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有色工业服务模式探讨

2015-12-08王洪江陈春灿赵景申

有色金属加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加工互联网+

王洪江,陈春灿,赵景申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39)



“互联网+”时代下的有色工业服务模式探讨

王洪江,陈春灿,赵景申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39)

文章提出一种 “互联网+工业服务”的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创新服务新模式,通过构建有色金属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采用众筹模式,整合社会现有的产、学、研资源,增强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转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互联网+;有色金属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创新联盟

1 传统有色加工业面临的问题

1.1 国内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工艺和设备的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均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近几年,随着有色加工业装备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转型调速周期,有色金属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

生产效率偏低,企业生产管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设备运行速度低、可靠性稳定性差,影响生产效率的生产技术亟需提高,生产装备亟需改造优化;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利润率低下,低档次产品充斥市场,高附加值的高精度产品仍需进口,产品亟需升级换代;企业技术力量不强,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1.2 国内企业生产运行保障现状

国内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生产保障能力有限。在企业生产运行中,为满足设备正常运行,要进行保养、维护和维修,需要常态化的配置大量备品备件,需要配置一定规模的维修队伍。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各厂的配置备件往往不可能完全解决企业所碰到的生产问题,仍有可能因设备问题造成非正常停产,影响产品正常交付。

为了实现更全面、更优质、更高效的生产保障,需要共同搭建一个面向全行业的公共备品备件中心和维保技术团队,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1.3 国内企业运行成本现状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目前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产品销售价格下滑的双重不利局面,因此,成本控制在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微利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控制、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成本需从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综合性成本等各环节入手,充分挖潜。共建共享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备品备件中心,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可为企业节省大笔资金积压、人员工资和库房费用。

2 “互联网+”与工业服务相融合的新模式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已开始将互联网经济作为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德国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重塑国家竞争力。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其中特别指出要深化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面对阔步而来的“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应该实现与互联网的经济融合,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培育新的模式并实现突破。

可以通过互联网联合各家企业,共同搭建一个面向全行业的有色金属加工公共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社会技术力量,打破企业间技术互动的屏障,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缓解以至摆脱生产企业面临的困境。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高度成熟,在互联网上可以实现信息发布与查询、交流互动、销售与采购、支付等功能,社会上B2B、P2P、O2O、B2C等业务迅速开展普及,为平台整合社会人、财、物、信息、渠道等各种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使企业快速、高效、低成本的运行成为可能。

3 “互联网+工业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基于“互联网+工业服务”模式构建的有色金属加工公共技术平台,可在备品备件服务、工业技术服务、远程检测诊断服务、设备维保服务等方面颠覆传统的运营模式,为企业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提供支持。

3.1 备品备件服务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每年用于设备维护的备品备件花费约100亿元人民币。为保障生产每个企业都要储备大量的备品备件,部分备品备件使用率极低,甚至出现因长时间存放造成损坏、性能降低等情况,造成大量浪费。但为防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采购到位而影响生产,又不得不做大量的储备,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造成浪费却又不能保证完全解决问题,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通过互联网则可以收集各加工企业备品备件库存信息、辅材需求信息,将各企业的备品备件库进行联合、信息共享,从而使各企业既减少了库存又保证正常设备运行维护需求,减少资金占用和备品备件非正常损耗。通过网络互联还可以实现集体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最终实现整合资源,打造互联互通的备品备件电商服务平台。

3.2 工业技术服务

虽然国内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一些企业的单一先进技术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综合技术水平仍偏低。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老化、能耗高、效益差,仍存在小锭热轧开坯、块式法生产,轧机电动压下、手工操作、轧制速度低、产品精度差等问题;管棒生产仍有许多企业采用直条法,铸锭小、产品长度短,不能实现现代化的连续生产。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业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装备,仅占总量的15%左右。自2005年起我国铝材已是出口大于进口,但出口的多是普通中低档产品,而进口的则多是高档产品。且我国多是仿制国外的合金和品种,自主创新的合金和独特的品种很少。据调查,汽车工业用复合带材、空调器用内外螺纹管、包装用高档铝箔、饮料罐用铝板带、高档PS板基、建筑装饰板以及工业用特大铝型材等市场急需产品,都因质量问题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对化学成分、表面光洁度、尺寸和形状公差以及对性能、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子通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和核反应堆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有色金属加工材,目前国内大都无法保证批量稳定供应。

一方面,众多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科技活动层次较低,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急需研发部门向其提供诸如提高产品质量、运用先进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更新工艺装备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我国从事有色金属工艺材料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研制出了数量众多的新材料、新合金,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申请专利;但如何转化为专业生产力的研究远远不够,从而制约了这些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了目前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与新产品仿制多、创新少,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工作薄弱,工程化研究开发不够、成果转化迟缓,产业化程度低、品种规格少、规模小的局面。

基于有色金属加工业以上情况,可将企业与研发机构联合起来,研发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产品研发、产品检测、技术培训、项目管理咨询、工艺管理等技术服务;企业则为研发机构提供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市场化转化,通过双方合作,促进有色金属加工业转型升级。 以“互联网+工业服务”模式构建的有色金属加工公共技术平台就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3.3 远程故障检测诊断服务

设备故障诊断主要形式有: (1)离线故障监测与诊断;(2)单机在线故障监测与诊断;(3)集中式在线故障监测与诊断;(4)远程分布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目前,企业多采用离线故障监测与诊断,其优点是经济、灵活方便;缺点是只能发生故障后进行解决,无法实现故障预先判断。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各领域专家的技术支持,设备出现故障时又由于地域原因专家不能及时到位,往往会因为时间延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与故障监测诊断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设备故障诊断方式。在当今信息时代,Internet的迅速发展及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使之成为各种信息的载体。远程分布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既保证了监测的实时性(即使在诊断时也能保证不中断监测),又实现了信息共享,跨越了企业、专业领域专家以及研究机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通过网络实现专家在异地对设备故障进行会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在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技术保障的同时,通过实时监测还减少了设备发生严重故障的概率,节约了成本。

3.4设备维保服务

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各企业均设有机械、电气、液压等专业齐全的设备维修队伍,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往往并不饱和,这就加重了企业负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集中区域内优秀的维修人员,成立专业的维护保养队伍,替代生产企业的维护队伍,实施保养计划、大修计划、设备升级改造等,既提高了设备维修质量又减轻了企业负担。

4“互联网+工业服务”前景展望

有色金属加工公共技术平台将整合社会资源,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高度融合,同时引导有色金属加工各加盟企业业务转型,各企业共享平台,集设计创新、项目运行、产品制造、产品检测、产品工艺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产品维护升级、售后服务、备品备件、融资服务等多元化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与有色金属加工业融合的不断深入,还将推动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涌现,互联网将为制造业变革注入崭新的力量,“互联网+工业服务”必将掀起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Discussion of Service Mode in Nonferrous Metal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Internet+ Era

WANG Hongjiang, CHEN Chuncan,ZHAO Jengshen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 Ltd., Luoyang 471039, China)

The paper put forward a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in nonferrous metals processing industry, i.e. “Internet + industrial servic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social present resources of production, academy and research can be integrated by crowdfunding, thereby strengthening nonferrous metal processing enterprises’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ing the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also presente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Internet+; non-ferrous metal process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iance.

2015-05-18

T-012

A

1671-6795(2015)06-0001-03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加工互联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投稿须知
基于图像处理的废有色金属自动分选算法研究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