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子川油田某井区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2015-12-15段小颖

地下水 2015年1期
关键词:三角洲砂体油层

白 升,段小颖,郭 科

(1.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710069;2.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厂,湖北 潜江433124)

鄂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不仅是我国陆相三叠系地层中研究最早、发育齐全的层型剖面,也是盆地最早获得油气发现的地层,因而多年来一直属于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1]。该层系为多层系含油,具有烃源岩发育、生储盖组合配套、勘探领域广、潜力大的特点。延长组砂岩为特低渗透率岩性油气藏,其油源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各段的沉积储层砂体的具体展布目前仍尚存许多争议,湖盆的范围及三角洲分布仍不明确,尤其是在几大沉积体系发育结合部位更为复杂,这些都为勘探带来困难。近年来,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勘探近几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特别是安塞油田、西峰油田的发现,都预示着在该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其中,长6油层组有大规模岩性油藏分布并作为重点勘探已获得巨大效益[2-4]。

1 研究区构造特征

研究区位于陕北斜坡上,其上构造简单,以鼻状构造为主,地层平缓,一般倾角不足1°。盆地整体轮廓呈南北向矩形,现今的构造形态总体表现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1]。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部,安塞县城西北侧。

研究区黄土覆盖较厚、面积巨大,缺少地震资料,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绘制了该区的长61、长62顶面构造图。

研究区长6的构造面貌与区域构造面貌一致,在平缓的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近东西向低缓的鼻状构造,构造幅度小于10 m,鼻状构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断裂不发育。

1.1 长61油层组顶面构造

长61油层组顶面构造从东部最高点海拔97.4 m到西部最低点海拔63.7 m,区域内构造高差35 m左右区域内中部偏东方向顶面海拔较高,向上隆起,可能是为一鼻状构造,区域西北角为一构造高点(见图1)。

图1 长61顶面构造图

1.2 长62油层组顶面构造

长62顶面构造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部最高井H296-2,顶面海拔47 m,西部最低井 H197-7,顶面海拔22 m,海拔高差25 m(见图2)。

2 研究区沉积特征

从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区的相标志和前人的研究资料志来分析,研究区内长6都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1,5-10]。三角洲沉积通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带。相标志及剖面序列分析显示研究工区长6主要发育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

2.1 长61沉积微相展布规律

长61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长61平面上砂体展布方向与长62相类似,具有继承性,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发育有2条主河道。中部主河道沿 H296-2~286-1~H128-1~H128-3一线展布,河道砂岩厚度一般大于20 m,砂地比分布在 0.5 ~0.6之间(见图 3)。

图2 长62顶面构造图

图3 长61砂厚等值线图

2.2 长62沉积微相展布规律

长62主河道呈东西向展布,多期河道叠加交汇频繁,区内发育有2条东-西向延伸的主河道,河道大约宽300 m,砂岩厚度较大,一般大于20 m,砂地比多在0.5~0.7之间。长62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比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沉积在平面上分布面积要大很多,是研究区长6油层组中砂体最为发育的一个层段,长62砂层总厚18.1~30.4 m,平均厚度24.6 m,砂厚几乎全部在20 m以上,为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建设期。砂层一般由3个以上单砂层构成,单砂层厚度不等,电测曲线多呈箱型、钟型、倒钟型组合。平面上长62发育的砂体依然是东~西向展布,在研究区北端和东南端形成两个主砂体带,北部主砂体带沿H296-2~H148~H148-2一线展布,为最大的主河道,一般厚22.8~35 m,最厚35 m。东南部主砂带在H197-8最厚,达34.9 m,主砂带延 H197-8~H108-2展布

3 结语

长6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自下而上,砂体分布范围逐渐扩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逐渐发育,泥质沉积逐渐减少,反映水体自长62至长61沉积期逐渐变浅,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不断向湖盆推进;长61、长62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研究区内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是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此外,研究区各层段主砂体走向及分布位置有一定的继承性,整体构造是在西倾单斜的基础上局部发育鼻状隆起,长61、长62油层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

图4 长62砂厚等值线图

[1]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一业出版社.1992.

[2]Baker J C,Havord P J,Martin K R,et al.Diadenesis and petrophysics of the Eealy Permian Moogooloo sandstone,south Marnarvon basin,western Australia.AAPG Bulletin,2000,250-256.

[3]Ethrenberg S.N.and Nadeau P.H.Sandstone vs carbonate petroleum reservoirs:A global perspective on porosity-depth and porositypermeability relationships[J].AAPG Bulletin,2005,89(4):435-445.

[4]罗静兰,J.MareefoKetzer,李文厚,等.延长油区侏罗系一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337-35.

[5]党森,赵虹,李文厚,等.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6):597-600.

[6]裘亦楠,等.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7]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孙国凡,谢秋元,刘景平,等.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与含油气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7(4):356-366.

[9]孙国凡.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及其在形成三益系、侏罗系油藏中的作用.石油地质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10]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

猜你喜欢

三角洲砂体油层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