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死病假面具》中哥特式小说风格

2015-12-10肖巧玲周逸轩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

肖巧玲 周逸轩

摘 要:哥特式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起始于18世纪下半期,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在颓废,怪诞和阴郁中透出幻觉般深邃的美,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的作品都与自己自身的经历,个性气质以及当时的文坛主流有关。本文以爱伦坡的小说风格的总评以及对其名作《红死病假面具》细节的分析,总结了《红死病假面具》中哥特式写作特点。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红死病假面具》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04-02

一、引言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但是到了18世纪中后期,“哥特”成为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这一类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经常出现幽灵鬼怪或者超自然现象,往往描写凶杀,暴力,复仇等内容,追求恐怖刺激的情节,充满悬念,笼罩着神秘,恐怖的气氛。这种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哥特小说,因其开山之作,贺拉斯的奥特龙多堡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故事。18世纪末,19世纪初哥特式小说在英国颇为流行,英国哥特小说的背景多为英国乡村,氛围永远神秘,恐怖,笼罩着超自然的色彩,给读者以一种恐惧好奇之感。哥特式小说充满了狂热的想象力,超越现实的素材,超现实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使形式与激情内容完美统一。爱伦坡在他戏剧性的40年间经历多次变故,不幸的童年和备受争议的婚姻,让爱伦坡总是能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他所生活的世界,作为侦探小说和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爱伦坡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展示了他所特有的哥特式风格。

《红死病假面具》小说的主人公王爷带领一千名壮士和美女隐居在一座城堡的寺院里,他们每天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以躲避红死病瘟疫的侵害。有一天,正当王爷举行一场化妆舞会时,一个全身裹着尸衣,血迹斑斑的陌生人突然出现。只有王爷冲向这魔鬼,结果倒在了血泊当中,随后人们相继的死去。最终,战胜这一切的是黑暗和死亡。在小说中,爱伦坡运用了自己擅长的哥特式手法,使之成为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大量的运用色彩描写

《红死病假面具》小说中,爱伦坡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对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景物,服饰,人体等进行了描写。讲究语言色彩美,而不是堆砌色彩词汇,进行浓妆艳抹,而是富于特征,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富上特有的色彩,从而显得别有风味。这是爱伦坡“构成独特艺术风格的以个重要因素”。

在小说的开头,爱伦坡写到:

“红死病”度猖獗已有多时。从不曾有过如此致命或如此可怕的瘟疫。鲜血是其象征,是其标志:血之殷红与血之恐怖。”

爱伦坡在小说开端,就运用了红色,描绘红死病的传染在红色中展开,死亡的气息接着四处蔓延,另外,红死病暗示的可能是肺结核,作者描写红色病的原因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弗吉尼亚和他的义父母都死于肺结核,也有可能暗指1831年巴尔的摩的霍乱。

在小说中,运用色彩最多的地方就是爱伦坡对王爷套房中七个房间颜色的描写。爱伦坡运用了一长段文字去介绍房间颜色的安排:

“最东边的那个房间悬挂的饰品都是蓝色……第二个房间的饰品都是紫色……第三个房间整一片绿色……第四个房间的家具都是橘色……第五个是白色……第六个是紫罗兰色……”

这一系列色彩使人想起一个生命周期,第一间屋的绿色表示人的出生与生命,最后一个房间是黑色和红色意味着死亡。第四个房间是橘色,一种与前面的绿色几乎直接相反的色彩。第五个房间突然成了白色,造成了另外一种光的色差。下一种色彩紫罗兰色,也是一种相当阴暗的颜色。最后,黑色,最后一个房间的色彩,代表着另一种物色,它不可能同前面阴暗相混淆。爱伦坡最重视这一个房间的色彩,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象征效应,但是最后,色彩变成了深红色,因为黑色的玻璃挡住香炉的光通过玻璃照射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

爱伦坡在描写假面舞会时,特别运用了黑色和红色。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他们连续向读者的视觉神经和心灵袭来,甚至还把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传递给读者。

色彩的运用是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平常人看来,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但是作者试图用五颜六色荒诞的世界诉说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残忍,血腥的世界。

三、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

哥特式小说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地窖,古堡等阴暗的地方。爱伦坡钟爱在阴森的场景发生荒诞的故事,这也是让读者非常着迷他小说的原因之一。他对场景细微的描写除了表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外,还把这些景物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深刻的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爱伦坡在《红死病假面具》中,对景物和环境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对哥特式的钟爱。在描写城堡的时候,他写到:

“那是一座宽敞而宏伟的建筑,是亲王那与众不同但令人敬畏的情趣之创造。宅院四周环绕着一道坚固的高墙。大门全用钢铁铸就……所有的欢乐和平安都在墙内,墙外则是红死病的天下。”

这段描写中,王爷下令建造一座大寺院,周围是坚固的高墙,墙上安着铁门,像是以个牢笼,控制着人的内心,想出也出不去,绝望发狂也无济于事。同时,爱伦坡用了“与众不同”,“令人敬畏”等词,暗示着这场搏斗对于每个活着的人都是不可避免的,王爷的防伪企图不是赢得这场搏斗,而是回避它。他和自己的朝臣们开始“隐退”到寺院里。坚固的高墙安着铁门,暗示着为围城做好了一切准备。

四、细致的对死亡前后心理的描写

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常常被贵人心理式哥特小说。他的作品非常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而他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无一不体现出主人公不同于常人的病态心理。正是这些莫名奇妙的,强烈的情绪,使小说的恐怖气氛呼之欲出。作者在描写巨大的时钟报时的时候,写到:

“跳华尔兹的男男女女停止其旋转,狂欢的人群仓皇失措,当钟点声继续鸣响时,可见轻浮浅薄者一个个脸色发白……黑色巨钟又一次鸣响,于是又出现和前次一样的仓皇失措,神经紧张和沉思冥想。”

作者在描写钟声敲响的时候,大量的描写了人们听到钟声的心理活动,作者认为作为生命的终点和所有感知的尽头,死亡对于人类而言,始终道不清又说不明又令人着迷。

在小说结尾,描写了在城堡里寻欢作乐人们的死亡:

“亲王高举一柄出鞘短剑,心急火燎地追到了离那退却的身影只有一米左右的地方。只听一声惨叫——那柄明晃晃的短掉落在黑色的地毯上,紧接着普洛斯佩罗亲王的尸体也面朝下倒在了上边。这时一群狂欢者才鼓起玩命的勇气,一哄而上冲进了那个黑色房间;可当他们抓住那个一动不动地直立在黑色巨钟阴影中的瘦长身影时,他们张口结舌地发现他们死死抓住的那块裹尸布和僵尸般的面具中没有任何有形的实体。”

爱伦坡笔下的死亡所呈现的是令人颤栗的恐怖,恐怖中却又包含着美,美依存着死亡,是盛开在死亡上的妖艳之话。不同与欧洲文学中普遍存在对死亡的美化,爱伦坡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将美的死亡展现出来。在他看来,人类最致命的弱点就在于人类具有独特的思考和内省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在不断瓦解和摧毁着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和精神状态,使人们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五、结语

爱伦坡对各种色彩,场景和荒诞的心理描写驾轻就熟,影响着美国哥特式小说的发展。这种写作风格与他坎坷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父母在他年幼的时候去世,和养父感情不和,年轻的时候开始沾染酒,到后来妻子去世等等使得他的精神失常,不断出现幻觉。所以在他的小说中经常会出现幻觉,死亡,罪恶,病态,恐惧的心理。身为浪漫主义作家的爱伦坡,却用笔塑造了以个比现实世界更加残酷,惊悚的世界,以其敏感,善于捕捉心灵,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和真实的文字,开创了哥特式小说的新时代,同时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纪元,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Homas Ollive Mabbot. Introduction to 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 in Collieted Works of Edgar Allan Poe[C].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667.

〔2〕Roppolo, Joseph. Meaning and The Mask of the Red Death[J]. New Orleans: Tulane Studies in English, 1963(13):66.

〔3〕林琳.论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特点[J].2003.

〔4〕何劲虹.爱伦坡《红死病假面具》中的色彩美[J].2001.

〔5〕马爱龙.爱伦坡短篇小说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6〕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王先沛.小说大辞典[Z].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20.

〔8〕朱耿.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名出版社,1984.422.

〔9〕朱振武,王子红.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J].2007.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埃德加爱伦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埃德加·德加 作品5
埃德加·德加 作品6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论环境因素对爱伦·坡性格及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