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乌苏东都果勒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

2015-12-12侯江胜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6期
关键词:石炭亚组岩体

侯江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乌苏东都果勒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

侯江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乌苏东都果勒地区大地构造处于博罗科努(复合岛弧带)Au-Cu-Mo-Pb-Zn-Ag-RM-Sb-磷-硫铁矿-石墨-宝玉-煤矿成矿带上和查干萨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带边缘,重要综合异常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利,元素组分较复杂,元素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显著,超基性岩指示元素Cr、Ni、Co十分发育,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东都果勒地球化学特征

调查区总体上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Ⅰ级),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Ⅱ级)的北缘活动陆缘,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和塔里木板块北缘碰撞对接部位,即∶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Ⅱ24),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Ⅱ23),赛里木板块(Ⅱ22)三者接触部位,构成区内以北西向为主导的造型式,区内构造变形复杂。断裂十分发育,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褶皱轴向东西及近东西向。该区是有利的金属成矿区域[1]。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地层

区域出露的地层有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和第四系(Q)。

(1)志留系(S):以上志留统博罗霍洛组(S3b)为主,上志留统博罗霍洛组(S3b)分布于区域图中部,根据沉积建造和岩性岩相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亚组,下部火山喷发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为第一亚组(S3ba);中部石灰岩建造为第二亚组(S3bb);上部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为第三亚组(S3bc)。常见混染岩化、硅化及角岩化,受火成岩穿插,与其下伏的博罗霍洛组第二亚组(S3bb)为整合接触,其上与下石炭统安集海组(C1aj)呈断层接触。

(2)泥盆系(D):主要为中泥盆统阿克塔斯组(D2a),中泥盆统拜辛德组下亚组(D2ba)、中亚组(D2bb)、上亚组(D2bc)。具体特征如下:中泥盆统阿克塔斯组(D2a):分布于区域图的中南部,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中泥盆统拜辛德组下亚组(D2ba):分布于测区中东部,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中泥盆统拜辛德组中亚组(D2bb):分布于测区中部,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

(3)石炭系(C):主要为下石炭统阿吾拉勒组第一亚组(C1aa)、下石炭统阿吾拉勒组第二亚组(C1ab)、下石炭统阿吾拉勒组第三亚组(C1ac)、下石炭统阿吾拉勒组第四亚组(C1ad)、下石炭统安集海组(C1aj)、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群(C2dn)、中石炭统沙大王组下亚组(C2sa)和中石炭统沙大王组上亚组(C2sb)、中石炭统巴音沟组下亚组(C2ba)、中石炭统巴音沟组中亚组(C2bb)、中石炭统巴音沟组上亚组(C2bc)为主。

(4)二叠统(P):主要为上二叠统巴卡勒河组(P2b),分布于测区西北部。具体特征如下:底部为灰色厚层状底砾岩,向上则相变为灰、灰黑色含炭质含砾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等一套磨拉石建造。本组为一套灰色底砾岩,成分由安山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泥质硅质岩等。砂砾状结构,块状构造,其中砂屑,由石英、长石等构成,还有泥质物及粉砂质长石、石英、钙质物等均匀分布其中。

(5)第四系(Q)全新统(Q4):分布在北部洼地中,在现代河床及南部高山区见少量分布,依次可分为:洪积层(Q4al),主要由砾石、砂和少量粉砂组成;冲积层(Q4pl),主要由砾石、砂土组成;冰积层(Q4gl),由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砾石、砂及砂土堆积而成;风积层(Q4eol),主要在北部分布,由较细的风成砂构成;洪积-冲积层(Q4al-pl),为砂质垆坶(沼泽地)。

1.2 构造

调查区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和塔里木板块北缘碰撞对接部位。区内构造变形复杂,断裂十分发育,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褶皱轴向东西及近东西向为主,并构成区内以北西向为主导的造型式。北西向深大断裂有巴音沟-古尔图俯冲断裂、查岗果勒推覆断裂、阿拉尔断裂和冬吐劲断裂,以查岗果勒推覆构造为界,南北两侧沉积建造的差异性,又为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俯冲、聚合提供了进一步的论据。由于本区处于这样特殊地位,区内发育了加里东亚旋回、华力西旋回和喜马拉雅亚旋回构造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还有断裂展布组合特征,特别是推覆构造更为发育。褶皱轴主要为博罗科努古复背斜,横亘与申请区中部,呈北西-南东向的狭长条带分布,为加里东运动的产物,由志留系海相碳酸盐建造组成,它向西延伸至赛里木湖南侧及果子沟,出现了中、下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甚至更老的地层。向南东经依连哈比尔尕山至那拉提山与中天山结晶带呈锐角交接。可看做我国新疆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成矿的有利地段[2]。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 Au、Ag、As、Sb、Hg的分布特征

元素都在拜辛德组下亚组(D2ba)中酸性火山岩中、东图津河群上亚群(C2dnb)碎屑岩夹酸性火山岩中和大瓦布拉克岩体中呈高背景和中-强异常,与地质体形态基本一致,是Au、Ag、As、Sb、Hg五元素套合最好的主要分布区。

Au高背景和异常主要分布在巴音沟组(C2b)和沙大王组(C2s)中及二长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C2dna),变质碎屑岩地层(D2bb)接触带及附近部位。另外,在大哈拉军山组(C1d)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有两处金高值异常。

Ag异常主要分布在酸性侵入岩(ηγ42c)与碳酸盐岩地层(C2dna)接触带部位。

As的高背景和异常主要出现在阿拉尔断裂带上及以南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岩体内或与碳酸盐地层(C2dna)接触带部位。阿拉尔断裂以北,异常只出现在乌拉哈特岩体与巴音沟-古尔图俯冲断裂之间地域内,呈长条状沿断裂方向(北西向)产出。

Sb在本区的分布除与Au、Ag、As、Hg共同分布特点外,其高背景和异常主要呈带状并在强度上表现为北低南高的趋势与Au同覆于哈拉布拉克断裂上。

Hg的高背景和异常主要分布在巴音沟组(C2b)、沙大亚组(C2s)地层中,集中了Hg的大部分异常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2.2 Cu、Pb、Zn的分布特征

Cu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都以高背景和弱异常的形式出现在深海相沉积的巴音沟组(C2b)和拜辛德组(C2b)中,与地层的走向、界线、形态吻合。

Pb和Ag一样,在本区的分布无明显规律,主要以背景起伏方式出现。总体来看,Pb的高背景和异常主要分布在华力西第三侵入次二长花岗岩出露区。

2.3 Cr、Ni、Co、Mn的分布特征

Cr、Ni、Co的异常主要沿沙大王组下亚组(C2sa)蛇绿混杂堆积岩分布,与地层完全一致。异常极值Ni 829×10-6、Co79.9×10-6和Cr665×10-6。

2.4 W、Sn、Bi、Mo的分布特征

W、Sn、Bi的高背景和异常严格受华力西中期侵入岩(ηγ42)控制和影响,与岩体的分布一致。在地层中,W、Sn、Bi呈低背景和负异常出现。

Mo总体分布趋势由北向南,强度由强而弱。Mo异常集中分布于北部第四系湖相沉积(Q4l)和沼泽沉积(Q4f)分布区,并表现高强度特征,异常最大强度(Momax29.2×10-6)位于埃姆劲岩体内。

在基岩出露区,Mo只以高背景和点状弱异常分布于巴音沟组(C2b),并明显受控于该地层。沿巴音沟—古尔图俯冲断裂,Mo点异常呈串珠状分布于断裂上,并经第四系延至西图边。

元素在本区的空间分布,可以按分布形式和元素种类划分以下四个区带,各代表不同地质构造环境。

(1)Mo高背景强异常分布区。主要位于第四系湖相沉积(Q4l)、沼泽沉积(Q4f)分布区域。

(2)Co、Ni、Cu、Mn、Zn高背景弱异常分布区。沿深海相沉积的拜辛德组(D2b)、巴音沟组(C2b)分布,与地层展布方向形态一致。

(3)W、Bi、Sn及稀有稀土元素高背景、强异常分布区。位于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二长花岗岩(ηγ42c)大面积出露的弧间盆地。元素的分布受岩体严格控制。

(4)铜多金属元素分布区。位于博罗科努岛弧。沿大瓦布拉克岩体,几乎所有元素都有不同形式的分布,但总体上以Cu、Bi、Zn、Cd、Au、Ag、Hg等元素为主。

Au、Ag的分布主要与中酸性火山岩、断裂构造有关,其次与酸性侵入岩、基性火山岩有关。

3 1∶5万地球化学特征

(1)Au、Cr、Ni、As、Sb、W、Hg等元素在主要地质单元内都具有强分异特征,分散富集趋势明显,能够形成明显的异常。尤其是Au、Ni,在主要地层岩石中的分异作用特别强烈,是该区的主成矿元素。

(2)Au、Cr、Ni、As、Sb等元素的强分异与超基性岩铁镁质-超铁镁质岩体的侵入关系密切。

(3)D2地层(中-基性喷发岩)中组分复杂,既有基性元素Cr、Ni,又有酸性元素W,说明除了沉积环境的关系外,还与γ岩体(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改造喷发作用有关,有利于元素的富集成矿。

(4)P2地层中组分简单,只有Hg元素分异较强,体现了该地层主要岩性为沉积岩类。

(5)C2地层分散富集元素Cr、Ni是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说明除了沉积环境的关系外,还与Σ岩体(铁镁质-超铁镁质岩)的改造作用有关。

(6)Σ岩体(铁镁质-超铁镁质岩)强分异元素为Cr、Ni,有利于元素的富集成矿。

表1 元素间相关系数

图1

4 结论

从全区整体来看,元素间的相关程度不高;Cr-Co-Ni三元素间密切相关,说明它们是该区的主要元素;Cu-Zn-Mo-Ag和W-Bi-As-Sn-Sb-Pb元素间相关性一般;Au元素主要与Cu-Zn-Mo-Ag一组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Au元素异常与Cu、Zn元素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可以作为Cu、Zn的指示元素;Pb元素主要与W-Bi-As-Sn-Sb一组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W-Bi-As-Sn-Sb元素是Pb元素的指示元素;总体来看,Cr-Co-Ni和其它元素相关性呈负相关,应该作为该区的主成矿元素,是该区工作的重点。

[1]肖序常,汤耀庆,冯益民,等.新疆北部及其邻区大地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王永国.新疆精河县冬吐劲-乌吐劲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2008.

收稿:2015-03-17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6.007

猜你喜欢

石炭亚组岩体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层状岩石倾角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对比分析的花山岩体与姑婆山岩体成因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