阅读、形成良好阅读风尚的职责,国家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员,一直在如何引导公众更好地阅读上不断探索。在当今网络阅读环境下,国家图书馆积极引进新技术,拓展新的阅读模式,通过多渠道、多终端推出专题阅读,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需求。

2.1 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推出移动专题阅读

国家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推出移动服务,在专题阅读实践方面,选用最适合推出专题的平台——WAP网站进行了初步尝试。专题以国内、馆内大事及重要节日为切入点,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特色图片和精准的文献资源为基础,从大众焦点、中国传统文化、爱国爱党热情等多领域、多角度来揭示专题的内容。自2010年专题推出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5.12、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字——文化津梁、中国奇迹等多个或有教育、科普意义,或弘扬中华文化的专题推出,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另外,为延伸阅读服务的受众,国家图书馆在成功开展专题阅读模式后,在全国各级百余家公共图书馆共建的移动阅读平台上再度推出专题阅读,通过深度挖掘平台图书,细化分类,以国家图书馆重要活动、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社会热点话题讨论、电子图书热门榜、历届文学奖排行榜等为依据确定主题建立资源关联,并配以图片和文字,组织专题进行导读。自2013年9月至今,平台已经推出“新书职场书单——助你扶摇“职”上的私人定制”“大咖是怎样炼成的——名人的传奇一生”“卡耐基带你领略人际关系的奥妙”“情人节,带你感受爱情的美好”等18个专题。

移动终端专题阅读的推出使更多的移动终端用户实现了随时随地获取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及知识服务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2.2 通过全媒体推出“文津经典诵读”专题阅读

面对当前国人经典阅读的缺失以及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攀升,图书馆应该重点加大数字经典导读。为此,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图书馆网站、国图手机门户、手机应用程序、短信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同步推出“文津经典诵读”专题阅读。内容上选取现代人普遍比较忽视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与古代经典诗词,其中,古代诗词的选题主要采取专题形式,展示经典诗词的恒久魅力;古代格言选题则从哲学、历史传统名著中选择那些既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智慧,又能和当今时代精神吻合的格言,凸显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同时,结合当今碎片化、屏幕化的阅读新趋势,采取每日一句的形式推荐给公众阅读,并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推送,变单纯展示为多种手段同步推送,变传统方式为积极采用新媒体方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个性化的数字资源和服务。在内容上每个诗词格言都配有相关的各类文献书目和馆藏地,方便读者进行延伸阅读。为了扩大导读效果,“文津经典诵读”专题还进行了特别设计,读者可通过各类微博、社交网站分享阅读。这种新型专题阅读模式在国内图书馆界树立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津经典诵读”栏目一经推出便取得了积极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先后被光明日报等2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读者也表示出浓厚兴趣,各渠道的点击及订阅量均稳步增加。另外,国家图书馆还专门设计开发了“文津经典诵读”移动APP,以科普游戏的形式引导大众阅读经典。今后还将添加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并将专题阅读服务推广到数字电视平台。

全媒体推出“文津经典诵读”专题阅读实践体现出专题阅读模式适应屏幕化和碎片化阅读趋势,且能够与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手段无缝结合,有效地传承经典,在图书馆资源利用和导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重要探索。

2.3 借助阅读活动品牌推出“文津图书奖”专题阅读

开展阅读活动是公共图书馆的经常性工作,如一年一度的读书周、读书日等读书节活动,有些图书馆甚至在开展阅读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例如“深圳读书月”是深圳公共图书馆引领市民阅读的平台,创办十余年来,参与人数和活动数量都快速增加,逐渐由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图书馆可以借助阅读活动品牌的影响力,以评奖的方式产生优秀图书书目,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图书阅读、评论、互动中来。

“文津图书奖”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每年评出获奖图书10种,并推选一系列优秀图书。在第九届文津图书奖活动期间,国家图书馆联合各相关部门,在阅览室设置“文津图书奖”专题书架,向到馆读者提供专题阅读服务;在国家图书馆网站、国图手机门户网站及移动阅读平台同步推出“又见文津”专题阅读栏目,向各种数字化媒体阅读等非到馆读者提供远程阅读导读服务;联合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狮子联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联盟推出“又见文津”有声读物,向盲人读者推出有声阅读服务。国家图书馆还推出了“文津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历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及推荐作品。

“文津图书奖”专题阅读能够向更多的用户提供导读服务,满足了更大范围的读者阅读需求。

3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图书馆虽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推出专题导读服务,但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于不同的导读对象千篇一律地推出相同的专题阅读内容,而且专题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图书馆专题阅读活动的推出未能配合相应的宣传,读者不能广泛获悉,导致即使很好的专题导读活动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鉴于此,图书馆开展专题导读活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3.1 专题阅读要体现个性化

在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读者个体之间阅读需求也体现了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专题阅读应该满足各种需求阅读,如学术研究阅读、休闲阅读、经典阅读,还要面向各类阅读人群,如少儿、老年人、残疾人及农民工等,要仔细研究各类阅读对象的阅读偏好,深度挖掘潜在阅读需求。传统导读与现代方式双管齐下,阅览室可根据图书外借排行推荐图书,图书馆各系统网站可利用读者日志分析用户阅读习惯和行为,形成个性化的专题阅读推送给用户。

3.2 专题阅读内容需多样化

目前,国家图书馆推出的专题阅读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以新闻资讯、图书和图片为主。这些资源形式单调、乏味,相对网络媒介中组成信息的其他多媒体形式如视频、动画效果、弹出窗口等,不足以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进而深入阅读。因此应该增加专题阅读中的多媒体形式,与文字、图片相互补充,形象生动地阐述专题内容。

3.3 增加专题阅读的互动性

利用社交网站,如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搭建阅读者间实时交流的平台,促进阅读互动;将科普游戏等读者更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引入到阅读中,让阅读者在娱乐与互动中快乐阅读,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3.4 加大专题阅读的宣传推广力度

专题内容组织的再好,如果没有读者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因此,宣传推广必不可少。图书馆在提供专题阅读服务的同时,应该加强宣传推广意识,拓宽宣传途径。如通过自有的官方网站、微博、豆瓣网等社交网站发布专题阅读信息,广泛与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合作,吸引专题阅读的潜在读者。

4 结语

在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个性化阅读使得图书馆用户产生了多元化的信息和阅读需求。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在深入调查、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符合读者阅读需求的专题阅读栏目,结合不断变化的阅读形势和读者阅读习惯,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专题阅读服务,并有效宣传,进而推动读者的个性化阅读,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1]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4-06-26].http://www.chuban.cc/yw/201404/t20140423_155079.html.

[2]李玉梅.基于新阅读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3):70-73.

[3]李劲.浅论阅读时代图书馆对大众阅读的深度引导[J].图书馆学研究,2008(4):75,79-81.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图书馆
东噶·洛桑赤列年谱初编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国家图书馆农业部分馆成立
去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报库智能架位管理创新
祝大彤赠书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