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现状及对策——以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

2015-12-14刘俊娉梁辉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0005北京联合大学北京000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朋辈五年制高职生

刘俊娉梁辉(.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0005;.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000)

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现状及对策——以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

刘俊娉1梁辉2
(1.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2.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为了解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的普遍性和基本特点,用自编问卷对392名五年制高职生进行调查,分析欺负行为的卷入人数、频率、地点、学生态度和应对方式。结果发现:近1/5的五年制高职生卷入欺负行为,欺负行为多发于本班同学之间,被欺负者倾向于选择忍耐,其首选的求助对象为同学或朋友。据此,减少欺负行为可从前期预防、班级团队建设、朋辈辅导入手,建设"学校-班级-个体"层级干预模式。

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现状;对策

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办学形式的特殊性及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特别关注。心理普查结果反映“敌对心理”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具有较高的比例,而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存在一定的欺负现象。

欺负对受欺负者和欺负者的身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对于受欺负者而言,可能会遭受身体的伤害、自尊心的损害,甚至因害怕受欺负而厌学或退学。经常受欺负会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极端行为——自杀或伤人。对于欺负者而言,欺负者不良的个性特点会妨碍其与其他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导致他们在同伴群体中受到排斥,任其发展,还有可能导致反社会行为发生[1]。因此,对欺负行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以北京某高职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五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392份,其中2009级93份,占23.7%,2010级 158份,占40.3%,2011级141份,占36%。被试群体中,男生占75.4%,女生占24.6%。

1.2 研究工具

开发《在校生活状况调查表》对五年制高职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2.1 高职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共13个项目,包括性别、成长环境、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问题。

1.2.2 实施欺负行为调查问卷

问卷共21个项目,用于考查五年制高职生实施欺负行为的频率、类型、地点和态度。

1.2.3 遭受欺负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共31个项目,用于了解五年制高职生遭受欺负的频率、类型、地点、应对方式和态度。

问卷初编结束后,由高职生代表进行试测、教师代表进行阅读,对问卷中表达不清晰、有歧义或难以回答的题目进行修正,最终形成问卷定稿。

1.3 研究工具的有效性检验

经过信度分析,“实施欺负行为调查问卷”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71,“遭受欺负情况调查问卷”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912,表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信度较高。

效度的计算方式为计算问卷中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以及每个维度的项目分数与维度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题总相关皆在0.4以上,维度项目与维度总分的相关皆在0.6以上,相关极其显著,符合测量学对问卷结构的要求,说明问卷效度良好。

2 调查结果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选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

2.1 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的普遍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五年制高职生群体中,有19.8%的高职生卷入欺负行为。根据有无欺负与被欺负的情况,可将高职生划分为四个群体,第一类是单纯欺负他人型,占9.0%;第二类是单纯受欺负型,占7.7%;第三类是既欺负他人也受欺负型,占3.1%;第四类是不欺负他人也不受欺负型,占80.2%[2]。

根据欺负的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欺负行为可分为身体欺负、言语欺负、财物欺负和关系欺负四种。均值分析发现,五年制高职生最常出现的欺负行为依次是:言语欺负 (=1.40)、身体欺负 (= 1.31)、财物欺负(=1.16)和关系欺负(=1.13)。在欺负行为类型上,三个年级高职生都遵循这一特点。

2.2 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的特点

本文分别从人口学变量、欺负发起者、欺负发生地点、被欺负者的应对方式、旁观者的应对方式、未卷入者对欺负者、被欺负者的态度等方面探索了欺负行为的特点。

2.2.1 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欺负总均分和各类型的均分都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这也就意味着,男生比女生明显表现出更多的欺负行为,而从欺负类型来看,男生在身体欺负、言语欺负、财物欺负的均分皆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关系欺负上,两者不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男女生欺负行为对比

2.2.2 欺负行为的年级差异

经卡方检验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高职生卷入欺负行为的比例逐渐下降,一年级有72.7%的高职生未卷入欺负行为,二年级为81%,三年级为90.3%。

2.2.3 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欺负行为的差异

两者在欺负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遭受欺负的频率上,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在遭受言语欺负和遭受关系欺负两个维度上均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高职生(见表2)。

表2 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欺负行为

2.2.4 住宿生与走读生欺负行为的差异

两者在欺负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遭受欺负的频率上,住宿生在遭受财物欺负和遭受关系欺负两个维度上均分显著高于走读生(见表3)。

表3 住宿生和走读生的欺负行为对比

2.2.5 欺负行为的发生地点

在欺负地点这一问题上,欺负实施者和欺负承受者两方呈现了一致的回答,教室是出现欺负行为最多的地点,其次是宿舍,然后是校外,最后是操场、走廊或楼梯处(见表4)。

表4 欺负地点选择率

2.2.6 欺负行为发起者构成

欺负行为的实施者多为本班同学,占81%,其次是同年级外班同学,占12%,再次是高年级同学,来自于低年级的最少。欺负行为的发生地点多在教室,发起者、实施者多为本班同学,这两点结果说明班级团体建设在减少欺负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2.3 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的应对及态度

2.3.1 被欺负者的应对措施

当被问到“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曾遭遇欺负的五年制高职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和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如表5所示。

表5 被欺负者的应对方式

2.3.2 被欺负者的求助对象

当被问到 “遭受欺负时最愿意向谁求助”时,65%的被欺负者选择了同学或朋友,其次是班主任(15%)、家人(14%),然后是网友(5%),最后是任课教师(1%)。

2.3.3 五年制高职生对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态度

在调查中,由没有欺负行为的五年制高职生表达对欺负实施者的态度,其中54%的高职生选择了“鄙视”,41%的高职生选择了“讨厌”,3%的高职生选择了“害怕”,各有1%的高职生选择了“欣赏”和“支持”。由此可见,大多数未参与欺负行为的高职生对欺负者的行为持负面和批判的态度,只有少数人对欺负者持正面和支持的态度。

由未曾遭受欺负的高职生表达对被欺负者的态度,结果发现,82%的高职生对被欺负者感到“同情”,8%的高职生鄙视被欺负者,6%的高职生讨厌被欺负者,还有各2%的高职生表示“欣赏”和“支持”。由此可见,大部分五年制高职生具有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被欺负者的处境和感受,他们视被欺负者为弱势群体,表示同情。

2.3.4 旁观学生的应对方式

当欺负行为发生时,旁观的学生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据调查结果显示,57%的旁观者选择了“不关注”,22%的旁观者表示会“上前帮助”,还有15%的旁观者选择“求助老师”,5%的旁观者“看热闹起哄”,还有1%的学生选择了“一起欺负”。由此可见,当欺负行为发生时,能够积极干预的五年制高职生并不多,大多数人抱有“不多管闲事”的看法。

3 对策和建议

3.1 欺负行为的干预应重在预防,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策略

多关注男生的直接欺负行为和女生的间接欺负行为,尤其是后者,由于这种欺负形式较为隐性。多关注农村学生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在住宿生中加强自力更生、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宣传,让宿舍长发挥积极的作用,评选优秀宿舍的标准除了内务卫生之外,还可以评选“温暖宿舍”,弘扬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宿舍文化氛围。

3.2 加强入学阶段的班级团队建设

通过团体活动增进班级成员的相互了解、提升班级的内部凝聚力,帮助初入新环境的一年级新生尽快建立归属感、安全感,在班级内部建设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6]。

3.3 运用“朋辈辅导”模式预防和干预欺负行为

培养朋辈辅导员可以加强被欺负者的支持系统。朋辈辅导员可以从心理委员或心理社团成员中选拔,经过培训后,让他们掌握带领团体的技巧和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将所学传授给低年级学生。“朋辈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尝试,不仅可以更好地预防、干预欺负行为,也能提升朋辈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4 建设“学校—班级—个体”三层级干预体系

欺负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应综合制度保障、文化熏陶、班级管理、心理建设等多方位的作用,因此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学校—班级—个体”多层级干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从学校层面,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对欺负行为的有力惩戒,并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通过一些实际有效的活动,提倡与人为善、促进互助互爱;从班级层面,加强班集体建设,主要从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容纳程度入手,让五年制高职生在班级中顺利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从个体层面,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手,着重培养五年制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或个体咨询的方式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共情能力。

[1]张文新.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3-8,12.

[2]詹泽群,邓香兰,周冬根,等.职业院校学生欺负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8):60-62.

[3]刘丽琼,朱海研,熊晓,等.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自尊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7):878-879.

[4]史高岩,李仁军,张燕,等.校园欺负行为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1):71-74.

[5]刘小群,卢大力,周丽华,等.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85-87.

[6]汤寅.班级归属感对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0(3):775.

(责任编校:马余平)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Bullying among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aking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LIU Jun-ping1LIANG Hui2
(1.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ege,Beijing 100015;2.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lly behavior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e research used th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392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nalyzed the prevalence frequency,location,students'attitude,and coping skill.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lmost one fifth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 college students have involved in bullying,and bullying often occurs in class,and the victims prefer to endurance and seek help from their classmates and friends.Based on the result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To reduce bully behavior,we should prevent in advance,such as strengthening team building of class,training peer assistant and finally constructing a"school-class-individual" 3-level intervention system.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bully;current situation;suggestion

G 715

A

1672-738X(2015)06-0096-04

2015-11-03

刘俊娉(1985—),女,江西赣州人,心理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朋辈五年制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