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监测:基于成都市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2015-12-15胡元进吕晶日班兆玉张志强

地下水 2015年3期
关键词:易发泥石流结果显示

胡元进,张 强,吕晶日,班兆玉,张志强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四川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灾害点多、受害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受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影响,震后四川省暴发了许多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如:2009年7月17日前后,2010年8月13日左右,全省暴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死伤上百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泥石流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更是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复苏和发展。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暴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活动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1]。成都平原是由中低山及丘陵环抱的一个冰碛-冰水堆积物为主体的冰水平原,近代又在平原西侧的中部及北段山前地带,叠置或镶嵌一些河流阶地和冲洪积扇,其中以岷江扇、湔江扇、石亭江扇最大,发育最完整。成都市地质环境条件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受其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表现为时空分布不均、灾害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地质环境条件恶劣地段是今年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仍以松散层中小型规模滑坡为主[3]。

针对四川地区地质灾害面广点多的特点,群测群防体系的建立是地质灾害防灾预警的必由之路,其参加者是长期驻扎在当地不走的地方军,能对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监测和预警,能迅速发现险情并及时上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耳聪目明,反应快捷的特点[2]。基于此,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对地灾防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于2013年汛前在12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市)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本文根据数据统计学,重点从成都市崇州、彭州、双流、新津、浦江5个市县中抽样调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官员以及老百姓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样本550份,分A、B卷。其中崇州市占总数的19%,彭州市36%,浦江县23%,双流县12%,新津11%。A卷共56%,B卷则有44%。

1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必要性

社会心态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精神现象,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和存在形式,在社会意识层次中属于较低的一个层面[6]。人民大众的社会心态随着时代和生存环境的变迁也不断变化和表露!在经历了如此密集大频度的灾害之后,百姓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需求有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是一种知情权的表述,也是人类求生存,谋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为了迎合灾区百姓的诉求和时代的进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市)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的活动就有非常的必要了。

2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综述和分析

2.1 抽样问卷调查的人员结构

这次成都市举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结合实例的讲解,从后期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来。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身份以及年龄阶段全面而且富有代表性。

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人数占60%,超过了总体问卷调查人数的一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调查对象中分管国土的乡(镇)长、相关人员和村干部占4%,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占4%,各村(社区)村干部和地质灾害监测人、监测责任人占4%,体现出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20%的中小学生人数,也说明了培训更加合理倾向于易能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青少年群体。

从图2反应的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年龄分布情况中,20~50岁的青壮年占了近七成,20岁以下占25%,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0%,他们生活的阅历和见闻,对当地的灾害防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2 从A卷的角度看大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

1)对一般地质灾害的认识。在“成都市地质灾害种类”认识的调查中,能全面正确区分这一问题的仅有28%(详细情况如图3),比较模糊的只有很少的2%,但是错误的达到了七成。地质灾害从大的类别上,总体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六种。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成都平原中心地带沉积物厚度达300 m,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崩、滑、流”三种。说明了这个知识点确实过于专业,有待加强。

图1 问卷调查身份统计

图2 问卷调查人年龄分布情况

图3 问卷A调查结果

2)对震后(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的把握。在“成都市震后(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的地区有哪些”的调查中,正确选择“龙门山区”和“龙泉山区”的达93%,回答“成都平原”的占4%,不完全认识的也有3%。

3)地质灾害预报由哪个部门发布。调查结果显示:89%的人清楚,10%的人则完全不知道,知道一二的也有1%。

4)灾害发生时,如何逃离滑坡、崩塌、泥石流场地。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知道逃向“两侧”,2%的人则误入“上游”、“下游”。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在灾害突发这样的紧急情况,大家临场应变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有莫大的相关性。那与坐在家中舒适的环境作调查问卷,细作思考权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5)新农村建设中的哪些活动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完全意识到问题的有87%,将信将疑的有11%,完全否定也有2%。像“乱挖乱填”这一活动大部分群众都知道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对于“人为改变河道”以及“随意兴建池塘”,很多老百姓就不以为然了。主要说明了后者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隐蔽性和不明显。

6)滑坡认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滑坡发生前的征兆”认识中,调查显示:完全认识和多少认识一些的比例就差不多对半分。前者有54%,后者46%。这也是比较专业性的知识点。选项中“坡体有裂缝”、“道路错开”、“水的情况突然变化”、以及“滑坡简易观测数据突然变化”等都是滑坡发生前的征兆。一些现象对于不是从事地质行业工作的非专业人士来说难度比较大。大部分的群众也就是知晓一二。

7)汛期要指定专人进行灾害巡查检测,发现险情时如何处理。调查结果显示:认识的人还没有超过一半。46%的人知道“及时报警,通知村民迅速转移”而且要“通知村长”,再“上报政府”,剩下的54%只是清楚了其中一项或者两项。

8)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行为主要规定了哪种责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对规定有了清晰的认识,33%的不是很清楚,1%的少数群众回答了“无责任”。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不仅有“民事责任”,还规定了“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加强大众的法制意识,对防灾减灾也有极大的作用。

2.3 从B卷的角度进一步探讨

1)进行地灾知识接触面调查。在“是否参加过地质灾害知识的相关培训”问卷中,调查结果显示:(详情见图4)接受过相关调查的人数在100%。虽说这是一个抽样调查,说明了人民大众对防灾减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同时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是极大的肯定。

图4 问卷B调查结果

2)“是否见过地质灾害”调查中,结果显示:回答“有”的占97%,“无”3%。其实因为地质灾害分布广,应该大家都有所见识,只是见过的可能分辨不清,或者忽略了。

3)清楚家庭房屋周围是否有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显示:88%的家庭周围“有”地质灾害,“无”的只有12%。体现了这些地区坏境确实艰难,今后在选址建城的考量中,应该更具科学性。

4)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是否知道撤离路线。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群众都回答“知道”!这与政府的设施完善以及平时大众的演练密不可分。

5)是否知道地质灾害的预警信号。调查结果显示:“知道”的人达到了100%!

6)是否有参加过地质灾害演练。调查结果显示:99%的受访者回答了“有”,回答“无”的也有少量的1%。相信这些演练,给百姓吃下了定心丸。面对灾害,可以更加的从容应对,不束手无策,惊慌失措。

7)对乱挖乱掘的危害性认识。在“图示行为是否危险”(如图5)调查中,结果显示:100%的人回答了“危险”。表明群众对地质灾害知识有一定了解,平常大多接受过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

从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来,这样的培训工作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增强农村居民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强化防灾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和监测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灾害特征有进一步认识。本次宣讲活动紧紧围绕有效降低或消除地质灾害危害而开展,这是目前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最需要也是最必要的,因此受到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除了部分老百姓的迷信思想,在建房选址上不再仅仅只相信风水先生,科学意识进一步提高,在生产建设、矿产开采等工程活动中,能够有效地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避免不当人为工程活动而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图5)。

图5 村民行为

3 结语

四川是近年来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的规模大,危害极广。发动广大群众,群测群防,是目前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途径之一,可以对分布于各地众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控,及时掌握其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及时进行防治与避让,及时抢险救灾。[4]所以在地灾易发区举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必定符合民情,深得民心。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民生工程,关系着数以万计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如泰山。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灾害易发区居民转变观念。[5]当地不走的地方军灾区居民是防灾减灾的主力军。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灾害易发区居民树立“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汉,建设自己的家园”的思想,充分发挥当地居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1]裴向军,黄润秋.“4·20”芦山地震地质在害特征分析.刊名: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57-263.

[2]何夏云,何启仕.群测群防工作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以广西情况为例.地球.2013(9).

[3]徐志文.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6,42(4):97—102.

[4]龙要平.坚持避让为先强化群测群防.国土资源导刊.2013(6).

[5]李风.为了百姓安心生活:浙江展开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国土资源通讯.2008(24):27-28.

[6]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期刊论文]-社会科学.2008(10).

猜你喜欢

易发泥石流结果显示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泥石流
最严象牙禁售令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