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牧变迁与草原文化走向

2015-12-06郝益东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游牧典型畜牧业

文│郝益东(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综观数千年历史,草原游牧具有生产形态的持久性、生产过程的自然性、生产生活的繁杂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游牧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自然灾害常成为天然的“草畜平衡器”。草原游牧时代,低下的物质生产能力难以满足草原人类的生计需要。

全世界的游牧历史变迁可归结为五类结局,相应的草原文化也随之走向五种轨道。维持型以蒙古国为典型,近水草场过牧,逐渐实现半定居,传统文化基本得到维持。终止型以俄罗斯草原为典型,已看不到放牧畜牧业,草原文化面临消亡。转农型分布在欧亚草原的农牧交错带,草原“三化”严重,兼养少量畜禽,草原文化萧条。现代型的典型为北美大草原,生态恢复 ,肉牛业现代化,西部牛仔文化持久繁荣。建设型以中国牧区为典型,草原过牧退化随依法治理而遏制,草原文化随物质生产增强而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现代化是草原畜牧业的最佳出路。

要发扬传承优秀草原文化,在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进程中发展创造新时代草原文化。一是弘扬草原文化崇尚敬畏自然的世界观,更加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弘扬草原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点,吸纳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提升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三是弘扬草原文化抗御自然灾害的顽强精神,鼓励牧区创业发展,振兴民族经济。四是弘扬草原文化遵从理法的传统,加强草原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草进程。

猜你喜欢

游牧典型畜牧业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都市游牧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多元游牧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
游牧风灵动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