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深处标准化养殖的领路人
——记天祝县赛斯什镇浩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世涛

2015-12-15梁正满

甘肃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天祝大山深处肉羊

梁正满

大山深处标准化养殖的领路人
——记天祝县赛斯什镇浩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世涛

梁正满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赛斯什镇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大沟深、农牧并举的贫困乡镇,境内海拔在2 040~3 770米之间。作为赛斯什镇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场创办者的徐世涛就出生在这里。

徐世涛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西部汉子,身材中等面孔稍带奥黑的他,帅气十足的站在你面前,一看就是一个开拓者,一个不会轻言服输的创业者。出生在贫困山区的他,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造就了他一股执拗的品格,加上小时的家境贫寒,更是赋予了他与生相随的一股闯劲。面对自然环境严酷,生存条件差的家乡,他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从不安分守纪的他从小就立志不愿承继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到18岁他就不听父母的劝阻外出打工,期间他到过内蒙、到过新疆、到过西藏,打工的历程使他见识了方方面面的风土人情,也是他集聚了不少生存创业的经验,他最终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几年的跌打拱趴使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11年他最终以一个老板的身份荣归故里。期初他只是开着高档小轿车衣着时髦的在家乡显摆,有时还喝点小酒,但一心创业的他很快就嗅到了国家、省、市、县政府对养殖业方面的政策机遇,当他得知天祝县委政府在聚全县之力大力扶持发展以养殖暖棚、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主体的设施畜牧业时,他毅然决然的听从了县乡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的政策性宣传引导。2012年6月,一个大山深处从未有过的创举,一个由县乡畜牧技术人员为他设计的标准化的养殖场在他的家乡---天祝县赛斯什镇克岔村拉开了开建的序幕。2012年9月顺利建成,从此一个十分传统粗放经营的半农半牧区乡镇终于开启了发展标准化养殖的序幕。

由于得到了县乡政府、县畜牧部门的全力支持,特别是镇党委政府在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他协调划拨了建设用地,调节了用水用电的矛盾,解决了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畜牧技术部门还多次派技术专家到现场技术指导,更是他他鼓足了干劲,建成的养殖场不但技术设计标准高,而且在高海拔山区顺利做到了水电路的三通。

初步建成的浩顺养殖场占地50余亩,总投资达400万元。而且三区分离,附属设施健全。初步建成高标准养殖暖棚11座4320m2,管理用房16间350 m2,青贮池2个520 m3,引进优质品种肉羊2 000只。管理人及饲喂人员6人,而且镇畜牧兽医站还派出技术员为他做常年技术服务专家。

特别是由于他的养殖场建设标准高、养殖规模大,2013年经镇政府和镇畜牧兽医站的积极推荐,县畜牧部门经过深入场区实地考察了解,申报实施了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羊产业项目,项目投入资金138多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资2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8万元,养殖场自筹80万元,对建成的场区进行了更加完善化的建设。为了真正实现标准化运行,他还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购置了饲料粉碎机、铡草机、搅拌机等饲料加工机械。高标准设置了饲喂设施和牲畜活动场。一个趋于现代化的养殖场终于出现于大山深处。浩顺养殖场也由此顺利建成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有社员30户,已初步引进优质种羊5只,场内存栏肉羊达到2000多只,其中基础母羊1500只,镇畜牧站2民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场疫病防治和具体技术服务工作。场内有管理人员达2名,专门饲喂人员达到了12名,场已全部实行封闭化运营和管理。

多年来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造成了草原严重的超载过牧和养殖效益的低下,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初具规模的养殖场(区)显得更加迫切。国家和省市县的一系列催生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他信心倍增,他决定他的浩顺养殖场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商品代肉用羔羊,以迎合省内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带头示范推广标准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新型生产模式,引领牧区养羊业走上一条农牧结合、优势互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他发现天祝县赛什斯镇虽然平均海拔2 600 m,属高海拔山区,可紧邻永登县农业种植区,距省城兰州100多公里,距312国道50 km,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土地宽阔,气候适宜,周边和镇区有较为丰富各类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虽然海拔较高,却几乎无污染,极为适合发展肉羊生产。另外由于赛斯什镇近年来移民搬迁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大量增加,一度出现不少闲置甚至弃耕的土地,他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为他的养殖场建立了200多亩的饲草料种植基地,大大降低了养殖场舍饲养殖的成本。在他有效带动下,一个个规模养殖场得以快速建成,由此根本上提升了全镇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也带动了全镇及周边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牧民种植效益,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加速草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因此,他对发展肉羊养殖,生产高原绿色无污染的肉羔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13年由畜牧部门扶持为他养殖场投资建成赛斯什镇首个绵羊人工受精站,以他的养殖场为基地,为本村及邻村提供绵羊人工受精技术服务,以此推动全镇肉羊产业化发展。

通过连续两年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养殖场累计资产达600多万元,养殖场基础设施更加趋于完善,饲草料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加强;技术含量得到全面提升;肉羊存栏达3 000多只,其中基础母羊2 800多只;引调的纯种杜泊羊达50多只,并进行了纯繁。从2013年开始,养殖场绵羊人工授精已经全面开展,每年可繁活0.4万只肉用羊杂种羔羊,有2 000多只公羔全部育肥出栏,有2 000只淘汰母羊经育肥出栏,两项合计实现收入达280万元,除去各项费用,年可实现纯收入100多万元,同时可辐射带动30户社员及周边一万多农牧民转变传统观念,扩大优质牧草种植,利用杂交肉羔生产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但是,前进的道路往往是崎岖不平的,正当徐世涛信心十足的迈开大步向前时2014年全省肉羊养殖一场前所未有的打击,让所有的肉羊养殖场(区)慌乱失措。首先是年初发生在河西个别县区的小反刍兽疫疫情,使数年来本来十分流通顺畅的肉羊市场发生了梗阻。其次是持续发展多年的肉羊产业,由于过于追求数量供给而忽视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使多年来肉羊产品以供不应求、刚性增长的态势转而出现第一次买卖难问题。徐世涛的养殖场也不例外,也出现了效益下滑的问题,对此他也感到很惘然。后来他请教了一名畜牧专家,他才知道一味的只追求数量的扩张求效益是十分可怕的事,是不顾市场需求的盲目行为。他到县内其他养殖场调查了解,他发现不光是赛斯什镇的肉羊产业存在这样的问题,天祝县及周边县区的肉羊产业也概莫例外的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许多全舍饲的养殖场入不敷出,有的甚至转嫁危机转舍饲为放牧,对尚未彻底修复的天然草原增加了压力。对此,他作了十分冷静的思考,他认为市场永远是残酷无情的,但面对市场的生产者不应麻木不仁的应对市场的残忍。既然是市场产品的生产者供应者就要头脑清新的直面市场,去研究市场。不但不能因暂时的危机就退回去,而且还要大胆的迎难而上,找准对应市场的策略。他想下一步还要多找一些权威的肉羊专家,在加强肉羊养殖场的精细化管理上求突破,在继续引进畜牧科技提高畜产品质量上求效益,争取早日走出困境,为更多的肉羊养殖者起好步带好头。继续毫不犹豫的做好大山深处标准化养殖的领路人。

猜你喜欢

天祝大山深处肉羊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大山深处的甜蜜事业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大山深处 忠实履责
大山深处的希望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