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本强基,让党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关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几点思考

2015-12-06陈建民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基础群众政治

陈建民

固本强基,让党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关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几点思考

陈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成为全党的重要课题。

一、对党的执政基础的认识

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即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来源于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意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逐步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不断巩固。

1.思想基础。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凝聚力、战斗力的来源。没有一个得到全社会认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离心离德,人民就不会选择我们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传统结合更加紧密,并指导着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2.政治基础。成熟的政治纲领、党的团结统一、以及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团结各民主党派、社会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

3.社会基础。社会基础也是群众基础,只有得到人民认同、授权和支持,党才能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如果不能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能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就可能抛弃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社会基础就会逐步丧失。

4.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能为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为空谈,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宏伟蓝图就难以实现。

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分析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既要“固本”,也要“强基”。“固本”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政治基础,通过从严治党,克服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打铁自身硬。“强基”即强化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其中关键是强化思想基础,实现全社会思想认同。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奋斗目标越宏伟、肩负的使命越艰巨、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

1.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表明,只要下定决心,实现作风持续好转是能够做到的,也会得到党内外的普遍拥护。要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解决发现的新问题,防止复发和反弹,加强党性教育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解决深层次问题,逐步实现标本兼治,铲除不良作风滋生蔓延的土壤。

2.坚决反对腐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腐败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既是党的力量的体现,也是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的态度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全党的信心,增强了党的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要保持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在治标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切实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更加坚强有力。

3.严明政治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违反政治纪律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全世界有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因内部分裂导致丧失执政地位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严明政治纪律,确保全党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对党的建设至关重要。

4.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因此,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也要以更高标准遵守法律和党内法规,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主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通过依法执政树立良好执政形象,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党的执政基础。当前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把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把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1.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从国家层面规划意识形态整体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落实机制,保证中央的要求不落空,使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更牢固。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阐释,消除公众困惑和误解,压缩错误思想发展空间。要敢于、善于对抗错误思潮,旗帜鲜明的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通过开展定点定人分析研判,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最新动向,制定对策。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非意识形态领域的成就宣传,形成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整体合力。

2.凝聚全社会共识。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是党的纲领必须实现的目标。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需要进一步把握和聚焦宣传。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民的共同追求,这样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3.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当前,互联网在意识形态构建和对抗方面的重要性快速上升,已经成为较量的主要阵地。微博、微信、QQ空间等具有自媒体效能,网络舆论突发事件频发,呈现出发酵快、传播广、影响大、防范难的特点。一些网络舆论突发事件,背景复杂,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对社会思想意识影响深远,需要不断提升网络引导和管理水平,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等手段实施治理,努力打造体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载体,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潮,让主流观点占据网络空间,把网络变成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4.把青年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对象。青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走向,直接关系着党能否在未来一段时期吸纳足够规模的优秀人才,也将严重影响执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群体,习惯于与发达国家横向比较,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作纵向比较,把党带领人民艰辛努力取得的成就视为理所应当。同时,青年对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接受程度差,甚至存在逆反心理,特别是诸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由从业者等群体,容易将自身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为党和政府的领导责任,导致党的执政成就未能有效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认同和追随。因此,从代际传递的需要出发,用符合青年习惯的语言和思维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尤为重要。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仍要尽力巩固党的社会基础,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全国各族人民追随党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如果一个国家经济上没有发展,群众生活得不到改善,人民不满情绪必然增强,执政基础自然就会削弱。

2.不断跨越阶层局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阶层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执政党,应以更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超越阶层,以实现国家意志为目标,协调社会各阶层、群体、集团利益,凝聚各方面积极因素和力量,共同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主自由法治,构建和谐社会。要避免有的阶层和群体认为党忽视了他们的利益,社会地位被固化,向上流动的通道被关闭,从而产生失望乃至绝望情绪,也要避免有的群体因为贫富差距产生失落感、失败感和被剥削感,要保障每个阶层和群体都有通过合法、有效、畅通渠道和形式表达诉求、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力和方式,确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执政地位来自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因此,无论党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脱离群众。要防范在政策制订、措施实施中的包办代替,不能过于强调精英意识,不能仅凭自己的理解为人民服务,而要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接受什么样的服务方式,避免群众产生被强拉着前行、被历史裹挟着前进的感觉,丧失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主人翁的自豪感,否则就会造成人民群众和党的感情变淡疏远,由失望、困惑进而冷漠、隔阂,甚至对立、冲突,党执政的成本就会升高。

(本文作者:中国地震局局长)

责任编辑:张翔

谢飞 书画作品

猜你喜欢

基础群众政治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