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不好体育的校长不能算是好校长

2015-12-01中国教育报李小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质校长青少年

中国教育报 李小伟

95 编读往来

搞不好体育的校长不能算是好校长

中国教育报 李小伟

编者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育人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这是百年前张伯苓对校长提出的一个标准。一位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能否顺利有序、得到正常开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次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地高校、中小学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期,我们约请来自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校长或行政领导以及媒体记者来共同交流学校体育工作经验,畅谈学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思考当前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的瓶颈。相信几位校长对学校体育独到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为树立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风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百年前中国现代教育发蒙之时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对校长提出了这样的标准。然而近年来,许多校长总是忘了孩子们的健康。学生缺少朝气的脸庞、过胖或过瘦的身形、大大小小的眼镜、沉甸甸的书包、沉闷和压抑的氛围等,成了很多学校常见的景象。这些与校长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体育密切相关。

2007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越来越重视,不仅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学校体育目标。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许多学校的体育不尽如人意。有不少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不闻不问,挤占体育课成为家常便饭,既做不到开齐开足体育课,又没有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学生的健康水平逐年下降。

“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校长第一要务”,“校长不重视体育,就不能上岗”。这是一位教育局局长对校长的要求。笔者非常赞同这样的要求,同时更认为,不懂体育的校长固然不是好校长,而搞不好体育的校长也不应该算是好校长。

校长首先要有体育意识

笔者以为,身为校长,首先应当要有体育的意识。何谓体育意识?就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体育对国家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开展体育活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毛泽东同志早在青年时期,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要求“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搞好”。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体育是关心人民健康的大事,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07年,在胡锦涛同志亲自主持下,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讨论,通过了7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身体力行,热爱体育运动,更希望全国广大青少年都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他多次批示,要抓好青少年体育尤其是校园足球工作。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既是工作好的基础,也是学习好的本钱,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校长们要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体育意识,以更加坚定的自觉性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对加强青少年体育精神、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指示精神。

蔡元培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校长们应该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本身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是教育的本质功能之一。要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来抓。同时必须认识到,由于日益加剧的社会就业和竞争压力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体育被弱化或边缘化的趋势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校长们必须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切实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不仅要求全体国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需要全体国民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关键在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很难想象一个青少年体质孱弱的国家,能够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校长们要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对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作用,以对未来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校长要“真抓实干”体育

在一些学校,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部分学校常常有这样的现象里:检查或督导来了用一张课表,实际学习中又是另一张课表,用“阴阳”课表的方式公然挤占体育课,敷衍上级的检查和督导,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中。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和地方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并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这些都对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目标,旨在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以督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为目标,旨在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三个办法聚合的是一个目标,即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学校体育目标。通过监测评价学生、学校和地方的行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并与教育学业考核、素质评价、招生考试、质量监测、教育督导等教育评价框架相衔接。对于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格局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个办法看上去是对教育部门的要求,实际上也对校长们如何抓好提出了具体而实际的要求。三个办法不仅将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也将校长的责任提到新的高度:要求校长们把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通过年度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系统总结、发现各地的经验和典型,深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发布年度报告,促进信息公开、共享,推动改革成果转化和深度开发利用,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要求校长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青少年阳光体育公示平台,公示工作情况、交流改革经验、接受公众监督等。

今后,校长们不可能再对学校体育工作熟视无睹,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将实行‘一票否决’”。今后的学校体育将会把体质健康与升学发展评价紧密联系起来,将学生健康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地方教学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以此考核学校、考核校长,校长们如果再不对学校体育真抓实干,再对学生体质下降视而不见,面临的将可能是“下岗”的危险。

我们期待,“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校长第一要务”,“校长不重视体育,就不能上岗”这些要求很快成为对全体校长的普适价值。

把体育当作校园文化来经营

2014年8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接受南京体育学院“名誉教授”头衔后在一段时长约20分钟的演讲中善意提醒中国—让体育回归教育。巴赫在演讲中指出,“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巴赫非常赞赏中国对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但他显然对中国寄予厚望,期待中国可以做到更好,期待体育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履行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巴赫的演讲传达了一个信号:体育回归教育,正当其时;体育回归教育,中国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将体育和教育结合,和校园文化融合,才能发挥强大的生命力。

从成功举办的青奥会上,笔者感到了一种体育文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在让中国的学生们走向全面发展之路。通过青奥会的举办,让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更加坚定了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因为青奥会特别希望我们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中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的成长”。杨瑞清认为,音乐、体育和语文、数学同样重要,会踢球、跳绳的学生,跟会写作文、会算术的学生同样才干。因此在该校,学生们轮流做班长、班委,做领导,并为学生做优点卡,找出每一名学生特别的地方,再隆重颁奖。“我们相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自豪的理由。孩子们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

谈到近些年学校开展啦啦操带来的变化,安徽太和二中校长时浩十分感慨,他对笔者说,“我校80%学生来自农村,其中80%学生是‘留守少年’。是啦啦操和学校的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建立起信心和自信,变得更加阳光、开朗,更加热爱生活。”体育在完善太和二中学生人格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宁夏的一位校长对记者说,“本来我们的一所学校,由于教师老龄化,孩子没有生气,快办不下去了。近年学校调来了一位体育教师、一位音乐教师,很快,这所学校又活了,孩子们高兴坏了!”校园不仅要有朗朗读书声,还要有笑声、歌声和运动的身影。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校长已经意识到了体育的力量,认识到体育在校园文化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努力通过打造学校体育的特色,使学校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不断传承和理清学校体育发展脉络,将“体育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深入融合,大力开展“一校一品”建设。各中小学都成立了“一校一品”领导小组,并提出“一校一品牌成就区域大品牌”的战略部署,将“一校一品”开展情况列入校长的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如今,金水区50余所中小学在教体部门“建一校一品牌,铸区域大品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正积极探索品牌体育文化建设途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一区多品的局面。学校体育文化正以独特的推动力,助推学校朝着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通过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让校园体育文化更加浓厚,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园地、精神的家园!

猜你喜欢

体质校长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