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肠激惹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2-09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51500刘凤宜

辽宁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过敏源风团综合征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51500)刘凤宜

肠激惹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施治主要基于某一种病理因素,但仍存在病情迁息不愈、症状改善和疗效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护理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我院为肠激惹综合征患者提供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确诊的肠激惹综合征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8岁,平均(35.2±7.3)岁。合并过敏性鼻炎3例,荨麻疹5例,支气管哮喘1例。肠激惹综合征诊断参照Rome II,患者于入组前3天内均未应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

1.2 过敏食物源确定

1.2.1 饮食跟踪 对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特征、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过敏时伴发如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并作为分析资料。与患者共同对每日、每餐进食的食物品种进行记录筛查,记录症状发生程度、时间、特征等,分析致敏源。

1.2.2 过敏源皮肤测试确定过敏源后,三角肌下皮内注射变应原浸液,4.0 cm皮丘间隔。待15分钟后,观察红晕与风团出现情况。在0.5 cm以内则过敏级为0级;在0.5~1.0 cm间则过敏级为(±);红晕为1.1~2.0cm,风团为0.5~1.0 cm为(+);如红晕为2.1~3.0 cm,风团为0.5~1.0 cm为();红晕为3.1~4.0 cm,风团为1.0~1.5 cm为();红晕为4 cm以上,风团为1.5 cm以上为()。

1.2.3 食物激发试验 试验前5天内禁食可疑过敏源食物,试验当天上午,以可疑过敏源食物予患者空腹进食,首次进食量低于诱发症状量,进食后观察15~30分钟如无症状,则增加进食量,直至达到一般进食量。如48小时后仍无不良症状,则记为阴性结果;如发生不良症状,则记录食物源种类、进食量、进食时间等具体情况,判定相关食物与肠激惹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饮食护理 根据确定的食物过敏源,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避免进食过敏源相关食物,日常饮食中食物烹饪方法尽可能单一简单。引导患者进行日常包含的记录,持续2个月以上。患者离院后定期随访,一般1周1次。

1.3.2 心理护理 肠激惹综合征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疗困难等特点,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久而久之易造成患者的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心态的产生。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的个人资料及个性特点综合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的产生原因,再针对性的进行负面情绪的疏导,尽可能促进患者正面面对疾病,乐观处事。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交活动。

1.3.3 健康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肠激惹综合征的相关医疗知识,并告知患者日常饮食控制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意义。通过讲座、宣传手册、宣传板、视频等多种途径实施健康教育。

1.3.4 用药指导 遵医嘱对患者用药进行详细介绍,使患者明确用药的种类、频次、方法、剂量等,避免治疗阶段应用对消化系统有影响的用药。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症状频率及程度。并评价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应用SQOL量表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良症状 护理后患者症状频率和程度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45.8±18.6)分,护理后生活质量为(71.3±15.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5.698,P<0.05)。

3 讨论

肠激惹综合征为临床多发的一种胃肠道功能性紊乱,属于非器质性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大便性状异常、习惯改变等[3]。据统计肠激惹综合征的发病率为9%~25%,患者数量在胃肠道门诊病例中约占1/3~1/2[4]。尽管肠激惹综合征为胃肠道疾病,但由于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尚无良方,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对肠激惹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应重视综合性,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对患者实行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全面护理,进而达到良好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症状频率和程度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证实了综合护理的有效性。由于肠激惹综合征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病情迁延易引起患者烦躁、焦虑等不良心态,致使对治疗效果要求过高,达不到预期效果时产生对医疗工作者的不信任,因而对患者积极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值的注意的是,肠激惹综合征与饮食密切相关,因而临床应细心研究患者饮食特征,分析过敏食物源,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致敏物质对患者的刺激,以改善不良症状。

[1]崔广梅,何晓荣,赵杨秋.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4,6(2):160

[2]张晓明,吴万春.肠易激综合征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154

[3]曾少庆,江桂华,马晓芬,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及其与HAMA量表评分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7):719

[4]胡美英.耳穴贴压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111

[5]戴望娣.护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31

猜你喜欢

过敏源风团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考前综合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