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当代建筑中的类嘉庚风格

2015-12-02厦门合道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江西建材 2015年18期
关键词:嘉庚陈嘉庚集美

■潘 建 ■厦门合道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厦门近代建筑中的嘉庚风格

1.1 嘉庚风格的定义

“嘉庚风格”的首次提出可追溯到1984 年7 月陈从周先生在《厦门日报》上发表的以《卓越的建筑家——陈嘉庚先生》为题的文章,他写道:“具有厦门地方性的陈嘉庚风格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层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的主导思想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对他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思想有开展研究的必要,尤基要肯定他在我国建筑史上与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图1)。“嘉庚风格”形成于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建的厦大、集美两校,影响广泛遍及闽南地区及东南亚一带。

图1 厦门近代嘉庚风格

1.2 嘉庚风格的空间形态

嘉庚式建筑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厦门地域文化,其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建筑精髓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思考。

(1)总体布局。嘉庚风格的总体布局普遍采用“五金定金”、“一主四从”,是五行中“居中为尊,四方拱卫”的变通模式,建筑群体中主体突出,布局对称。

(2)平面设计:①内廊式。建筑平面布局多为王字形或一字形平面。砖石或砖木结构。通常1-2 层平面开间规整,多做办公、教室等用途;②单面外廊式。一字形组合。平面常采用较为简单的一字形而局。在主要使用房间的南边设置柱廊,主入口和楼梯通常设于建筑两端和中间。由于这种建筑的结构方式多为砖木体系,故进深方向民展的可能性不大,但建筑横向则可联续不断地发展。

1.3 嘉庚风格的形式表征

在嘉庚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陈嘉庚先生周日尖锐地指出“每个民族,各有他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建筑艺术,不必强同于异族,抹煞自己民族的建筑文化艺术。而且,模仿洋化惟妙惟肖的道路,是埋没自己民族和本国伟大历史传授下来的建筑文化艺术,是没有国性的”。[2]他善于吸收新的建筑科学技术和外来建筑手法,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特别注重于展现中化民族的文化。

(1)建筑材料。早期嘉庚风格建筑色彩统一为白色,外墙南采用灰泥抹灰,施工技术细腻。兴建厦大、集美的时期,陈嘉庚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就地开采的花岗岩、烧制的红砖素雅美观,特色突出。

(2)屋顶形式。嘉庚风格屋顶的处理基本上有两种类型:闽式屋顶及西式屋顶。多铺以绿色琉璃瓦及橙色嘉庚瓦。虽然早期嘉庚风格出现的被人们戏称为是“穿西装,戴瓜皮帽”的硬组合,但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逐渐成熟,取得了较为完整的建筑形象。它归功于地方材料的运用、砌筑工艺及细部处理上的推敲。①闽式屋顶。闽式屋顶其装饰做法和屋顶形象沿袭闽南民居形式。采用抬梁式构架闽式屋顶又为分:a.歇山顶:歇册顶在嘉庚建筑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安置于建筑重要的入口和角楼部位;二、三川脊:三川脊是将硬山、悬山式屋脊中央一段抬高,且于高屋面两侧增加垂脊之屋顶,檐口保持完整;②西式屋顶。西式屋顶多为双坡顶、四坡顶及屋顶,铺橙色机平瓦,没有出檐。正立面多封以西式山花,另外,南洋进期起起落落的塔楼及老虎窗已不再建造。山花形状各异,装饰繁杂,绝少雷同,基本上为中心图案、装饰图案、形体轮廓、对柱等组成的有较强对称性的造型;③组合屋顶。组合屋顶为一:覆盖不规则形状之屋顶。二:歇山屋面纵横向组合,歇山山墙取代西式山花成为立面要素,这应当吸收了西洋屋顶的组合方式。

(3)屋身。红砖是闽南所特有的墙体材料,被普遍采用。用石材与红砖镶砌,即常说的“出砖入石”,在墙头、角柱拼出优美的图案,自然、清新,在嘉庚建筑中为常见,其特点为:①没用外廊式样。两端及中央突出塔楼与外廊虚实对比强烈。立面则多吴现五段式构图;②外墙由花岗岩与红砖砌筑,显示了对传统作法的延续与创新。在嘉庚建筑中石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不仅外墙用清水花岗石,建筑梁柱、楼梯、门窗洞的台、媚、线脚也用石材;③廊柱:嘉庚建筑采用花岗石与釉面红砖犬牙交错密缝砌筑的方法装饰建筑阳角,色彩绚丽,效果独到。

2 嘉庚风格的类设计要素

2.1 建筑群体布局的特点

嘉庚式建筑布局传统普遍采取“五金定位”、“一主四从”的设计手法,在厦门大学建设的以建南大会堂为主的五幢大楼突出了建筑主体,使建筑之间有强烈的轴线感,群体布局的模式与自然环境结合,因借地形、地势布局,合理经济。不同标高的地形,以地下层或错半层来找平,既节省了土方开采,又丰富了建筑空间。是近代校园中比较特殊的风格。这种布局方式到今天在大学校园建设中仍有可取之处。

2.2 传统大屋顶统领全局

教育建筑嘉庚风格采用中国民族形式与西洋风格揉合,在当时的建筑界自成一派。主体建筑的屋身采用三段式构图,在立面运用大量的拱券,这是典型的西文古典主义建筑的手法。而建筑顶部常采用传统的大屋顶形式,并且对屋顶的组合经过一番考虑,使屋顶体量突出,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

3 类嘉庚风格的设计实例

当代厦门的大学校园建设(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主要是在原有嘉庚式校园的格局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对嘉庚风格的研究,旨在借鉴嘉庚风格精华与创作经验于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之中。

3.1 厦门大学嘉庚群楼

厦门大学新校区的嘉庚群楼设计是陈嘉庚建筑风格的继承和发展,“五金定位”、“一主四从”是厦门大学老校区近代嘉庚楼群建筑布局的传统,在厦门大学原有建筑群贤楼群中,以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高度最高的群贤楼居中,同安楼与集美楼分别在其东西两侧,向外拓展东西两端分别为囊莹楼与映雪楼(图2)。

图2 厦门大学新校区主楼

3.2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也是厦门当代建筑中“嘉庚风格”的延续与创新,学院主楼汲取了集美学村原有的标志性建筑南薰楼的建筑造型特点。南薰楼主楼高达15 层,矗立在浔江西岸的制高点,屋身以花岗岩砌筑,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最顶端的小亭子由12 根红柱托起中央屋顶,屋顶为起翘的四角攒尖顶和西式穹顶结合。在楼顶放眼望去,白浪滔滔,千帆穿梭(图3)。

图3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对厦门近代建筑中的嘉庚风格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从嘉庚风格的定义、空间形态、形表征等几方面对嘉庚风格校园建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嘉庚风格从建筑的群体规划到单体布局,无一不流露出陈嘉庚先生及其使用者的生命体验,它既是日常生活所在的实体空间,又代表着人们心灵中十分重要的生活意象。它所代表的是具有丰富厦门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是极富地方特色和人情味的建筑形式。

[1]杨国祯.陈嘉庚与厦门大学.中国大学教学,1997.

[2]黄仁,王绍森.厦门大学嘉庚群楼设计.建筑学报,2001(6).

[3]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4]关瑞明,陈力.泉州传统民居中的类设计要素.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4).

[5]吴小钦.陈嘉庚与厦门大学近代建筑.福建建筑,2001.

[6]黄迎松.厦门城市建筑风貌保护的思考.福建建筑,2001(2).

[7]余阳.厦门近代建筑之“嘉庚风格”研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李苏豫.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猜你喜欢

嘉庚陈嘉庚集美
赓续百年嘉庚学脉勇担师范教育使命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建院105周年
陈嘉庚选采办
在线教学法在大学健身健美俱乐部的运用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汽车手绘作品选登
“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