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在特鲁多医生逝世100周年

2015-12-07李建华

中国医学人文 2015年7期
关键词:特鲁多医者人文精神

文/李建华

写在特鲁多医生逝世100周年

文/李建华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西方著名的医生特鲁多长眠于此。虽已逝世百年,但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专程祭奠致敬,感受蕴含的医学人文思想,重温墓碑上镌刻着的那段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ys)。时至今日,这段铭言仍像一颗恒久闪耀的星,穿越时空,熠熠闪光。它向我们揭示了医学的本质,诠释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昭示了医学对生命的敬畏。

在特鲁多医生行医生涯中,他倡导并身体力行对患者的关爱。他说:“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质朴,不仅是特鲁多行医生涯的精炼浓缩,也是特鲁多医生践行一生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者来说,是何其沉甸甸的6个字!

“去治愈”,是每名医者终身追求的目标。身为医者,应时刻拥有面对生命不轻言放弃、面对病痛不轻言失败的执著,不断在医学领域求知、探索,以最大的可能去治愈。但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名患者,这是客观存在的。

“去帮助”,即医者要用学识、用技能、用爱心去帮助身处困境的患者。帮助是常常的,医者的帮助就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可以驱散患者心中的阴霾,使他们重建信心、改善心境、提高生存质量,以至于重新拥有健康。然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患者以帮助的医者,更使心灵在震荡与考验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净化与升华。

“去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医、患双方在同等地位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是用心、用情的。医者之于患者的安慰,是父母之于子女的,是兄之于弟、姐之于妹的。安慰要“总是”,要无时无刻,尤其是对待那些由于医学技术所限而生命即将结束的“亲人”。来自于医者的安慰,对患者来说价值是无限的。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进步发展的不竭源泉。概括地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适的人类关怀,表现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人性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就医学领域而言,人文精神主要是指重视生命的价值,让患者得到尊重,让生命得到呵护,其终极目标是解除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经过调整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众多患者将他们最为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其分量之重弥足珍贵。人文精神是医者的品质和社会责任,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医生不仅要关注疾病的诊疗,还要关注患者的感受、体恤患者的痛苦,当医学无能为力时,“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温度。

事实上,医学本身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体,医学人文既是精神又是能力。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医学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热爱病人与热爱技术是并行的”。美国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1988年8月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发表的《爱丁堡宣言》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治疗者,而不是仅仅治疗某些疾病……这种由古至今的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让我们铭记特鲁多医生的教诲,并践行于诊疗的全过程,敬畏生命,关爱患者,全人医疗,呵护健康。我相信,充满人性光辉的爱能延续生命,更相信质朴的医学人文关怀的真理一定久远!

特鲁多医生在实验室

/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特鲁多医者人文精神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留胡子
快扶我起来
特鲁多:被政务“耽误”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