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04李华郭超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讲义教学效果

李华+郭超群

摘要:针对《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新的讲义、新的CAI课件、教学相长等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讲义;CAI课件;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40-02

一、《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的现状

纳米技术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的发展,纳米科技人才是纳米技术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纳米科技方面人才的培养。《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地提出:要从学校的教育抓起,要重视纳米科技的相关学科建设,择优设立有关于纳米科技的专业,同时在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内部,设置有关纳米科技的新课程,重视和保障我国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纳米技术的相关教学工作十分活跃,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纳米技术相关的公共选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在材料类本科专业中,开设有“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课程,这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弥补专业课程的不足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少高校还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专业中开设了“纳米科技导论”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为了让对纳米科技有兴趣的学生了解和认识纳米科技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我们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了“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这门选修课程推出后,立即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选修本门课的学生人数达到了200人,且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受到选课人数的限制未能选上这门课程。实践表明,学生选修“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的兴趣主要源于对新兴纳米科技知识的求知欲望。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开设的纳米技术相关课程中,大部分是偏向纳米材料的内容,这些纳米材料类课程一般是作为高年级专业主干课或专业选修课开设。这类课程的开设,一般要求选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材料、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我校大一新生来说,目前的相关教材和教学内容显然过于深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纳米技术这门课这么深奥,我们该如何学呢?以后工作中能用到吗?”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面向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大一新生这类特殊的教学对象,本文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探索了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

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中,结合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核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推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的建设,为将来从事与纳米科技研究及产业相关工作的本科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以便能快速进入相关领域,满足社会之需求。并力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综合性、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编制新的讲义。目前可供高校教师上课选择的有关纳米技术的相关教材较少,且绝大部分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使用类似的教材,大一学生常常感到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针对大一新生,查阅国内外大量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旁征博引,编写纳米技术的相关讲义。该讲义既要比较全面地介绍纳米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又要把握专业深度,体现出专业性和科普性的结合。主要包括:纳米技术概述、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与医学技术、纳米机械、纳米电子学等内容。纳米科技的研究对象涉及诸多领域,它的基础研究问题又与应用密不可分。对于大一新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把纳米技术的方方面面都做个系统讲授,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本学科领域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纳入讲义,并将这些事件产生的巨大影响加以阐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大一新生专业基础知识较弱同时对前沿科技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的讲义,注重趣味性、通俗性、易懂性,提高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2.CAI课件研制。“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涵盖面较广、信息量教大,单一的板书教学手段不易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视听说等手段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纳米技术的许多知识是微观领域的,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可以使微观知识宏观化,变抽象为具体。因此,必须系统开发研制“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CAI课件,该课件以科学研究前沿课题形式体现纳米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内外高校和公司中纳米技术应用的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在新的讲义基础上,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研制了高质量的CAI课件。对于纳米尺度相关问题的研究,采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这就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加具有感染力,也更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依托科研项目,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目前,依托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实现了板书向PPT教学的转化,但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属于内容比较陌生,概念抽象,较难理解的课程。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依托科研项目,将教材内容和科研项目中相关联的内容联系起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讲解基本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接受,接着引入科研项目中相关的例子,将课堂讲解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便于学生有更切实的直观体验;在教具的准备上,如果条件允许,将科研项目中相关的原理样机、视频、图像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参与感。例如,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通过展示微流控芯片的原理样机,启发学生思考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流程。通过展示胶囊内窥镜、纳米机器人等最新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通过科研项目,邀请有合作研究的企业技术人员、其他高校合作研究人员等以讲座、培训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在教学中发掘出科研前沿新课题。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扩充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而非“深度”,因此,应具备科普性、前沿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特点要求。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和其他的课程有所区别。在教学形式上,以专题形式展开教学。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开设各相关专题,例如纳米机器人、生物分子马达、隐形飞机表面的纳米涂层、纳米生物芯片等,来充实教学内容。实施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提出问题:“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天梯如何实现?”来引出纳米材料的独特优势;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比如媒体上炒的很热的纳米冰箱、纳米保暖内衣等,引出纳米技术的真正定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

纳米技术是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的发展项目,各项科研资金投入较大。所以,如何通过教研相长,将教学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源,从教学中发掘出科研前沿新课题和新领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为学生进行科学讲座,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集思广益,提炼出科研前沿课题,同时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潜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以上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德欢.纳米技术与应用[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忠义,成国祥.纳米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李素敏,赵玉涛.关于专业选修课《纳米材料》课程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27).

[4]刘玉芹,杜高翔,杨静.《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3).

[5]林志东,罂阳.关于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讲义教学效果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以道致君:程俱“经筵讲义”研究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新见黄淬伯《文字学讲义》述评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