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加强边境民族团结舆论引导

2015-12-05李荣

今日民族 2015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受众民族

切实加强边境民族团结舆论引导

1.优化媒介生态和提高传播的有效性。

一是要针对民族地区中心城市以外报纸发行困难的问题,要努力发展地方报业经济,扩大报纸发行范围,开拓发行渠道,确保当地党报机关报能够畅通按时进入辖区各地机关、学校、宗教场所、企事业单位和偏远村寨。二是要继续增加对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强基层广播电视设施的日常管理及维护维修,保障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质量,特别要大力提升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数量和质量,突出地方特色,以地方文化带动主流文化的传播。三是要把握时代趋势,推进新媒体建设以掌握舆论引导的新型阵地,积极提高现有的由地方政府和主流媒体建设的地方性门户网站、新闻网站、民族文化网站以及民间建立的民族文化网站,注重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新闻策划,能与受众及时互动,时机成熟时中心城市的主流媒体还可尝试推出手机报。四是要继续推行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简化补贴领取手续,鼓励农牧民个人和家庭购买电视机、手机和计算机等信息接收终端。五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影视集团要努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制作的政策扶持,共建地方性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基地或基金,制作出更多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以满足少数民族受众多元化的文化、娱乐需求。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媒介,使受众能真正看懂、听懂,是优化民族地区传媒生态的又一方向。一是要大力发展党报机关报的民族文字版,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记者的职业素养,壮大通讯员队伍,巩固民文版的读者群,增加民文版的信息量和实用性。二是民族文字的期刊必须改变计划经济的办刊模式,树立全新办刊理念,精心做好选题策划、市场营销、宣传发行,缩短出版周期,改进印刷质量,稳定和提高发行量。三是要优先发展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媒体,保障充裕的播出时间和传播容量,增强译制实力,精心制作少数民族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不仅能及时传播国内外新闻时事,还能提供丰富多彩的专题、社教、农技、文艺和影视节目以及气象、饮食、健康、旅游等各种生活服务信息与致富信息,以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播带动中国主流文化的推广。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传媒精英,精心打造出深受欢迎的、本民族自己的“传媒意见领袖”,发挥对少数民族受众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培养民族“传媒意见领袖”应考虑两类人群,一类是本民族、本地区的著名专家、学家和干部以及各行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另一类是本民族、本地区大众传媒精英包括中心城市主流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知名编辑、记者和主持人。这些根植于地方民族文化土壤的“传媒意见领袖”,在本民族中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对本民族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能在化解民族纠纷、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民族地区高校新闻院系也要切实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传媒人才,不仅要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地方民族特色,还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回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实习和就业、施展才干和贡献力量,以逐步缓解民族地区新闻传媒长期面临的人才困境。

2.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导权。

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应正面宣传我国民族政策。一是生动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巨大改善,客观反映各族同胞的团结互助与共同发展;二是结合当前时事“节点”,表达我国政府和执政党对民族问题、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密切关注,重申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一贯主张,让国内受众真正明白“团结是福、分裂是祸”,以增强民族团结的信念,构建维护稳定的防线;三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与媒体在本地区发生与民族问题有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应快速反应,抢先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把握先机和主动。还要善于使用网络媒体传播声音,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要改进传播理念,增加信息量,加快更新速度,提升网站内涵;要加强自我宣传推广,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加点击访问量,逐步培养、聚集网站“人气”。

编者按

理论研究总是为实践服务的,观点是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了解不同的观点使得我们总是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问题。为交流研究成果,汇集不同观点,本刊推出“观点”栏目, 围绕民族问题研究热点,摘录近期研究成果。热切期待广大读者推荐、投稿。

(责任编辑 赵芳 )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受众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