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新格局

2015-12-06霍永智陕西省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绒山羊羊羔羊绒

文│霍永智(陕西省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以“良种化、设施化、规范化、制度化、无害化”为原则,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了陕北白绒山羊标准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

一、陕北白绒山羊发展现状

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体重产绒量高、绒质优良、群体中存在多绒型变异和繁殖性能高等突出特点,在产绒量、绒的长度、纤维细度等方面均居国内先进水平。

羊产业是陕西省榆林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把榆林市的榆阳、神木、子洲等10县区列为全国重点绒山羊生产优势区。201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切实做大做强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推品种的羊产业,把榆林建设为全国绒山羊优势生产基地、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陕西养羊强市。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到2014年年底,榆林市羊羔饲养规模达到1023.28万只,其中陕北白绒山羊饲养规模近800万只(存栏474.2万只、出栏318.3万只),生产山羊绒2019.94吨,占全省90%以上,全国10%左右,成为全国第一山羊绒生产大市。绒山羊养殖农户占产区总农户的40%以上,其中主产区占到90%,绒山羊饲养年增产值25多亿元,为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多方面的优良特性,产业也已具有一定规模,但随着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最突出的表现为绒山羊产业持续发展与主产区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育种水平和产能较低与绒山羊产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之间的矛盾;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导致养殖比较效益低下与农民收入日益增长的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等。

羊羔数量增加与羊绒质量下降的矛盾也逐渐显现。随着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数量迅猛增加出现了种质退化、品质变差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白绒山羊品种退化,品质变差,羊绒质量下降,羊绒粗度增加明显。经过专业机构检测显示:陕北白绒山羊公羊绒平均细度17.5微米,母羊绒平均细度16微米,2003年成年公母羊平均绒细分别为14.56微米和14.18微米,绒的平均细度显变粗,并超过了纺织业要求的低于15微米标准。羊羔数量迅速增加与品质下降的矛盾加剧。

三、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

陕北白绒山羊是在陕北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培育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山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基本延续传统的放牧或半放牧方式。在国家退耕还林、禁牧种草等生态政策下,传统养羊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放则违反政策,破坏植被;禁则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水平,建立标准化条件下高效养殖技术体系和示范模式,实现绒山羊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绒山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陕北白绒山羊良种快速扩繁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选育核心群技术档案,制定陕北白绒山羊出生、断奶、6月龄、12月龄、成年羊个体鉴定实施方案,在个体鉴定的基础上,制定育种值估计方法以及依据育种值的选种和选配方案并实施育种工作。根据市场对绒山羊纤维细度的要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展选种选育工作。在控制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不再增粗的前提下,向羊绒特细型(绒纤维细度15微米以下)、羊绒优质高产型(产绒700克以上)、高繁殖率型(双羔率60%以上,繁殖率150%以上)三个品系方向开展选育工作。基本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陕北白绒山羊生产供应、配种服务、质量检测三位一体的快速繁育体系。

2.完善现有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围绕陕北绒山羊产业化开发急需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人工光照调控增绒技术、营养调控技术、繁殖控制技术、绒山羊饲养标准制定、饲料加工调制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重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并进行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制定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饲养技术规程,以期形成技术操作规程、饲养标准、技术规范和物化产品。

3.规范养殖设施、设备及饲喂技术。这既是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生产需要,也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劳动生产力的需要。一是加大新型实用建筑材料在圈舍建设上研究力度,如彩钢板、保温泡沫板、防晒网等在圈舍建设应用。二是羊羔饲养工艺全自动化的养殖设施的研究,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开展羊羔性能测定(DHI)和全日粮混合(TMR)技术推广应用,充分挖掘陕北白绒山羊的生产性能。三是建立饲草饲料供应基地。开发利用沙蒿、沙柳、柠条、花棒等本地野草植物资源;引进、试验、推广适合砂质土壤生长,产草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牧草;改进提高秸秆加工生产工艺,充分利用秸秆这一廉价资源,满足羊羔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需要。四是建立饲料添加剂、兽药全程电子监控系统及羊肉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做到程序化操作,规范化检疫,档案化管理。同时处理好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羊羔粪污进行有机肥生产,实现陕北白绒山羊的可持续发展。

4.陕北白绒山羊作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其产肉性能潜力大。陕北白绒山羊羔羊生长发育快,舍饲状态下,成年公羊抓绒后体重(53.46±10.5)千克,成年母羊(47.36±3.68)千克,周岁羊分别为(43.2±3.6)千克和(35.45±4.18)千克。8月龄体重可达30千克以上,屠宰率可达50%~55%。肉质细嫩多汁,肌肉丰满,骨骼比例低,风味独特,无膻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应在保证羊绒品质不下降的基础上,研究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肉性能,实行分级育肥,缩短出栏时间,降低养殖成本,生产出不同消费水平的羊肉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5.加强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宣传及技术培训。明确标准化养殖是陕北白绒山羊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促使绒山羊在饲养、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服务模式,积极为基层培训养殖技术骨干,通过宣传和培训,尽快将技术传授给养殖户,使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猜你喜欢

绒山羊羊羔羊绒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粗梳羊绒织品》新旧标准对比分析
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怀揣羊羔的老人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做一只永远欢跳的小羊羔
小羊羔大跳高
“澜点杯”第二届羊绒色彩设计大赛暨澜点羊绒第八届品质日大会
辽宁绒山羊养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