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统太原组沉降差异特征分析

2015-12-15刁雨薇

地下水 2015年1期
关键词:侏罗世气藏鄂尔多斯

刁雨薇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

在含油气盆地中,烃源岩沉降埋藏的差异控制着生烃的基本范围和油气运移驱动力的基本变化格局,而生烃的基本范围和油气运移驱动力变化是研究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方向、预测有利油气藏分布区的重要参数。上覆岩层厚度达2 812 m,为陕341井。盆地北部上覆岩层厚度逐渐减薄,其最北部杭锦旗-鄂尔多斯一带的地层在晚三叠世末上覆岩层厚度仅小于1 600 m(见图2)。

1 太原组上覆岩层厚度特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上覆岩层厚度随着盆地的升降而不断改变。在晚二叠世末,其上覆岩层均在550~800 m之间。盆地东西两侧的上覆岩层较厚。此段时期盆地中有两个沉降中心,东部沉降中心位于盆地东部的榆林 -佳县 -米脂一带,以其内的榆16井附近上覆岩层最厚,厚度可达815.5 m,西部沉降中心则以鄂12井附近的上覆岩层最厚,厚度可达763 m。盆地向北延伸上覆岩层厚度逐渐减薄至600 m以下,盆地最北部杭锦旗附近的可测井厚度仅为564.5 m,为盟2井(见图1)。

在三叠世沉积期末,太原组上覆岩层厚度进一步增加,沉积厚度大多分布在2 200~2 500 m之间,沉降中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安塞-延安-宜川-吉县一带,可测井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晚二叠世末沉降差异图

在早侏罗世沉积期末,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上覆岩层的分布情况与三叠世末时期其上覆岩层的分布情况相似,其沉降中心仍在盆地的东南部,但比三叠世时的沉降中心略偏西,以高桥-延安-安塞附近的陕316井的上覆岩层厚度最大,其上覆岩层厚度可达3 025 m。盆地向北太原组上覆岩渐较薄,其最北部杭锦旗、鄂尔多斯附近的盟1井厚度只有1 837 m(见图3)。

图2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晚三叠世末沉降差异图

图3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早侏罗世末沉降差异图

在中侏罗世沉积期末,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上覆岩层进一步得到沉积,其上覆岩层厚度大多分布在2 500~3 000 m之间,盆地内沉降中心较早侏罗世时略向北转移,位于盆地中南部靖边-吴起 -安塞一带,其上覆岩层厚度超过3 100 m,为莲2井。此时期盆地东部地层较西部地层厚,大约可厚200 m左右,在此基础上,盆地向北其上覆岩层厚度逐渐减薄,其最北部杭锦旗-鄂尔多斯附近的可测井上覆地层厚度仅到1 938.5 m,为盟1井(见图4)。

在早白垩世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构造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阶段鄂尔多斯盆地内的沉降中心已从盆地的东部转移到了西部,并且向北略有偏移。在早白垩世沉积时期末,沉降中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稍偏北的苏里格-鄂托克前旗-靖边一带,其上覆岩层厚度平均都在3 400 m以上。盆地向东北方向上覆岩层厚度逐渐减薄,盆地东北部鄂尔多斯附近的霍3井上覆岩层厚度不到2 500 m(见图5)。

现今阶段,经过上时间的剥蚀,鄂尔多斯盆地上覆岩层厚度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盆地沉降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南部定边 -吴起 -环县附近,以其苏256井最深,为4 409.2 m(见图 6)。

图4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中侏罗世末沉降差异图

图5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早白垩世至第四纪沉降差异图

2 太原组沉降差异特征分析

由于构造作用和沉积来源、环境的差异,使得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在不同时期的沉降特征也是不同的。晚二叠世末,太原组沉降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西两侧,东部沉降中心主要分布在榆林-佳县-米脂一带,沉积深度平均在750~800 m之间,最深井可达815.5 m。西部沉降中心位于石嘴山、鄂托克前旗附近,平均深度在700 m左右,最深可达763 m。向北盆地逐渐抬升,沉积深度也逐渐减至600 m以下。

晚三叠世末,太原组的沉积深度有所增加,沉降中心位于盆地东南部安塞 -宜川 -石楼一带,其深度平均在2 800 m左右,向东南方向深度还有所增加。盆地东部沉积深度较大,西部较小,在此基础上整个盆地向北又呈抬升趋势,即盆地东南部沉积深度最大,北部沉积深度最小,整个盆地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局面。

早侏罗世末,太原组的沉积深度进一步增加,沉降中心也由盆地的东南部向西转移,主要在高桥、延安附近,沉积深度可达3 000 m。向北沉积深度逐渐减小,最小可减至1 900 m以下。整个盆地仍是东南部较低,西部较高,盆地北部最高。

图6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现今沉降差异图

中侏罗世末,太原组的沉积深度稍有增加,其最大沉积深度在3 100左右,但整个盆地平均深度由2 500 m增加至2 950 m,3 000 m之上的井可达整个盆地的1/2。其沉降中心在盆地中南部吴起、靖边附近,较早侏罗世稍向北偏移。此时盆地仍是西部较低,东部较高,向北最高,沉积深度只有2 000 m左右。

早白垩世末,由于构造作用的影响较大,使得太原组沉降中心向西北部转移,位于盆地中南部偏西的定边附近,其最大沉积深度也增加至3 400 m左右。向东北方向盆地逐渐抬升,沉积深度也有所减小,最小沉积深度可达2 500 m左右。

现今阶段,鄂尔多斯盆地的沉降中心已移至盆地的西南部,其最大沉积深度在4 300 m之上,向东沉积深度逐渐减小至1 800 m。整个盆地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

3 太原组沉降差异与气藏关系

在盆地沉降期,由于烃源岩的埋深不同,可引起最终形成的气藏位置和规模的差异,而自晚二叠世以后太原组上覆岩层厚度基本上是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所绘制出的太原组在不同时期的沉降差异特征图,可以了解到鄂尔多斯地区气藏的形成基础以及运移状况等。

在晚二叠世末,区内的沉降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西两侧,而已发现气藏主要位于盆地东西两个沉降中心的中部。

在晚三叠世末,鄂尔多斯盆地的沉降中心位于盆地的东南部,而已发现气藏则主要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西北部。

在早侏罗世末,鄂尔多斯盆地的沉降中心仍在盆地东南部,不过较三叠世稍向西偏移,而已发现的气藏则主要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北部和西北部附近。

在中侏罗世末,鄂尔多斯盆地的沉降中心位于盆地的中南部附近,较早侏罗世更向北偏移,而已发现气藏则主要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偏北部。

在早白垩世末,盆地的沉降中心向西北部转移,而已发现气藏则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偏南部。

4 结语

根据所绘制的太原组在不同时段的沉降差异图,我们可以了解到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在不同时段的沉降特征,而从这些沉降特征我们可以分析出现今鄂尔多斯盆地的气藏形成基础。

在晚二叠世末,盆地东西两侧沉降幅度最大,其东部沉降中心沉积深度可达815.5 m,西部沉降中心沉积深度可达763 m,已发现气藏位于两个沉降中心的中部;

在晚三叠世末,盆地东南部沉降幅度最大,其沉降中心的沉积深度可达2 812 m,已发现气藏主要位于其沉降中心的西北部;

在早侏罗世末,仍是盆地东南部沉降幅度最大,但较晚三叠世末稍向西偏移,其沉降中心的沉积深度可达3 025 m,已发现气藏主要位于其沉降中心的西部和西北部附近;

在中侏罗世末,盆地中南部沉降幅度最大,其沉降中心的沉积深度已超过3 100 m,已发现气藏主要位于其沉降中心的偏北部;

在早白垩世末至第四纪,盆地中南部沉降深度最大,其沉降中心的沉积深度已超过3 400 m,已发现气藏则位于其沉降中心的偏南部;

在现今盆地西南部沉降幅度最大,其沉降中心的沉积深度可达 4 409.2 m。

[1]苏海滨.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旗地区盒8、山1段储层特征及其控气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

[2]熊波.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盒8-山1层序地层划分及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09.

[3]庞宏磊.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储层特征及地层水的地质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4]解爱国.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南缘古生代前陆盆地及中央古隆起成因与油气分布[J].石油学报.2003,3(2):18-29.

[5]修艳敏.沿岩层层面的构造运动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初步分析[D].西北大学.2010.

[6]何自新,付金华,席胜利,等.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J].石油学报.2003,3(2):6-12.

[7]文彩霞.深盆气藏的成藏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D].西北大学.2004.

[8]孙艳辉.苏里格气田储层控制因素及有效储层预测[D].西安石油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侏罗世气藏鄂尔多斯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晚侏罗世侵入岩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分析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地理盲
浅议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早侏罗世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
塔里木油田超深超高压气藏的成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