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性肌肉酸痛研究进展

2015-12-04刘志锋

武术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酸痛学说疗法

刘志锋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机体在不习惯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和持续时间下进行离心运动时,健身者或运动员在运动后24~48h会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同时伴随着肌肉僵硬、肌肉力量下降的症状,由于肌肉酸痛的感觉和不适应的症状通常不是表现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即刻,而是在运动后24h后逐步加强,24~48h达到高峰,疼痛感觉逐渐下降直至消失需要5~7d,我们把这种疼痛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DOMS)[1],DOMS的发生会给健身人群和运动员带来痛苦,严重时会不仅影响健身人群的锻炼情绪,而且会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降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学者提出在一定运动强度的刺激下,机体的DOMS可能与超量恢复有相关关系[2]。因此,研究DOMS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DOMS概述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一般具有2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酸痛延迟出现,持续较久,常在运动后8-24h出现,24-48h内达顶点,可持续5-7d或更长时间后疼痛缓解至消失;二是常发生于离心性肌肉收缩运动,特别是在大强度、持久的离心运动之后,伴有肌肉僵硬及肌力下降等症状。这是因为同一肌群的最大离心收缩力量是向心收缩的1.4-2倍。[2]

2 DOMS的发生机制

由于研究DOMS的重要意义,对DOMS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近百年来众多学者对DOMS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主要有机械损伤学说、肌肉痉挛学说、肌肉炎症反应学说等,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DOMS的发生进行了解释。

2.1 机械损伤学说

机械牵拉在离心运动中对肌肉造成损伤,运动后该损伤发展成为DOMS,支持该学说的主要依据是:(1)离心性运动的氧耗、能耗均少,而损伤、酸痛却较重;(2)运动后血液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加;(3)显微镜下能看到肌纤维受损的事实;(4)运动后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增加;(5)运动后尿中三甲基组氨酸、羟脯氨酸含量均增加[3,4]。

在离心运动中,机械损伤来自于细胞膜损伤、细胞骨架的损伤和周围结缔组织的损伤。Newham和Clarkson在电镜下观察到的肌丝紊乱,Z线流动,肌纤维组织成分断、错位、缺失等[5]。肌细胞膜及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在离心运动中被重复拉长时,能够引起部分胶原断裂及细胞膜的轻度损伤,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异常,血清中肌酸激酶渗出胞外,细胞及组织渗透压改变,钙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细胞发生水肿等反应,细胞的功能遭到损害[6]。

2.2 肌肉痉挛学说

Devries认为,DOMS是局部肌肉的强直痉挛,引起局部缺血,产生致痛物质P物质,当P物质堆积到一定程度,使肌内的疼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发疼痛。疼痛又反射性引起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导致局部缺血加剧,出现恶性循环,导致疼痛逐渐加强。

2.3 肌肉炎症学说

炎症学说认为DOMS是由机械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炎症反应,钙离子在其中起了触发作用。Smith在大鼠大强度运动后对大鼠远端跖肌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大量炎症细胞出现和聚集在肌纤维间隙内。急性炎症期,炎症细胞聚集的同时,巨噬细胞合成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升高能够间接激活痛觉感受器而引起肌肉疼痛。

2.4 其它学说

其它学说包括代谢失调学说、钙离子损伤学说、收缩成分张力学说、肌节增生学说等。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运动疲劳的一种特殊表现。DOMS的产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一种综合模型来解释DOMS现象。这些模型综合了上述理论[7],但这仍是一种假设,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DOMS的预防和治疗

3.1 准备活动

运动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把握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活动强度量的递进原则,有助于DOMS的预防[8],最主要的方法是伸展活动,伸展活动能撕开酸痛肌肉的损伤粘连部位,诱发细胞膜通道的开启,改变细胞离子浓度,提高肌肉、肌腱的柔韧性,减少损伤的可能性。

3.2 物理治疗

3.2.1 冷疗法

冷疗法可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炎症发生、减缓神经传导速度、收缩血管、减少水肿,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该方法常在急性损伤后的24~48h内使用。冷疗法包括冰敷、冰按摩和冰水疗法。

3.2.2 热疗法

热疗法可加速细胞代谢和反射性反应,促进结缔组织恢复和患部血液循环,增加胶原组织的延展性,减轻肌肉痉挛及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热疗法包括热水疗法和超音波疗法两种。热水疗法的水温通常为38~41℃。超音波疗法通过深层热疗仪器,可感应皮下5公分以上的组织温度。

3.2.3 神经电刺激疗法

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主要是运用电极对运动单位进行刺激,使肌肉产生被动收缩。Denegar等用高频短波宽和低频长波宽的TENS形式进行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的TENS处理20min后,可立即减轻DOMS的疼痛并改善手肘伸展角度,因此,TENS对减轻DOMS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3.2.4 电磁场疗法

ZhangJ等将带有电磁场特性的双层织品Farabloc包扎在DOMS受试者大腿周围5d,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疗法可降低血液中丙二醛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肌红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水平,缓解疼痛,减少肌肉力量下降。

3.2.5 按摩、推拿疗法

按摩和推拿均可减少组织中白细胞聚集和PGE2的合成,减少与炎症进程有关的损伤。林威秀研究发现:按摩能减弱肌肉酸痛指数的上升趋势,增大关节活动角度,降低CK活性。朱红香的研究表明:按摩治疗DOMS的效果非常明显,治疗的有效率为96.15%。刘波等将推拿配合中药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血清CK、LDH下降优于对照组。马建等运用推拿对上臂屈肌依次做揉、弹拨、推和搓等手法,使肘关节活动角度改善,缓解上臂肌肉硬度,血清酶LPO下降明显。

3.2.6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DOMS的手段之一,主要是使肌肉放松和镇痛。王瑞元等发现,针灸可以阻遏大负荷离心运动引起的a-actin延迟性解聚加强,而运动后a-actin延迟性解聚加强可能是导致DOM及延迟性骨骼肌超微结构和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金文泉等[9]研究报道,针灸血海、风市及足三里对缓解DOMS有一定作用。针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1)抗自由基,防治脂质过氧化;(2)防止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紊乱;(3)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3.3 药物治疗

3.3.1 服用消炎药物

以前国内外主要从抗炎药、抗氧化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方面对DOMS进行研究,而现在主要集中在抗炎和止痛两方面的研究。抗炎药物中研究最多的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使用NSAID治疗DOMS的动物实验研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Mishra等让兔进行离心运动诱发DOMS,服用抗炎药物后,肌肉收缩功能明显恢复,肌球蛋白表达明显增强。Francis和Hoobler的实验证明,阿司匹林能有效缓解DOMS。

3.3.2 服用营养补剂

适当服用维持肌肉结构的蛋白类营养补剂,如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等,可减轻DOMS症状,促进恢复。Kaminski报道,口服Vc可缓解DOMS25~44%的酸痛程度,原因可能是Vc作为抗氧化剂,可减轻受损伤肌肉的氧化应激,从而缓解酸痛。补充蛋白和活性肽也可干预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而活性肽的作用更加明显[10]。

3.4 适应性训练

有研究认为,离心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再次重复相同动作,肌肉可产生明显适应性,肌肉结构、代谢和功能对损害的敏感度显著降低,从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DOMS的作用。

4 小结

4.1 DOMS研究的不足

目前,虽然关于DOMS发生机制的理论有很多,但是没有一种理论能全面而彻底地解释DOMS的发生,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或消除DOMS。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对DOMS的研究缺乏定量化的酸痛诱发模型和定量化的酸痛等级评价标准。

4.2 DOMS研究的展望

目前,对DOMS发生机制的研究多停留在外周机制,对中枢机制研究较少,所以DOMS发生的中枢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DOMS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对其研究应加强国际合作,密切结合当代神经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运动人体科学的最新成果,努力在分子水平的更深领域解释其机制。DOMS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各单个因素的防治措施很难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在DOMS的治疗方法上,心理因素的调节值得重视,中医药治疗在防治DOMS方面有其独到的地方,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1]郝春丽,杨 隽,张晓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1):100-101.

[2]赵 婷,张 翔.延迟性肌肉酸痛与超量恢复的关系研究[J].运动,2014(14):155-156,11.

[3]HoughT.ErgographicstudiesinmuscuIarsoreness[J].AmJPhysiol,1902(7):76-92.

[4]石 坤,张慧敏.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机制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3):37-39.

[5]ClarksonPM.Musclefunctionafterexercise-inducedmuscledamageandrapidadaptation[J].MedSciSportsExers,1993(24):512-520.

[6]岳冠华.延迟性肌肉疼痛的研究现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77-79.

[7]孙 扬,王 然.延迟性肌肉酸痛检测指标及其变化特点[J].运动,2013(11):47-49.

[8]张海平,刘建军,董敏辉.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3):52-55.

[9]金文泉.灸血海、风市及足三里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03):87-93.

[10]孟隽卿.延迟性肌肉酸痛研究进展[J].搏击·体育论坛,2013(10):85-88.

猜你喜欢

酸痛学说疗法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空调病”腰腿酸痛有克星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