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与研究

2015-12-10韩革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问题

韩革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娱乐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自控能力弱的他们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了网络上,产生了较强依赖心理。网络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负面冲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这样下去,国家倡导的社会、学校、家庭合力培养出高级人才则成为空谈,无法应对未来国际竞争。人的行为是在思想下支配完成的,而当前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就是其一。若改善人的行为,就必须改善人的思想。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34-02

互联网技术开发日新月异,通讯软件支持多种平台运作成为大趋势,微信、微博应运而生。大学生成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他们热衷于新鲜事物,这也决定了他们是网络时代主流人群。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时代的沟通交流就是人人即媒体,但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此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却并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早年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好坏,不仅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更关乎着民族的命运。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

(一)学习和理解事物主动性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本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首先,学生有时候并不理解教育者所传达的思想的内涵,然而却要带着这种懵懂状态去接受;其次,学生参与度非常低,他们渴望表露心声,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却又很难分享理解自己的心声;再次,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吸引力弱,导致大学生对待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兴趣不强。网络时代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传递,即“人人即媒体”,通过微信、微博,大学生就可以拥有更宽的渠道、更广的接触面来了解和接收新的信息,然后,随之出现的就是,他们对待事物拥有不同的见解和更多自己的看法,理解事物的主动性更强。

(二)自我表达欲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权威与威严不可触犯,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也不敢道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心理和思想上已臻成熟,看待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阻碍了他们的这种需求,所以他们非常渴望拥有表达内心的平台。互联网本身的平等性和共享精神正好迎合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特点。而且,网络传播信息采用不实名的特点,使他们可以放心的即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感觉和情感。另外,网络传播信息快、互动交流迅速,大学生发表的动态、心情能够即时的得到回帖和互动交流。微信、微薄的功能特点,完全贴合了大学生崇尚表达内心的天性,激发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渴望。

二、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者素质不能满足网络时代的要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由于心理还未定型,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虚假、偏执思想的影响。而网络时代下的沟通交流就是人人即媒体,但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此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却并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其不足首先表现在教育者对网络时代的网络舆情了解不足,对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了解不足;其次,自身网络知识匮乏不思改变,习惯于照本宣科,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思路;第三,从使用网络的意愿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排斥网络在教学中的使用,认为它们对思想政治教学弊大于利,不利于教学,是不可取的行为。怎样才能有目的、有原则的接收信息,这就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一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教学观念落后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没有跟上教育现状的变化,导致教育观念的功利化趋势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把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种手段,从而忽视了教育的人文性;另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趋于工具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后,就不能反映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不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不能正确反映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思想意识、政治觉悟问题。“一个人只有首先从感情上心理倾向上关心或关注某一实物,才有可能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进行衡量和判断,进而才能把价值观变为自己的行动。”[2]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学生看作受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要真正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但事实不尽人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些空洞的、抽象的理论上,在切实关乎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上,学生对这种近乎说教式的灌输教育,常常感到乏味,并且难以认同其价值,从而起不到根本的指导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受自身智力因素和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它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大学生需要逐步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在这一过渡阶段,他们未真正步入社会,接触的事情比较少,考虑事情缺乏全面性,思想不太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所以完成这个重要的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合理利用网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内心形成一股合力,促使他们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

网络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现实中,创新作为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随着国际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担子愈来愈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忽视和放松,从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网络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但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一日都不可放松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一时都不可放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四、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探析

(一)改善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能力快速提高,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思想也在不断地转变,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如对家长溺爱的误解、对学习的焦虑和恐慌等等。要合理的解决这类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针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干预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大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较为高层次的思想问题,二者形成了完好的互补,解决了前者有利于后者的顺利进行,引导大学生直面现实问题,冷静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然后逐步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2.加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和辨别能力。媒体素养教育指的是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和能力,浅显来说就是人们在面对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时所展现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辨别能力。网络所带来的信息并不是全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东西,里面也包含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校园官网的建立和完善,教育者网络素质的提高纵然可以帮学生把关,可是学生毕竟是独立的主体,他们不可能完全听从教育者的安排。所以,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首先要做到自律,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强化他们对信息的自主辨别能力,养成自主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和能力。其次是他律,包括学校开设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教育者对学生的敦促教育等,它们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只是我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应合理安排学习与网络生活的时间,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养成合理利用媒体资源的好习惯。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体,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赫尔巴特的教育论把教师看成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我国当今教育理念也受此影响,一直沿用此理念。沈汉达在《中国职业教育魅力建构论》中说“幸福应当成为奉行教育理念的内核和实施教育追求的动因;只有学生幸福了,学校才是办的有活力的,也才是学校的最成功之处”[3]因此学校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合理驾驭使用网络,让它成为教学利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利用“微网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已经不适应“微时代”信息传播迅速、更新快特点,教师偶尔在课堂上举的新鲜事例他们在课下早就已经看烦听厌不新鲜了。教师的教案已经不够新颖,教学事例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就不明显。教育者与学生同处在“微时代”,大学生已是“微浪潮”的引领者,教育者如果还是固步自封,必然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微网络”,将微博、微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起来,在备课过程中时刻关注与思想政治教学有关的事例,这些事例在网络上经过专家们的分析和解读后,变得更加透彻易懂,将其引入课堂之中,学生将很容易理解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上课之前,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功能与学生探讨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做出适当的引导。这种师生共同参与微博、微信教学的活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教师教育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彭波.关注青少年生活世界,引导自主构建价值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2,(9).

〔3〕沈汉达.中国职业教育魅力建构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问题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