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间资本进入宽带战略看民资投入破困

2015-12-12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资宽带接入宽带

本刊记者:邢帆

民资参与宽带战略想要获得实质突破,需要企业、市场、监管等多方同力。

近日,工信部正式开通了“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受理民营企业申请材料。由此,宽带接入网向民营资本开放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首批试点16个城市为:太原、沈阳、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试点时间为三年。

众所周知,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落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关键一年。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宽带领域,也是对此的积极响应。

怎样才能让民资的进入对“宽带中国”战略有所助益呢?这还要从具体看。实际上,我国“宽带战略”多年来一直在解决的几大问题包括光纤覆盖率提升,普及规模和网速水平提升,积极支撑和服务智能制造等。开放民间资本之前,国内市场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之外,还有鹏博士、长城宽带和宽带通等民营宽带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在市场中的作用以及表现又是怎样的?这次开放与之前有什么区别呢?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在全国2亿左右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中国电信宽带用户公开数据为1.0617亿户,中国联通为6874.2万户,除去中国移动,民营企业宽带接入只占据不到1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在市场主流充当领导作用的,依然是传统运营商,民间资本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其中不乏市场路径的问题。

总结起来,民资进入宽带接入市场有三条路径可走:自建模式,从基础运营商的骨干网接入到最终用户的这段网络,由民资企业自建;转售模式,民企不自建网络,从基础运营商那里租用接入网络资源;资本合作模式,民企以资本合作、业务代理等方式与基础运营商展开合作、分享收益。民资企业倘若自建网络显然投入太大,无论是技术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较高;且无论是自建网络还是租用网络,都没有实质上的突破,且技术及价格上都无法与传统运营商相较,自然无法实现市场突破。

不过这点似乎并不能打消民营企业对宽带接入网的热情高涨,他们中,一类是已获得移动转售试点许可的虚拟运营商,一类是本身就从事CDN(内容分发网络)、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专业领域的企业。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计划利用宽带和现有移动通信业务的结合,为宽带接入市场提供集移动、宽带技术于一体的创新性产品,从而帮助有效促进当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和业务服务水平的提升。这不妨是一种新的选择。

从更为宏观的局面来看,民资进入宽带接入市场,能够让市场中的选择更多,刺激宽带市场整体的服务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使我国宽带市场中的双寡头格局得到改善。

民资进入宽带遇到的问题并不偶然,事实上在涉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领域,民资的进入都存在争论,甚至在获批后无法打开市场。一方面需要政府在初期就要帮助民企规划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的体制;并尽快形成规范,对市场管理加以约束,建立良好的法律框架;建立良好的金融、信用及回报体系。而民企一方则应尽早熟悉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在灵活多样性及创新性上体现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民资宽带接入宽带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装宽带的人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一种宽带低功耗四合一接收机设计
工信部扩大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
GPON技术及其在宽带接入中的应用
工信部:宽带接入市场向民资开放
民资参与国有项目:足欲行而趑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