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毛家坪

2015-12-06褚海艳田文玲

中国老区建设 2015年4期
关键词:太子参年轻人村民

□ 本刊记者 褚海艳 田文玲

(本文图片摄影/ 田文玲)

在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乡毛家坪村的最高处,是2014年新建的村部。村部旁边是曾经的村小学,如今已改为村展览室。

展览室里的展品,无声地展示着毛家坪的变迁。

1987年以前,毛家坪群众都穿过救济的衣服,喝的是未经处理的地下水,80%的群众终年以地瓜为主粮,人畜混居现象普遍存在,出门要肩挑背扛,到范坑乡一个来回要四个小时。当时村里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茅棚土舍田地差,鸟不宿来猴不爬,乞丐路过不住脚,姑娘不来找夫家。”

时任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来毛家坪考察时说,毛家坪村是最贫困的老区基点村。从1987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历时3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在毛家坪展开了。毛家坪一步迈过了温饱线,并开始了奔小康。

然而,27年后的2014年,记者来到毛家坪却发现,毛家坪村似乎和“农民要富、农业要强、农村要美”的要求、离小康生活还差得很远。

在习近平同志的鼓励下,毛家坪村民鼓起致富的勇气

从1988年到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三次来到毛家坪考察调研扶贫工作。

毛家坪村展览室至今还保存着这样一张旧照片:一间破旧的教室,几张拼起来的课桌铺着报纸,上面摆放着茶水。就是在这个简陋的会议室里,习近平同志作出了修建水库和校舍、划拨3 万元作为生产项目启动资金等决定。

1988年底,毛家坪村建成了占地10 多亩、建筑面积达300 多平方米的小学校舍,修建了库容达2400 立方米的饮用水水库。

在解决儿童就学和村民饮水两大难题后,习近平同志又帮助村里建起了医疗保健站,改造了家家户户的柴灶,修建了猪舍。村民的卫生、居住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给毛家坪的村民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村民毛冬福回忆:那时候每天晚上,村里党员、干部主动带头,40 多个青壮年到小学教室学习文化和科学种植技术。

群众很快就从种植新作物、采用新技术中尝到了甜头:引进“福云6 号”替代当地的传统茶叶品种,引进太子参种植,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水稻亩产从10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当年毛家坪人均纯收入突破了600 元。

一年多后,毛家坪村已山头林木叠翠,山腰茶果环抱,村前村后鸡鸭成群,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

市场的无情,让毛家坪人感受到了奔小康的不易

可以说,毛家坪一步跨过了温饱线,但奔小康的路一走就是近30年,而且还似乎遥遥无期。

种植太子参在当地曾经被称作“栽金种银”。毛家坪村村主任毛兴容说:“太子参种植是从1987年开始的。前几年太子参市场价格比较高。价格最高的时候,村里种了五六百亩。那时候,一斤太子参可以卖到100 元左右。就算是五保户一年也能挣五六万元,八九十岁的老人一年也能挣两三万元。”

在采访中,福安市老区办吴云章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有户村民种植的太子参卖了30 多万元,来不及存到银行,又不敢把钱放在家里。于是他就打着雨伞,把钱放在身边,在田里坐了一夜。

毛家坪村民的生活离小康还很远。

随着年轻人的离开,村里的新房越来越少,一些早已破败。

不过,毛兴容说:“种植太子参是个技术活,我种过两年,都赔钱。而且太子参价格受市场影响很大,2014年的太子参价格偏低,农民的收入就不高。”

毛家坪还种过蒜,种过水蜜桃,但产量都不高。毛兴容说,以前在政府的帮助下也搞了一些规模养殖,但是产量大了就没人要,搞了几次就没人参与了。

“最关键的是销路问题。”毛兴容说。

毛家坪现在面临的就是实现了温饱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范坑乡乡长郑招旺说:“今后不管是毛家坪,还是范坑乡都是要靠发展农业,不过思路不好找。”

郑招旺对记者表示:“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绿水青山怎么变成金山银山,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

借助项目谋发展,不好办

郑招旺认为,毛家坪要走向小康,最好的办法是借助项目。但他同时认为,现在的政策要以点带面,立项要求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这“不好办”。

2014年,郑招旺多次去福建省林业厅汇报范坑乡的养羊项目。

“本来项目批下来基本没什么问题。后来林业厅询问羊怎么养。我说打算成立合作社,把羊分散到几个村,每个村一两百只散养,全乡加起来养1300 只。结果林业厅说这样不行,这样的散养不算规模养殖。本来项目如果批下来可以补助80 万~100 万元,结果泡汤了。”郑招旺说起来很懊悔。

以奖代补的政策也“堵”上了一些老区争取项目的门。

郑招旺说:“以奖代补政策要求先做项目,验收后才给钱。补贴20 万元的项目,农民最起码要投入50 万元,农民哪有那么多钱投入?而且项目还要按要求做,才能拿到钱。这对一般农户来说,太难了。”

记者提出,如果几个农民联合起来做,效果会不会好一些?郑招旺说:“几个人来搞一个项目,获得项目经费可能性更大。但是一些农业项目要做环评,环评要花十几万元,让农民花十几万元做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事,他们也不愿意。”

郑招旺显得非常无奈:“政策和项目资金控制在上面,基层党委、政府没有决策权。但考核的又是基层干部,实在是没有办法。”

而且即使项目争取下来,农民也不一定愿意做。

郑招旺解释,以毛竹垦复项目为例,农民垦复一亩毛竹补贴150 元。像毛家坪村这样的山,农民干一天也就垦复一亩,挣150 元。农民会想,那还不如出去打工,打工一天干不了几个小时的活,也是150 元。

毛家坪村的小康之路,还需更多努力

记者在村里看到,现在毛家坪的农房,有一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过大部分是砖混结构。村委会主任毛兴容说,现在年轻人出去,都在城里置房了,在村里建新房子的就越来越少了。

范坑乡乡长郑招旺说,从山下通到村部的这条路是2013年才修通的,是乡里到处“讨”来的钱修的。毛家坪村民的出行依然很不方便。大多数村民没有车。从范坑乡到毛家坪每天只有一班车。村民办理新农保时,村干部只能把户口本、身份证全部收上来登记、复印,再统一到乡里办。

村民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

“村里也没有力量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毛兴容说,村集体没有收入,只是前些年有人在毛家坪村修了一座梯级电站,每年给村里3 万元补偿费。

28年前的扶贫工作给毛家坪带去的最大转变,是开始重视教育。毛家坪从“半个初中生”起家到现在,共培养了3名研究生、36 名大学生,平均3户就出1 名大学生。

文化水平的提高,让大部分年轻人都得以在外闯荡。他们大都在外经营食品加工,搞建筑装潢,创办服装厂等。

村里的老年人,不想、也没有能力再图大发展。年轻人不回来,村庄发展也很困难。村干部只能维持现状。

毛家坪未来的希望,还是在于把年轻人吸引回来。郑招旺说:“现在我们就是动员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村民回来发展涉农项目带动农民。但这种办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毛兴容看来,并不是年轻人对家乡没有感情不想回来:“村里还是很有凝聚力的,村子有大事,大家都会回来。”

“关键还是在于项目。”郑招旺说,“要摸清老区的家底,对老区的重要资源进行调查规划。一旦项目落地,就不愁年轻人不回来了。”

猜你喜欢

太子参年轻人村民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