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解读

2015-12-15韩超

雪莲 2015年9期
关键词:非理性存在主义海明威

韩超

[摘要]存在主义思想倡导的悲观、虚无、无因果关系的思想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得到体现,本文在解读海明威的多部小说中存在主义思想烙印的同时,提出海明威作品创作的哲学内涵,不仅能加深理解存在主义,更能使读者掌握海明威深入浅出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海明威;存在主义;战争;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106

存在主义的兴起主要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它宣扬唯心主义世界观,相信宿命论与悲观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人和人的存在,其中他们主要关心人与社会、人与人生、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存在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无理的、霸道的、缺乏人性化的社会,因此他们的观点多是逃避以及如何从现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多选择“寻找自由”、“寻找自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痛苦中选择解脱是他们实现这种毫无意义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一、海明威作品中战争的世界

海明威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描述的是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界,描述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战争及其灾难上,或者是暴力场景、打杀的争斗中。虽然两种描述方式,叙事手段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战争或者争斗背后都是留给我们的反思,即对当时处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们思想的认知感受。

海明威作品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莫过于《丧钟为谁而鸣》和《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刻画了乔丹这样为反对法西斯主义与暴力英勇奋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勇士,小说合理地规划了个人与集体,责任与使命之间的关系。但小说却没有把反法西斯的战争终结化,海明威不仅刻画了战争的灾难,同时也描述了革命队伍中也存在腐败分子、腐化组织。在主人公乔丹为了和平而进行的不断斗争与挣扎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的考验。而对于战争来说,它并不会因为你是善良的、你是仁慈的又或是因为你是勇士或者懦夫来偏袒你,它向来都是站在胜利的一边,战争永远是胜利的人在微笑,这也许就是海明威的无奈以及复杂心情的体现吧。

《永別了,武器》的故事背景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品围绕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展开的情节。小说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来展开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男主人公美国青年亨利与女主人公英国护士凯瑟琳因为战争的原因巧遇在意大利的战地医院,两颗孤独的心瞬间被爱情所融化,他们相爱了,并打算相守一生,不过处于战争中的爱情故事似乎都没有那么圆满,在亨利撤退的过程中,他被当做奸细抓起来了,几经生死转折亨利终于从牢狱中逃离出来与凯瑟琳一起逃亡到瑞士,当他们在瑞士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后,却因为凯瑟琳的难产死亡,导致幸福的故事到达终点,从此亨利一人孤独地生活着。海明威通过男女主人公爱情故事的主线来勾勒出战争的结果、战争的悲剧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战争是平静幸福生活的对立面。海明威意识到也告知读者,在战争中爱情是多么的渺小,又是多么的无助,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对于战争都变得麻木与冷漠,就像亨利看到在火堆中拼命奔跑的蚂蚁一样,“无论你怎样努力奔命,到末了还是/全部跌入火中,被活活烧死,同时他又说“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这段话不仅是亨利对于所处时代的感悟,同时也是海明威内心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战争留给人们的只有痛苦。

二、海明威作品中“非理性”的世界

海明威早期的小说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非理性”的世界。这源于其所处的时代,二十世纪初美国处于一片混乱状态:经济危机、高失业率、通货膨胀、战乱频繁,这些都充斥着其小说中。小说中的世界混沌、杂乱、还无秩序可言,而身处其中的人们早已经都变得麻木不仁了。《永别了,武器》中的混沌不堪,阴风瑟瑟、天灾泛滥、战士无法分清是敌是友。《丧钟为谁而鸣》中指挥官因无法达成共识使得战争乱打一气。《太阳照常升起》中虽然没有战争,但是社会、人们早已经没有秩序可依。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人们渴望井然有序的生活、渴望宁静安逸的生活,可所处的时代由不得他们渴望,“非理性”的世界导致了他们变得不去思索。正如当凯瑟琳问亨利为什么参加战争的时候,亨利也只能回答:“我也不知道……”亨利的确印证了一批人的思想,在战争中没有时间也不给机会去思考。

所处于这种“非理性”的世界中的人们,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往往漠不关心,他们不去想,更想不明白,怕思考之后带来的是更深入的痛苦与绝望。因此海明威的小说主人公大多过着吃喝玩乐、及时享乐的生活,他们深知理性的活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中必然会让自己更痛苦。这也印证了存在主义的观点,在“非理性”的世界中,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具有偶然性。

三、海明威作品虚无的世界

海明威早期小说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虚无堕落的世界。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描述的是战后一群流浪在社会上的青年们,他们生活没有目标,对未来没有方向,也不知道追求着什么,整天都活得醉生梦死,这其中以巴恩斯作为代表,他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失去性功能能力,致使无法和心爱的女人喜结连理,他便和朋友们每天过着喝酒、享乐的生活,希望通过这些感官上的刺激来忘却精神上的残障,他们的这种行为便是否定了传统与道德标准,但战后的他们又不寻找新的行为准则或价值标准,故此生活空虚、漂泊不定。

然而能真正认识到周遭虚无堕落的人毕竟属于少数,而能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这种情况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也只有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巴恩斯、阿希利等几个人能想明白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也追寻不到问题的源头,甚至也没有能力改变当下的世界。所以海明威笔下活在虚无世界里的人们也就是存在主义思想的内涵。

所以,我们感知到海明威早期的作品中,人们都是活在这种“异己”的世界中,过着一种动荡、不安宁、战乱、茫然的状态中,对未来毫无渴望,对明天没有目标,但也有些人不甘于现状,积极寻求改变,然而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什么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这样的人便自此失去信心,过着虚无、麻木、无所依偎的生活,这种人物也便是大部分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上面所列举的几个人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在追求改变的过程中都拥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片面割裂了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否定了过往的经验与传统。他们都是个体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这也就说明了无论斗争的多么勇猛,何等的努力结果终究是失败或覆灭,正如海明威所说:“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有勇气的人……”。

海明威的小说情节大多源于其生活所得,海明威出生于十九世纪晚期,他当司机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负过伤,这些不就是亨利的部分侧面吗,他目睹了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喜欢钓鱼、观看斗牛比赛,这也在其小说中得到体现。战争带给他的远远大于肉体的伤害,更多的是精神的摧毁。海明威同其他所处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也曾有过梦想、追求、渴望,但无情的战火把他们的梦想彻底打碎,取而代之的是麻木、痛苦、绝望。他们的这种思想恰恰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但海明威并没有被存在主义思想所限制,他在作品中提倡的“准则英雄”、倡导行动去改变生活,都是对传统思想与学说的突破与挑战。

全面掌握海明威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对我们掌握其作品积极的一面以及消极的一面都是有所助益的。比如海明威在抨击帝国主义战争的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思想方面的缺失,却把事物的个别现象描述成大范围的事件一“世界的末日”,导致处于绝望的状态。再如,我们能看到海明威主张积极主动的改变生活,要有选择性,但却无法告知人们“非理性”的局限性。总之,通过存在主义来剖析海明威的小说不仅能帮助我们通过小说人物了解当时的世界,更能加强对海明威小说内涵的把握。

猜你喜欢

非理性存在主义海明威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