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措施

2015-12-03姬忠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7期
关键词:就业率技工就业指导

文|姬忠勇

应对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措施

文|姬忠勇

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高就业率掩盖下的“高级蓝领”人才紧缺。伴随着技工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近年来“技工荒”日益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招工难”现象将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高级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就许昌技师学院来说,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很多学生为追求学历选择上三本以上院校,其次选择高职高专,最后才是技工院校。如此一来,技工院校生源下降,中级工生源本来就很紧张,加之高级工、预备技师培养周期长,很多学生就业心切,选择学习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技工院校毕业生整体素养不高,影响就业质量。经过近几年跟踪和调查,可以发现以下现象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因为个人专业知识的短缺或技能的不熟练没能达到岗位的要求,遭辞退或自动离职;工作上遇到问题、困难时,缺少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总是持有抱怨态度,不思进取,轻易跳槽,最终丢掉了工作;思想品质不过关,在单位不遵守员工守则。

改善我院学生就业工作的措施

更新观念,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与时俱进,紧跟社会潮流变化,不断修正学校就业工作的策略。要把学院就业率这一指标,深入到每一个教职工的心中。因为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我校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对我校的长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看成是我们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将决定我们是不是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指导不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不单是几位任课老师的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齐抓共管,才能把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学生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就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师资的配备是个重要问题,我们应立足于本身培养和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公司的力量来组织上好这门课程。为提高这门课程的有效性,把它列为必修课,与专业课一样组织考试。重点培养行政人员参加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考取就业指导资质,丰富师资队伍。

设立毕业生就业安置指导中心。选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员担任工作人员,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设立资料室,收集用人单位信息以及存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书籍资料;配备专门场地,用以招聘单位来我院选拔人才。

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靠质量赢得企业的认可。尽管技工院校招生形势严峻,生源质量偏差,但是也绝不能以牺牲质量换取招生的繁荣。我们更应该凭借高素质的毕业生来赢得家长和用人单位的信赖。

拓展第二专业,建立有梯度的培训机制。这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使待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继续完善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制度。我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录用情况。毕业生被录取后的实际到位情况、自己创业的、一部分学生自己解决就业的数量不便统计,这就造成与实际就业率有很大的差距。实际操作过程也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学生离校后经常更换联系方式,并且很少在与学校保持沟通。每年毕业鉴定时,要求所有毕业生必须参加,这时搞一次问卷调查,通常这样统计的数据准确度会更高一些。我们可以集思广益摸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统计方法。

目前企业用工量少,学生就业不能再是坐在办公室等企业上门,而是必须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去开拓市场。

学校除了做好上门来联系的用人单位的服务外,还应每年组织负责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的人员深入本地区企业,了解用工需求。走访外地知名企业,加强外界联系工作,拓展多途径的安置方案。

发挥已参加工作校友的作用。利用各届毕业生同学会的平台,扩宽我校毕业生就业的门路。借助校友加强在校生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以便建立互信机制;通过校友成功的职业生涯,启发在校生更好的设计自己未来,做好职业规划。

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就业安置部门收集企业对录用的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本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进行调查。将所得到信息分门别类的统计后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供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时作为一项有益的参考。

让学生入校就进行择业教育的理念逐步实行起来

就目前情况来看,择业观的教育必须贯穿技能教育的整个过程,决不能仅仅是在毕业前夕上几节课或者搞几场报告会就行的。只有让学生知道、了解自己毕业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生活,由此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促进专业思想教育,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多开设一系列的就业教育课程。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应多举办各种形式的择业指导讲座,请老师以及邀请与之相关的各界人士及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进行就业讲座,向学生阐述行业特征,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内容。提高毕业生短时期待业的心理承受能力,转变择业观念。引导毕业时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择业思路,降低就业的期望值,提高毕业生、家长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加强就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为达到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情况的目的,利用业余时间或者暑假寒假,组织学生进行工作实践。通过假期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必要训练,使他们对工作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学校每年为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不同的机会,并收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用人单位的考评意见,作为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的必要依据。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增强与企业的互信,使学生能够多岗位空缺、劳动环境及设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减少猜忌,促进稳定就业。

在一定成熟的条件下,鼓励毕业生勇敢创业。通过国家的扶持,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仅是一位就职者,更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争取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利用网络优势平台,系统科学的指引学生就业

面对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现实,要使我院毕业生就业合格率达到满意的水平,就必须积极拓宽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发挥科技进步的优势。利用校园网站、聊天工具及广播站等平台,尽量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及时的分享就业信息。同时为了说短就业信息的传播时间,我们可以积极引入社会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使我们的学生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

济宁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率技工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