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灵帝的卖官生意

2015-12-06刘博文

清风 2015年9期
关键词:西园交钱私房钱

文_刘博文

汉灵帝的卖官生意

文_刘博文

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皇权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拥有万统江山,可谓是富甲天下了。尽管这样,仍然有一个皇帝对拥有的江山社稷视而不见,喜欢上了公开卖官这样的生意,赚取私房钱,这就是汉灵帝刘宏。

刘宏(156—189),公元168年即位当皇帝。他在当皇帝以前仅仅只是一个亭侯。亭在汉代是最小的行政单位,那么亭侯也就是侯爵中的最低爵位,所以家境一直贫穷。按照常规,他当皇帝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由于皇室的斗争,刘宏被阴差阳错地推上了皇帝宝座。一下子从一个小小的亭侯一跃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刘宏可以说是感慨万千。可他最大的感慨是先帝给他留下的钱财太少了,过去的穷日子让他实在过怕了,现在自己成了权倾天下的皇帝,再苦再穷也不能苦自己呀!穷则思变,怎么才能使自己变得有钱呢?刘宏的这种极度膨胀的私欲被善于巴结迎奉的宦官张让、赵忠国窥测到了。恰好在这个时候,皇宫有几个地方倒塌了,张、赵二人就乘机向汉灵帝出了一个卖官爵以修皇宫的主意。因为黄金有价官帽无价,想卖多少个官、想卖什么样的官,想卖多高的价钱完全由皇帝说了算。

汉灵帝一听卖官能捞大钱,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立即叫人在皇宫内的西园修建了一座美其名曰“助军修宫钱”的西邸官衙,专门派御史管理,公开张榜,列出价格,出卖官爵:要得到二千石官吏,须交二千万助军修宫钱;四百石官吏四百万;凡已得到关内侯爵位的,再交五百万,就可以赐给金印紫绶。而汉制只有丞相、三公、列侯才能用金印紫绶。这样一来,不管多大的官都可以卖,而且可以卖出更大的价钱。州郡刺史、太守、县令,按照其地盘的大小、地区贫富的程度论价,最大的郡可达二三千万;一般有钱的平民百姓也可以到宫门随行就市买个县令当当。凡是受任的官吏,必须先到西园找专管御史论定价格,富有者先交钱后上任,贫困者也可以打下欠条先上,以后加倍“按揭”交钱。有清廉的官吏不肯交钱也不想去上任者,就逼他上任,然后催交钱;更有不愿靠盘剥百姓为自己交这笔肮脏钱去买官的人竟然被逼迫自杀。同时,这些买官者每年还要给汉灵帝个人送一笔不菲的“导行费”,自然,这种种费用最终都压到老百姓的头上去了。

有些人已经当了大官,还想当更大的官,就千方百计找门路拉关系。有一个叫崔烈的人已经成为廷尉(部长级),仍然不满足,就通过汉灵帝的乳母程夫人花了五百万买了个司徒(三公之一)。到了官拜之日,汉灵帝有些后悔了,公然在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说:“当时如果朕再狠狠地讨价还价一番,说不定可以让他出一千万啊!”程夫人感到有点委屈地说:“崔公是冀州名仕,怎么肯花钱买官呢?是我说服了他才为你拿出五百万,你怎么不知足呢!”由于汉灵帝大肆卖官,结果造成全国官满为患,有的州、郡、县竟然有好几个头头,没有办法,只好轮流执政,朝政混乱,贪贿横行,老百姓遭殃,其恶果更为严重。

卖官得到那么多的钱没有地方堆放,汉灵帝就在西园专门修建了一座万金堂存放。后来还是放不下,干脆把钱寄存在宦官们的家里,一家寄存就是几千万钱。面对着这么多的私房钱,汉灵帝常常感叹:上一代皇帝汉桓帝连私房钱都不会攒,简直太傻了!

昏庸的汉灵帝和官吏的腐败,导致人民终于无法忍受,纷纷聚众起义。公元184年,河北巨鹿人张角兄弟三人打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帜,举行起义,即“黄巾起义”。公元189年,汉灵帝最终用自己的种种“创造”给自己敲响了丧钟,随后虽然还有汉献帝执政,但大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西园交钱私房钱
一条西园北里 半部长沙风云
林友农作品
私房钱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爸爸的私房钱
题小松
交钱“晋级”徒有虚名
私房钱那点事
男人的私房钱都藏哪了!
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