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2015-12-10史正明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813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杀性病料氏杆菌

史正明 (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 813000)

仔猪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史正明 (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 813000)

采取病死仔猪的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病料,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仔猪巴氏杆菌病。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并有效控制了疫情。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锁喉风”,是由条件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2013年3月,青海省某县一个体养猪场饲养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发病9头,发病率13.43%,死亡率44.44%。其临床症状为: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个别体温超过42℃,食欲下降,继而废绝。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甚至延至耳根、前胸,病猪鼻流粉红色黏稠液体,呼吸困难,张口吐舌,作犬坐姿势,可视黏膜发绀,颈部有明显的水肿。病猪初便秘,后腹泻。病理变化:颈部咽喉及周围结缔组织,有大量冻胶样淡黄或灰青色出血性浆液清润,全身黏膜、实质器官及淋巴结广泛出血,切面红色,心包膜心外膜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出血性炎症,脾出血肿大,个别猪肺脏有纤维素性样变,并伴有水肿和气肿,胸腔及心包腔有较多量的淡黄色积液。现将病原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采集 无菌采取病死仔猪的心、肝、脾、肺、肾及淋巴结等脏器12份,置4℃箱待检。

1.1.2 培养基 鲜血琼脂培养基、血清琼脂培养基及各种生化试验培养基均由本实验室自制。

1.1.3 试验动物 健康昆明系小白鼠2只(14~15g),购于青海生物药厂。

1.1.4 药敏试验 抗生素药敏纸片购自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抗菌素种类P-G(青霉素)、NOR(氟哌酸)、OXA(苯唑青霉素)、CTX(头孢噻肟)、CAR(羧苄青霉素)、KAN(卡那霉素)、VAN(万古霉素)、GEN(庆大霉素)CMP(氯霉素)、TET(四环素)、STR(链霉素)、CFZ(头孢唑啉)12种。

1.2 方法

1.2.1 触片染色镜 将病料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美兰染色,镜检。

1.2.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各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18~24h,随后进行纯化培养。

1.2.3 生化试验 用灭菌接种环勾取少许纯培养物接种于各种生化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1.2.4 动物试验 将纯培养物制成悬液注射小白鼠2只,0.2ml/只。

1.2.5 药敏试验 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纯化好的培养物洗下,稀释后并与麦氏比浊管比浊后选取3×10个活菌/ml量的浓度,用灭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均匀涂布到整个血清琼脂培养基上,经温箱干燥3~5min后,贴上各种药效纸,每块平均贴3块,37℃倒置培养18~24h后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触片染色镜检

镜下见革兰氏阴性、散在小杆菌;美兰染色镜检,见大量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2.2 菌落形态及培养特性

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微隆起、半透明、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

2.3 生化试验

结果见表1

表1 巴氏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

2.4 动物试验

2只小白鼠在24h内死亡,从死亡小白鼠的脏器中分离到注射菌株一致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2.5 药敏实验 结果见表2。

表2 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mm)

3 讨论

(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多杀性布氏杆菌病。(2)由于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所以巴氏杆菌病的流行与猪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不良因素的刺激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和传染。猪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一般不易查出传染源,

这与动物在发病前已经带菌有关,而且该病多在冬春两季气温骤变及长途运输等应激条件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侵入并大量繁殖,经淋巴液进入血液,发生内源性传染。本病发生在2013年3月初,由于寒冷、气候剧变、营养缺乏等因素,造成发病。(3)发病后立即隔离病猪,对圈舍、用具等用生石灰严格消毒,2次/d,连用5d,对病死仔猪进行深埋处理。(4)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病仔猪进行治疗。在12种抗生素中仔猪巴氏杆菌对P-G(青霉素)、CFZ(头孢唑啉)、CAR(羧苄青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CTX(头孢噻肟)、TET(四环素)、NOR(氟哌酸)、CMP(氯霉素)等抗生素中度敏感;而对VAN(万古霉素)、OXA(苯唑青霉素)、KAN(卡那霉素)、STR(链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由于巴氏杆菌病常与其它疫病并发,所有在治疗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的其它疫病,采用广谱抗菌药与特效抗生素结合,对症治疗。发病后用青霉素(2万µg/㎏)肌肉注射,2次/d,连用5d。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及时控制。(5)多杀性巴氏杆菌不仅在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存在,而且也存在于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中,所有接种疫苗是此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此外,应激反应也可以引发猪肺疫。故平时还应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加强消毒,有效预防猪巴氏杆菌病。

S858.28

B

1007-1733(2015)09-0032-02

2015–06–19)

猜你喜欢

杀性病料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基层兽医实验室样品采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基层兽医病料采集的要点分析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