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改变中国

2015-12-05本刊编辑部

今日中国 2015年3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型科学技术

本刊编辑部

创新改变中国

本刊编辑部

进入2015年,有几件与创新相关的大事意味深长。

第一件大事,1月4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具有中国创新城市之称的深圳,在“柴火创客空间”与年轻、新锐的创业小伙伴们面对面,开启了一次“创客”头脑风暴。

第二件大事,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当“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院士登上了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清华大学张尧学教授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摘取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桂冠,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作为“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项目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其激情迸发的创造活力,令国人欢呼。

第三件大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回顾2014年,全年召开的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先后有10次直接讨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改革问题。

从中不难看出中国领导人的治国思维,即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情况下,倡导和推动创业创新精神,以创新驱动打造经济新引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而在创新的这一大的概念范畴之下,科技创新被视为核心,国家期望以科技创新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言而喻,科技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成为基本国策;从“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其核心是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如今,科技创新驱动正在进入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创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而是涵盖了体制、机制、人才、企业、市场等诸多方面。可以想象,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万众创新景象多么令人期待。

近阶段,国际上也有一件大事影响着全球,也包括中国。2015年1月底,欧洲央行正式推出QE,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冲击。特别是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带来一定影响。适应它的基本思路,如专家所言就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激活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加快创新发展。

凡此种种,中国目前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重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动力,实现由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

显然,创新已经不仅是科学家们的任务,在开放的世界,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然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天的来临,每年在三月召开的“两会”成为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国计民生依然是中国人心中最为热切关注的话题。人们对现实中国发展和对未来的畅想,将把这个春天渲染得更加姹紫嫣红。让我们期待它吧!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型科学技术
万众期待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华圆梦 万众同心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清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