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5-12-06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功能科554300于桂玲

辽宁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经颅脑血管多普勒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功能科(554300)于桂玲 廖 泷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患者的一条或多条脑血管出现缺血而导致的该供血区域局灶性脑功能障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准确地临床诊断和有效地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预后水平的关键[1]。当下,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超声方法有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并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了探寻有效的临床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了解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我院对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126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符合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部CT、MRI以及DSA血管造影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74例,女52例。年龄37~79岁,平均(66.4±7.9)岁。合并症:高血压66例、冠心病49例、糖尿病23例、高血脂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史7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2例,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B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C组患者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1.2.1 A组检查方法 采用JYQ TCD-2000多通道通用型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由医师依次检查记录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每个测定指标之间的间隔为2mm,并取其中的最大血流速度作为该动脉的血流参数。

1.2.2 B组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ALOKAα-10及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取平卧位,由医师依次检查记录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同时检测动脉的横切面和纵切面。

1.2.3 C组检查方法 C组患者采用A组、B组的超声仪器进行检查。

1.2.4 检测指标 抽取阳性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EDTA抗凝处理,于4℃、3000rpm条件下离心10分钟,上清保存于-80℃超低温冰箱中。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ELISA试剂盒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3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C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显著低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3组阳性患者血清检测指标结果 C组阳性患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者TG、TC、LDL和ApoB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HDL和ApoA-I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3种不同诊断方法结果比较[n(%)]

表2 3组患者血清检测指标结果比较()

表2 3组患者血清检测指标结果比较()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项针对我国缺血性脑患者的研究显示,约有30%的患者是因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血管病变[3]。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成像方法如DSA、CT、MRI虽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亦发现许多不尽人意,如创伤性、禁忌证以及容易引发并发症和治疗费用较高等。由于颈动脉位置较浅,方便超声检查,且超声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成为临床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指标[4]。但不断的研究发现,颈动脉超声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病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出现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颈动脉超声检查只能提供颅外段动脉的血流情况的判断,却不能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血流变化比较敏感,不仅能够直接反应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还可以对颅内外血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综合的分析,因此能够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信息[5-6]。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也将为脑血管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帮助。在本研究中,联合两种检查方法的C组,其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单用一种检查方法的A组和B组(P<0.05)。同时对3组中阳性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组阳性患者的TG、TC、LDL和ApoB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HDL和ApoA-I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提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诊断的正确率,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患者,并可直观反映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上进一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吕亚林.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45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韩蕊.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

[4]张蕾,王维平,李亚琼,等.颈动脉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1):53

[5]鲁杨,方乐,闫亚韵,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CT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115

[6]赵伟丽,芦军,于艳辉,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在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2):94

猜你喜欢

经颅脑血管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