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平台视角下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创新思考

2015-12-02徐敏华褚娇娇

文教资料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工教学科研组织生活

徐敏华 褚娇娇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而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织单元和神经系统,如何将党的工作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以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为载体,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科的活力,同时发挥学科和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是高校党组织建设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与效果评价

组织生活是我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统一党员思想、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潮的渗透,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通过组织生活对党员进行教育的难度有所增加;同时,由于高校教工党员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行政管理工作繁多,有的支部在开展党组织生活时往往流于形式,党员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导致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制约。

当前某些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主要表现为:支部组织生活在时间安排上比较随意,有些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时一个月安排一次,有时两三个月也不过一次,而有些支部却是迫于无奈才勉强安排[1]。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大多是学文件、听报告、看教育片及参观之类的活动,缺乏创新意识。支部组织生活内容较枯燥,缺乏与党员自身需求的有效呼应,党的理论学习、传达上级组织指示、讨论发展党员等占据很大比例,而听取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生活,了解教师关心的与切身相关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这种缺乏主题创新,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组织生活难以真正实现党员间的深层次思想交流,无法达到教育党员的目的,大大降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2]。

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及其他高校的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

(一)教师们表示愿意参与组织生活,但对组织生活的形式要求较高。超过50%的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平均每两周开展一次组织生活,约有近20%的教工党支部是平均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教师们喜欢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参观考察活动”、“结合教师自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自学”,这显示了教师对组织生活的自主性和较高的要求。

(二)教师们认为现在的组织生活形式已有所改进,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有参观学习、结合教师自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请专家讲解时事热点问题等,其中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展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组织生活很受欢迎。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些党支部开始尝试利用微信等网络形式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和思想交流,但推广力度不够。

(三)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多元化,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必须倡导主流文化。师德建设、工资福利、个人晋升等成为教师关心的热点,远超学校的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虽然近80%的教师党员注重理论与业务知识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使组织生活更有成效,但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深入党员教师内心,不能与解决教师具体困难和个人发展问题相结合,其工作成效难免大打折扣。

(四)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创新有所突破,但内容创新明显不足。有超过50%的教师要求支部生活内容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要求与业务知识和科研相结合。

二、学科平台教工党支部构建的必要性与可实现性

目前在有些高校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根据学科划分支部的组织模式[4]:学院党组织以所在学院教工党员学术、科研所属团队不同设置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单位的支部,即基于各个学科平台的党支部、学院直属支部(主要是工程实验及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党员组成)及离退休支部。每个教工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及支委成员全部由所属学科平台的教工担任。

(一)支部建在学科上可促进学科的长足发展及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而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往往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科平台视角下,单纯以活动为载体的支部工作就会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就要支部工作介入学科的各项工作中,支部工作进学科正是顺应这一高校党支部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不但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要求,而且顺应学科长足发展的需要。教工党支部开展活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教工党员的多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党员教师集中精力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并使其与党员教师的事业前途结合起来,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在学科平台中,平台党支部书记和学科带头人是基层教学科研组织中的核心力量,对这支队伍的重视和培养对于党支部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找准结合点是开展党支部活动和学科建设的关键。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不能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要将支部建设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与学科建设发展相结合,与加强青年教工的培养相结合,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的作用和优势,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党员在教书育人中起表率,在学科建设上做参谋,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当导师[5]。在实践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行政工作的关系,既要防止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脱节,又要防止以教学科研工作代替党支部建设。党支部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支部工作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统筹安排,工作内容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活动方式要依据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灵活多样,评价考核要将党政工作的成果一并考虑。

(三)党支部为学科平台的良好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学科平台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科平台的运行主体是教学与科研,党组织拥有较强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这样可以为学科平台的运行提供思想意识、纪律组织等一系列保障,避免学科平台在运行时因成员个人的思想、心理或纪律问题而导致的中心工作抓不稳等现象;同时,可使同一学科的党员教师彼此之间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协同合作做好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与队伍基础。因此,可以将支部生活与学科建设日常业务活动结合起来,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及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主题开展组织生活。

三、基于学科平台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实践路径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要创新,必须在学科平台视角下定位好支部的责任内容,从高校教师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工党支部在开展具体组织生活中的不足,加强认识、完善方案、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提升载体,更有效地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一)加强思想认识,思想重视与实践行动相统一,提高支部生活的有效性。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活动建设,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更要从实践行动上支持党支部活动,这对于继续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级党委要对基层党支部加强指导,给予支部组织生活充分的制度保障,包括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通过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努力实现学校党委提出的目标要求,为有效开展党建与教学科研结合工作,积累好的经验、探索好的做法、做出好的榜样[6]。

(二)改革活动机制,自觉参加与开放共建相联合,发挥支部党员的主体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工党支部活动都是以自主开展为主,虽有其灵活性和自控性等优点,但往往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不利于横向交流拓展视野。一种以共享资源为特征、按需设计为前提、打破各单位党组织界限、体现党员主体意识的开放型党支部活动方式日渐成型[7]。这种活动的主题是在广泛征求教师党员意见的基础上选取确定,并提前公布,以此吸纳其他党支部的党员有选择地自觉参与。例如,同一主题活动,邀请同一单位的不同党支部参加,或和兄弟院系党支部联合开展,或不同学院、不同学科支部之间共同组织开展等,不仅有利于教师间的思想交流,而且有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从而拓展教师组织生活的维度,挖掘活动的深度。开放共建党支部活动的本质是“增强支部活力、共享部门资源、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活动实效”。

(三)创新活动方案,常规性与创新性相连系,增强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党支部活动方案创新的四个主要标准是充实、明确、有特色、有时代感,方案创新要突出主题活动的层次性,将传统的座谈讨论、单一的理论学习等活动与实地参观、知识竞赛、学术交流、教学演示、专家报告、影视展览等形式有机结合,从而将教师党员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促使教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加深教工党员对支部活动意义的辩证理解和深刻把握,给教工党员带来理性思考及观点碰撞,不断增强支部活动的吸引力,不断塑造教工党支部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

(四)丰富活动内容,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相融合,重视党员教工内在需求。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中心,高校教工党支部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科研工作这个中心,而不能游离于本单位业务工作之外。党支部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可通过组织学术沙龙,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确立方向分专题进行研讨等形式组织教工的时政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三者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以此为阵地,重点解决好教职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认识,化解矛盾,使之更认同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明确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弘扬敬业爱岗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具体而言,相关学科党支部可以结合学所专业,联合开展外出考察,组织参观学习;不同学科党支部可以就同一主题如研究生培养进行专题讨论等。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有效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完善工作方法,类型丰富与形式灵活相贯串,拓展党支部的功能实现。学科平台视角下的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应该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从各维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如教学科研建设结合方面:以党建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党的建设,通过教工党支部互助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与国家大事、政党大事、社会大事、教育大事等相结合;爱国情怀提升方面:与教育基地、红色经典相结合;社会服务开展方面:鼓励教师党员根据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认领社区公益服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等。同时,教工党支部活动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将以集中开会为主的活动形式拓展为集中学习、开放共建、社会实践等,采取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此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党支部活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和发展、党员管理、民主评议、创先争优等方面的活动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六)拓展活动载体,将传统平台与信息平台相结合,开拓党支部育人新渠道。高校党建活动可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载体开拓党支部育人渠道。创建党支部红色网站,设立专题新闻、理论学习等栏目,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经典著作等文献资料,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开辟网上党支部论坛,针对策划的主题活动设立专门讨论区,把教学科研方面常用的论坛、沙龙加入党建内容,进一步扩大党支部活动中普通党员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为党组织生活提供指导意见、经验交流等;打造党建微信微博平台,拓展党建信息传递渠道。例如,开通教工党员微信群,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围绕学校、学院重点工作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加强党员沟通交流,增强支部凝聚力。利用新媒体可解决当前教工党员由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较多、家庭事务繁杂等原因造成的组织生活难以常态化开展的问题,并打破传统组织生活的乏味与单一,实现组织生活的多样性,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增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总之,学科平台视角下创新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一定要适应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思路、内容、方法、形式、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活动开展的新途径、新经验,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1]李书臣,王君丽,田野.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2]王晓.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思考[J].黑河学刊,2013,(10).

[3]吕保华.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调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4]张逸阳,叶定剑,徐洲.学科平台视角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对策[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2,(8).

[5]赵乾锋,胡文聪.对高校教学科研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4,(8).

[6]彭恩胜,聂国林.优化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的实践路径[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3,(5).

猜你喜欢

教工教学科研组织生活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