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语言环境下人类交流的思考

2015-12-10张静

张静

摘 要:语言在人类交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一直把语言局限在小语言的范畴内,而忽略了大语言。本文想通过对大语言环境下的人类交流进行分析,使人们对大语言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关键词:小语言;大语言;人类交流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159-02

长久以来,人类的交流一直被局限于小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声语言,而在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大语言却常常被忽略。在现代汉语教材中,语言被定义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此处被定义的语言也是指小语言,而大语言在人类交际与思维中的作用却鲜少有人提及。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一现象,对大语言环境下的人类交流进行思考。

一、大语言的定义与分类

(一)大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交换的工具,这种工具是多渠道的。通常所说的小语言是以声音为介质进行的研究,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多种介质同时存在,而这多种介质在人类可感知的范围内无非就是指人的五种感觉器官所引发的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语言的定义,所谓大语言,是相对于只承认口语或也承认文字是语言的小语言而言的,也就是指人类以其五种感觉器官为介质所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交换,人类生活在大语言环境中。

(二)大语言的分类

通过上文对大语言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交流中所采用介质的不同对大语言进行分类。在《试论大语言观》中,卯西丁先生根据感官和工具的性质把语言分为四大类,即听觉语言,视觉语言,触觉语言和嗅觉、味觉等语言。在此,我们将大语言进行更为宏观的分类,即符号性语言与非符号性语言。

1.符号性语言

所谓符号性语言就是指人们在交流中接触到了特定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从而形成的语言,它包括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

(1)听觉语言

听觉语言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听觉器官所接收到的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语言。在这种交流中,人们一定使用了某些特定的符号。

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我们通常说的小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当我向你说出“猫”这个事物时,你不会理解成“狗”或者其他事物,同样,两个正常的人进行日常交流时也不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这正是因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组特定的声音符号,这使得人与人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二是交际过程中使用某种工具所传达的特定意义,比如在听到消防车的警报声时,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某个地方出现火灾,正是因为人类发展赋予这些符号以特定的意义,才能让其与人类的某些思维模式相联系。

(2)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视觉器官所接收到的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语言。它的情况与听觉语言相似,也是使用了某些特定的符号。

视觉语言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体态语言,包括人们的体态、手势、表情等各种用来传递信息的符号。体态语因国家、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在我国,点头代表的是肯定,摇头代表的是否定,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则恰恰相反,这也证明了体态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当然,聋哑人所使用的哑语也属于体态语言的范畴。

二是视觉工具语言,这是各种语言中形式最多、层次最复杂的语言,根据卯西丁先生的观点,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首先是标示语言,它是以特定人工制物或自然物作为特定事物表达符号的语言,例如各民族的图腾,各国家的旗帜等。其次是实物编码语言,它也是以人工制物或自然物作为事物表达符号的语言,也可说是标示语言的发展,例如古代的结绳语言,世界各地的旗语等。最后是书面语言,通俗来讲,也就是文字,文字与听觉语言一样,在人类的交流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它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它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

2.非符号性语言

所谓非符号性语言就是指人们在交流中接触到某种物体、气味、感觉,从而产生一定刺激,在大脑中形成的语言思维。它包括触觉语言和嗅觉、味觉等其他感觉性语言。非符号性语言在人类交流中的作用虽然没有符号性语言那样明显,但其也是不可或缺的。

(1)触觉语言

触觉语言是它是人类在触摸某一客观事物时受到刺激而形成的语言,例如我们闭上眼睛对房间内的物体进行触摸当摸到一个体积较大、并有两扇门的四方体时,即使我们看不到,也不难猜测那是一个衣柜。同时,触觉语言也包括专门为盲人设计的盲文。

(2)嗅觉、味觉等其他感觉性语言

从语言基本理论上来讲,嗅觉、味觉、温觉、痛觉、运动觉等感觉,都可以作为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但这些信号均需通过物质和工具发出,再由感官来感觉,所以不能成为常用语言,但我们仍不能否定其可以成为语言的客观性与可能性。

二、大语言在人类交流中的必要性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发现经常会有词不达意的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语言并不能满足我们交流与思维的需要。比如当我们要向一个从未吃过酸牛奶的人描述酸牛奶的味道时,最多只能说是一种“酸酸甜甜的与牛奶味道类似的粘稠性物质”,但在这里说的“酸”是怎样的酸,是和醋一样的酸吗?“甜”是怎样的甜,是和糖一样的甜吗?与牛奶味道类似又是多大程度上的类似呢?粘稠性的程度与水相比怎么样,与粥相比又怎么样呢?这些问题我们都无法做出确切的回答,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来一杯酸牛奶给他尝一尝。再比如,当两个人见面时,握手或拥抱的礼节会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口头问好所达不到的效果。以上的例证恰巧证明了大语言在人类交流中的不可或缺性与必要性。

三、大语言环境下的人类交流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是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它至少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狭义的交流单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广义的交流还包括人与动物的交流、动物与动物的交流以及其他物体之间的交流。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交流,对广义的交流将不做分析。前面提到人类交流分为信息发出与信息接收(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较为复杂,不予讨论),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方面阐述一下大语言环境下的人类交流。

(一)大语言环境下的信息发出

人类交流中信息发出的过程也就是把人类大脑中的精神意识外化的过程,即内部事物物质化的过程。

1.信息发出的内容

人类的精神意识可以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是指人们可以意识到的内容,而潜意识指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毫无疑问,语言表达和精神外化的内容都是显意识内容,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显意识的内容都是可以被外化的,因为还存在愿与不愿、能与不能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发出的内容通常是人类显意识中愿意被外化且能够被外化的内容。

2.信息发出的手段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当我们大脑中的精神意识需要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采用一种有效的手段将其外化出来,一般情况下,这种手段被定义为声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语言。事实上,语言表达的作用无疑是有限的,因此在此处,我们主要谈论信息发出所采用的大语言手段。

当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时,大语言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例如体态语的运用,单从嘴的开合就可以表现多种语义:努嘴表示示意,撇嘴表示不满,撅嘴表示不快,抿嘴表示害羞,舒嘴表示放松,咧嘴表示高兴,歪嘴表示不服,等等。大语言可以传达人类多种复杂的情感。

同时,大语言也可用来表达某种不便说出的内容或委婉的劝诫。例如有客人在家做客时,主人频频看表,就是暗示客人“时间不早了,该走了”,而这句话如果采用声音的形式说出来,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还会与客人之间产生芥蒂。

另外,大语言还可以用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例如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酸牛奶的味道,当向人描述酸牛奶的味道时,无论怎样绞尽脑汁的描述,都不如直接拿上一杯酸牛奶让他尝一尝。

除此之外,大语言也是表达潜台词和言外之意的重要手段。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他的手却会‘多嘴多舌”。比如对方赞扬你时,脸上却带着不屑的笑容;口里说着“时间这么晚了,吃了饭再走吧”,却起身做送客的姿势;嘴上说着“你真坏”,但双目含笑,语调温柔。这些都是大语言表达言外之意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哑语和盲文是大语言中用来进行信息发出的重要手段。

(二)大语言环境下的信息接收

人类交流中信息接收的过程也就是把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内化的过程,即外部世界精神化的过程。

1.信息接收的内容

相比信息发出的内容,信息接受的内容要求要宽泛得多,凡是客观世界中人类可以感知到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信息接收的内容。

2.信息接收的手段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信息接收时对大语言手段的采用比信息发出时更广泛。声音不再像在信息发出中那样具有空前的作用,而是与大语言手段发挥同样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形成人类精神与意识的途径和手段多于其输出的途径和手段。在人类可供利用的形式与手段之中,有些形式与手段只便于输入而不便于输出。

视觉语言无疑是信息接受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手段感知到大部分客观世界的存在物,可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运行等多种特征。比如通过视觉器官看到汽车时,我们可以在大脑中构建出汽车的形状,了解到它的颜色,知道它是用于运输的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就一个苹果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触觉手段知道它的形状,通过嗅觉手段知道它的气味,通过味觉手段知道它的口味,这充分说明了大语言在信息接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绝不能将人类交流局限于小语言的范围内,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语言在人类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有正确的认识,也才能在交流中更好的使用各种表达手段,真正做到“言无不尽”。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卯西丁.试论大语言观[J].汉字文化,1993(3):12-15.

〔4〕肖雅.从语言功能角度对大语言的探究[J].金田,2014(11):253.

〔5〕刘杰.在大语言中探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4):175-176.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