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视角下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思考①

2015-12-01马岳良潘卫红刘献忠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群众

马岳良 潘卫红 刘献忠(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 湖南岳阳 414006)

群众路线视角下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思考①

马岳良潘卫红刘献忠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事业是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不仅是追求国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扣体育实践所要体现的题中要义。该文采用群众路线的视角,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为理论依据,探索“体育关注民生,大众分享运动”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径;认为在均等化原则下,政府与社会需要协同做出努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应该享有的身体运动权利为本,大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意识和水平,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群众路线分享运动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事业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岳阳城乡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课题编号:09c493)。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012年11月27日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体育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人民愿望的体育政策和措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这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权益,是体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其核心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聚焦于体育领域,由于体育关乎国民健康素质,并且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社会和谐稳定、国民幸福安康等基本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问题,是政府及其公共组织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所应努力探索并切实加以解决的一大民生问题。

1 群众路线、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内涵

1.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1]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经典的、科学的表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则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工作方法,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从而确立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1.2公共体育服务的定义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根据公共服务的概念,我们可以顺乎逻辑地导出公共体育服务的定义,即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是以各类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受益主体是全体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同时公共体育服务,又是每个公民应当享有的最基本权利之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我国,任何公民均有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享有平等的体育运动权利,也就是体育公共服务。

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分析

近30多年来,中国由于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均取得了足以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辉煌成绩。其丰硕的发展成果不仅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并且使中国体育事业面貌一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竞技体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但冷静下来,应该看到,正在经历全方位发展模式转型期的中国,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中国体育同样面临这一现实,即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大众体育需求总体不能充分满足。此一现状有力的折射出中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体育总量供应不足,公共体育投入短缺,人均体育资源偏少,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研究认为,形成这一瓶颈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体育制度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和公共体育产品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并且,在实施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其动力机制、组织领导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内部模块联动机制和指导培训机制,也就是系统运作的方式上出现供给的机制内显种种缺陷,从而导致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各部分的构造、功能、特性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调控。

大量调研显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相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公共服务较为滞后,差距仍然较大。就地区而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由于沿海的便利性等,经济发展超前,导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的教育、卫生、体育等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其中就包含着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扩大,由此造成我国东中西部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状况。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在占国土2/3的广大农村地区,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状况更加需要着力关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不仅在镇(乡)、村建设中的地位低、供给的水平低、而且供给的针对性缺乏,供给的机制缺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以特色鲜明、务求实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手,把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重要内容,努力构建长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

3 群众观念下加强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几点思考

公共体育服务的群众观念及群众路线是指在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中,倡导“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并且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这条路线。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为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即强调了体育运动的目的性和目标指向,同时也体现了鲜活的人民特性,阐明了人民体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题词是指引我国体育工作发展的一盏明灯。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的意义上,提出了实现“中

国梦”的宏伟蓝图,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夙愿。然而,中国梦需要体育梦做强力支持,全体中国人民不仅要从建设中国梦的宏观视野认识体育的重要性,还要从体育事业的发展来促进国家强盛的基点上努力探讨“体育强国”的路径。其中,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科学发展,构建长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使每个公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均等化体育公共服务,不失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体育工作实际的题中要义。

首先,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创新活动理念,破解工作难题,提升服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密切联系体育工作实际,针对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所凸显的各种矛盾、各类短板,采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为大众服务的公共意识),以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为大众服务的水平),以服务内容为抓手(为大众服务的体系),以制度创建和服务效果评价为根本(为大众服务的规范与质量)的思维模式,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把“体育关注民生、大众分享运动”的崭新观念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大发展中去。

其次,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推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供给的群众决策参与机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亲民、便民、惠民”为主体对象的党员群众双向参与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带头结合全民健身运动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体系建设大框架下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群众决策参与机制。并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体育公共服务投入多少、以什么方式投入及投向结构上,必须充分反映民众的偏好和意愿,由人民群众通过一定的政治民主程序来决定,如此才能满足效率的要求。此外,鉴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决策是公共决策、公共选择,以政府公共财政制度为依据,所以人民群众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广泛参与、乐于参加,与政府、社会组织协调配合,共同建构人民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有效决策参与机制。

再次,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持续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先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虽然活动暂告一段落,各地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对此,我们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务必保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抓到底的态势,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持续性问题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偏少,因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难度很大,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普遍供给,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哪一届政府或哪几届政府或者某几项政策出台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国体育一时的轰轰烈烈固然场面壮观,却不能带来持续的效果,因此,要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持续供给,必须要建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长效机制。

最后,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监管中的问责机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抓好制度建设,按照“全面、高效、务实管用”的要求,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有效铲除资深“世风”问题的土壤,这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如出一辙。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管特点决定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性特征,高效、规范、多元、公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引入全面、高效、多层次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责机制做保障。这是因为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有多个关键利益相关者,分别是中央和省政府、县(区)政府、体育公共服务部门和其他服务提供者以及城乡居民。因此在几者之间,建立一种完备的问责机制,应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执行、监管等各个环节,建立符合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成为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在体育领域里的科学应用,不仅为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域,而且这一理论成果必将促动中国向体育强国大踏步迈进的步伐,使民族的复兴之路也成为民族健康的增强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52.

[2]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 n33208/n33448/n33793/3425606_1.html,2012-09-18/2013-03-03.

[3]黄晓.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5-12.

[4]秦小平,王健,鲁长芬.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刍议[J].体育学刊,2009(8)32-35.

作者简介:马岳良(1961—),男,湖南岳阳人,教授,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202-02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群众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