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标准及对策探索

2015-12-02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用人单位毕业生

杜 娟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就业,简单地讲,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某种社会劳动或经营某种活动,并获得相应报酬或收入。单从这方面来看,我国任何身心健康的高校毕业生都可以实现顺利就业。然而,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并非易事,高质量就业是指从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获得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满意的就业结构。它主要从就业的“质”方面来说明就业的满意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可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国家之所求,社会之所需,也是落实人尽其才的应有之义。

1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就业评价标准,对实现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查阅相关资料,很多学者从毕业生的满意度方面来认识、评价高质量就业。如肖辉等学者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划分为四个模块:就业时的行业、单位,就业稳定性,职场晋升渠道,薪资待遇[1]。陈成文学者将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指标划分为人职匹配、工作性质、劳动报酬、社会保护、决策空间等几部分[2]。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就业是双向的,它不仅要求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各种条件,还需要毕业生具备胜任高质量工作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鉴于此,我们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这两个层面上对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标准作出界定。

1.1 对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

(1)相对完善的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是指用人单位提供的为劳动者享有的与从事工作有关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高质量就业要求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较为完善的工作条件,其中,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健康的卫生条件,相对齐全的办公设备,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等;精神条件主要包括良好的企业文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公平的竞争机制。

(2)相对合理的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是毕业生工作能力、自身价值和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外在体现,也是社会对他们职业地位认可程度的反映[3]。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相匹配。第二,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工作业绩和能力,适当地对其进行加薪和奖励。

(3)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如节假日为员工发放物品、提供福利性住房、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

(4)较大的晋升空间

晋升空间是指为毕业生提供公正的晋升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保证毕业生公平地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教育,出国进修等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机会。毕业生的晋升空间越大,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越高,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展现他们的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为单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2 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

用人单位提供的各种条件和待遇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外部因素,毕业生自身所具备的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才是其内在根源。

(1)良好的道德水平

道德水平不仅包括职场上必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还包括个人内在的品质和责任感。当今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更注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并将其作为录用的标准之一。因此,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要素。

(2)过硬的专业技能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指毕业生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众所周知,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即具有较强的“人职匹配度”,他的人力资本优势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法宝。

(3)较强的综合能力

个人综合能力从另一方面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及就业质量如何,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各类人才,而非仅有专业知识的“书呆子”。

2 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探索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无论对用人单位、高校,还是对毕业生个人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用人单位招到更合适、能为单位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才;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大幅度提高;毕业生的潜能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据此,主要从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个人三方面探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2.1 用人单位与高校联合,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念

通过各种招聘方式,用人单位也许能找到所需人才,但要想拥有真正满意的人才,用人单位就需要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如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机会;派企业内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为毕业生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并提供实践指导;采用订单式培养,以确保人才的质和量都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用人过程中,用人单位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及其他福利待遇,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2.2 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

高校在充分了解社会及各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做到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实现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实践性内容,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设,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2.3 毕业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

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共同构成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即就业能力。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良好的素养是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而这些能力和素养提高主要靠学生自己[4]。在这方面,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如通过努力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此外,国家及各地政府也要为毕业生提供的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如鼓励多渠道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推动内涵发展,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等。

[1]肖辉,黄建春,邱燕.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素质标准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4(01):97-98.

[2]陈成文,周静雅.论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2014(07):37-43.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71-74.

[4]郭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与对策研究[J].理论前沿,2013(20):9-13.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最“叛逆”的毕业生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