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低纬高原纤维用亚麻栽培技术规程

2015-12-09杨若菡茶增华吴学英刘其宁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亚麻云南品种

杜 刚,杨若菡,朱 炫,茶增华,吴学英,刘其宁*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大理州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 宾川 671600;3.耿马县地方产业办,云南 耿马 677500)

云南低纬高原纤维用亚麻栽培技术规程

杜 刚1,杨若菡1,朱 炫2,茶增华3,吴学英1,刘其宁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大理州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 宾川 671600;3.耿马县地方产业办,云南 耿马 677500)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属亚麻科(Liaceae)亚麻属(Linum),栽培亚麻分为纤维用型、油用型及油纤兼用型。云南纤维用亚麻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品种、轻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现象,因而通过栽培技术挖掘和发挥品种潜力,提高光、温、水、肥等利用效益,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文章根据以往和现有研究结果及生产实际,研究总结出了云南省低纬高原生态条件下亚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用于指导生产。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1.1.1 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确定适宜的品种

任何一个品种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选育出来的,都有其相应的生态适应范围。而云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复杂的立体气候环境,各地的气候类型相差巨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俗语。因此,品种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品种所能适应的气候类型,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类型的品种,对提高亚麻产量和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不少品种对气候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较广,如由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麻新品种“云亚1号”、“云亚2号”、“云亚3号”、“云亚4号”能适应云南海拔900~2 000 m气候类型的冬播产区和海拔2 000 m以上的夏播产区,且产量和品质优良。

1.1.2 根据品种的抗逆性确定适宜的品种

土壤的类型、种植田块水分等情况也是品种选择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湿润地块要选择抗倒伏耐渍性强的品种,而在易旱的地块必须选择耐旱的品种种植。

1.1.3 根据品种的高产稳产特性确定适宜的品种

任何地区在推广一个品种时都要先进行3年左右的引种试验,要选择多年平均单产最高的品种,而不选择某一年产量最高的品种,做到高产性与稳产性的统一。稳产性好的品种,必然是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品种。

1.1.4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品种

亚麻不仅纤维可以利用,亚麻籽同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市场的发展,纤维品质好且种子产量高的品种会日益受到重视。

1.1.5 根据品种特性搭配需要的品种

一个地区不能种植单一的亚麻品种,以避免因异常的自然灾害导致严重减产或绝产。所以在确定1个主栽品种的同时,要确定2个辅助品种。通过不同特性品种搭配,来适应气候的变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产量波动幅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2 种子质量

纯度≥97%,净度≥96%,发芽率≥85%。

1.3 种子处理

1.3.1 微肥拌种

采用0.2%锌肥或铜肥溶液拌种,可以增产。做法是把种子放在干净的场地上薄薄摊开,然后将配好的硫酸锌或硫酸铜溶液均匀喷在种子表面,以种子表面透湿为宜。待种子阴干后,充分搅拌1次。

1.3.2 杀菌剂拌种

为防止亚麻苗期病害,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目前普遍采用炭疽福美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在先与锌肥拌种后,用炭疽福美或多菌灵拌种,并做到均匀拌种,这样不仅可防止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保苗率。

1.3.3 杀虫剂拌种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在播种前可以用杀虫剂拌种。

2 选地与整地

2.1 选地

亚麻属于播种密度高、根系较弱、需肥水较多的作物。因此,种植亚麻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土地。因为这样的地块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高,既有利于出苗保苗,又能减轻干旱对亚麻前期生长的威胁。其次,土壤的选择也很关键,云南的土壤多为红壤,其次为黑壤,这2种土壤耕层深厚、团粒结构稳定、保水保肥能力强,种植亚麻比较好;砂壤土透水、透气性好,但保肥保水性能差,应施足底肥,多次追肥,加强灌水;白浆土严重缺乏磷素,供氮能力差,土壤透水不良,不耐旱涝,可以种植亚麻,但不易获得高产。

风沙土、黏重和排水不良的涝洼地土壤不宜种植亚麻。因为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干旱、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不利于亚麻全苗和生长发育,影响产量质量;黏重和排水不良的涝洼地土壤含水量高,通透性差,地温低,“冷浆”,土壤微生物活动弱,养分释放慢,影响亚麻苗期的生长。

2.2 整地

整地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耕作措施,为亚麻出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提高整地质量,保证土壤墒情是亚麻苗齐、苗全、苗均、苗壮的关键。亚麻种子很小,种子发芽后拱土能力较差,同时作为平播密植作物,它的植株细弱,根系相对不发达,与杂草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要求整地达到破碎土块、地面平整、表土疏松、底土紧实,形成透气、保水、保温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利于亚麻的播种作业,又能为种子发芽、出苗提供适宜的苗床,达到一次播种一次全苗的目的。此外还要拿净槎子,严防机械作业时漏翻、漏耙、漏压,注意耙匀、耙细,切勿留沟垄台。

3 施肥原则和方法

3.1 施肥原则

应根据亚麻生长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结合目标产量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

3.2 基肥

亚麻根系发育较弱,前期和中期需大量的氮、磷、钾肥,因此,应重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整地前运到地里,均匀的散开,浅耙10~15 cm,将粪肥耙入土中。这样,既防旱保墒,又为亚麻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肥多、土碎的土壤条件。一般施农家肥22.5~30 t/hm2。

3.3 种肥

在施用农家肥做底肥的基础上,还应施用化肥做种肥,以满足亚麻幼苗和生育前期对养分的需要。由于亚麻根量少,根系弱,且多集中在5~10 cm的土层中,吸肥能力较差,因此施用种肥时,结合整地将化肥深施于8 cm左右的深度为宜,这样可以提高亚麻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充分发挥肥效。

3.4 追肥

3.4.1 氮、磷、钾肥料

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及其不同配比的增产效果与土壤氮、磷、钾含量高低有关。云南省多数产区尿素施用量应控制在225~450 kg/hm2;云南省多数产区N、P、K的施肥比例应采用2∶1∶1或1∶1∶2。在施用方法上,以磷、钾肥和40%的氮肥为基肥或种肥施用,60%的氮肥在快速生长初期作追肥施用较好。

3.4.2 微量元素肥料

在亚麻进入快速生长期时,对亚麻进行根外追施锰、铜、锌、硼等微肥,可以明显提高亚麻的产量和出麻率,改善纤维品质。微量元素施用浓度以锰0.1% ~0.5%、铜0.2%~0.5%、锌0.1%~0.15%、硼0.15%~0.25%为宜。由于云南省地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地土质和微肥含量相差较大,因此施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施用量和施用方法。

4 播期、播量和播种方法

4.1 播期

云南海拔2 000 m左右的秋季种植区10月中上旬播种,海拔1 500 m左右的秋季种植区10月中下旬播种,海拔1 400 m以下的秋季种植区可延长至11月上中旬播种,夏季种植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

4.2 播种方法

把事先处理好的亚麻种子按播种量进行撒播入墒,用耙子轻耙使种子入土,然后进行镇压。也可采用机播,一般行距为7.5 cm,播深2~3 cm,土壤含水量少时可深播,但深度不应超过4 cm,并及时镇压。

4.3 播种量

亚麻播种量应根据单位面积上的有效保苗株数、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进行计算。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应把没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和杂质扣除,补以等量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同时还要算上田间损失率。

田间实际播种量(kg/hm2)=[千粒重(g)×每平方米有效播种粒数×10 000(m2)]/[种子发芽率×种子清洁率×田间保苗率×1 000×1 000]

5 田间管理

5.1 化学除草

在麻苗高10~15 cm,禾本科杂草3~5片叶,阔叶草2~4片叶时喷药防除。可用12.5%拿扑净乳油1.2~1.5 kg/hm2+56%二甲四氯钠盐原粉750 g/hm2兑水900 kg/hm2均匀喷雾,也可用56%二甲四氯钠盐750 g/ hm2+5%精喹禾灵乳油750 mL/hm2兑水900 kg/hm2均匀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喷药时间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傍晚,防止药剂飘移到相邻地块农作物上产生药害。

5.2 灌水保墒

云南省秋季播种的亚麻,在亚麻生长发育的整个时期,大部分种植区降雨较少,因此灌水显得尤其重要。提倡在播种后、枞形期、快速生长期、开花期分别灌水1次。灌水时地块浸湿及可撤水,水平面最好不要漫过墒面,特别是在种子发芽前,以免造成种子和肥料流失,影响出苗率。

5.3 病虫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选用抗(耐)病虫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降低病虫源数量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化防。

针对亚麻炭疽病、白粉病、立枯病、斑枯病、锈病、顶枯病等,以用种子重量0.2%~0.3%的多菌灵、炭疽灵、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等拌种为基础,于发病初期有针对性地选用炭疽灵、炭疽福美、粉锈清、福星、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针对小地老虎、粘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兰夜蛾、银纹夜蛾等,可选用敌杀死、功夫等菊酯类或有机磷类杀虫剂,在幼虫2~3龄期进行喷雾防治。

6 收获

6.1 适期收获

人工收获在黄熟初期(工艺成熟期)收获,即麻田有1/3蒴果变黄褐色、茎秆1/3变黄色、麻茎下部1/3叶片脱落时收获。机械收获必须在亚麻2/3蒴果变黄褐色、麻茎下部2/3叶片脱落时收获。因为机械收获蒴果没有后熟期,在亚麻2/3变黄时收获才能确保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6.2 收获方法

机械收获:采用拔麻机收获,要求做到放铺不乱,厚度一致。

人工收获:拔麻应在露水消净后进行,拔麻时应高矮麻拔净,杂草挑净,根部泥土摔净,平铺晾晒,及时捆好。捆麻时应用毛麻做要子,捆成直径8~10 cm的麻把,应将要子捆在靠麻跟部7 cm处,宜于水分散失。

6.3 晾晒和保管

拔麻后可在田间采用平铺晾晒、扇形晾晒、田间小圆垛晾晒使其干燥。从田间运回场院基本干燥的亚麻,可垛成南北大垛或圆垛进行保管,但垛顶部都要用草或草帘子盖好,防止雨浇漏垛晾晒。

6.4 脱粒

麻桃干透后及时机械脱粒或摔打脱粒,不应用车压或其他物体滚压。脱下的种子应做到随脱粒、随筛、随入库,避免雨淋或受潮。

6.5 打捆

脱粒后的麻把要稍搭稍、根在外,用二道绕捆成25~30 kg的大捆交送。

[1]刘其宁,杜刚.云南纤维亚麻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刘其宁,符明联,吴学英,等.播种密度、N肥用量及NPK比例与亚麻产量的关系[J].中国麻业,2006,28(1):29-32.

[3]朱炫,王学明,羊国安,等.基于“3414”试验模型的冬季亚麻氮磷钾效应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6):265-269.

[4]杜刚,朱炫,刘其宁,等.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1号选育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3):179-181.

[5]杜刚,朱炫,刘其宁,等.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2号选育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6):337-338.

[6]聂永清,夏威.新疆亚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与发展前景[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增):73-75.

[7]高继莲,程德平,高升柄.苎麻产业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3,9(6):122-123.

[8]王永华,郭天才,朱去集,等.河南省不同类型麦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2006(5):12-16.

2014-02-11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亚麻良种选育与示范》 (2012BB018)。

杜刚(1970-),男,副研究员,云南祥云人,主要从事亚麻、蓖麻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

*为通讯作者:刘其宁(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亚麻、油菜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E-mail:lqlzzl333@163.com。

猜你喜欢

亚麻云南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狗狗的常见品种
新申亚麻:以时尚之名 倡导绿色生活新理念
亚麻·亚麻
吃亚麻籽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