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15-12-06起原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3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文/起原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建立多方位的区域合作平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又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与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相连。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进入欧洲经济圈。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涉及了世界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覆盖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一带一路”战略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利用我国在产业、技术、资金和市场上具备的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将使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进行双向对外投资合作,共同打造沿线区域合作的贸易流、产业带、联通网、人文圈,让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的全体成员国,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既满足我国自身发展的合理需要,也将进一步激发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合作的潜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增长疲弱,每个经济体均面临各自的挑战。世界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时期,亟须在加速结构转变的同时,强化并加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力度。

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进行多方位的围堵,企图通过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使中国边缘化。二战以后,全球贸易体系基本上由美欧主导,虽然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济的能力仍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要力量。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国有利。国际经济的调整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应对能力,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将使中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二、“一带一路”战略将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一带一路”以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经济体的发展为依托,发挥各自经济的优势,通过彼此相互开放,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实现互利互补,共同努力振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相关邻国的共同事业,中国将周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打破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瓶颈,夯实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中国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并通过战略对话和磋商,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通过发挥双方经济互补的优势,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不但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也愿意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邻国提供更多的帮助。通过周边合作与发展,以互联互通促进各国人民在经贸、金融、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领域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有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使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

三、“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开放新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将力争相关各方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我国将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在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等“三头在外”的产业,进而带动我国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带动我国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国内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内多个省份,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更多地开展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的步伐,促进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带动中西部加快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为强化内陆地区的开放意识,推动国内区域平衡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西部地区是重要的通道和平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让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金融支持,扩大内需,拓展对外投资渠道。

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既是现代服务和商品集散的重要策源地,又是离岸贸易、金融、投资、货币的重要运筹地。“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激活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东部省份将寻求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率先实现亚洲国家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也要依托亚洲,为亚洲人民造福。“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是亚洲各国的互联互通,将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亚洲各国互联互通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

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既面临机遇,也存在困难。各国制度和法律差异较大,各方需求千差万别,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等等。因此,需要亚洲国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对接各国战略和规划,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集中资源,联合推进。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我们要通过亚洲互联互通建设,以经济走廊为依托,拉近人民思想交流、文明互鉴的距离,让亚洲各国人民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中共同编织和平、富强、进步的“亚洲梦”。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