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5-11-29

关键词:急性期入院心肌梗死

王 莹

(黄河中心医院心内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王 莹

(黄河中心医院心内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入、出院时的焦虑程度、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缩短治疗时间。

心理护理干预;心肌梗死;急性期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所致血流中断,心肌组织因缺血而出现的急性坏死性病变[1]。该病急性期以心前区、胸骨后窒息性或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气短、心悸等症状,给患者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2]。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2.38±3.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45例,初中以上30例;梗死部位:前壁29例,下壁38例,后下壁3例,正后壁5例;病程0.5~6 h,平均病程(2.66±0.97)h。对照组男43例,女3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1.93±3.1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40例,初中以上35例;梗死部位:前壁30例,下壁39例,后下壁2例,正后壁4例;病程50 min~5 h,平均病程(2.61±0.85)h。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而纳入本次分析,入院后即完善相关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原则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时宣教、遵医嘱进行治疗、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工作、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讲解用药的有关知识、用药后密切观察、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研究组除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外,另实行心理护理干预:(1)入院时患者入院时采用热情的态度、和蔼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有关的知识,使其对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治疗措施形成一定的了解;采用合适的语言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告知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饮食居住事项;告知患者主治医生对本病的治疗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为患者介绍疗效较好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在院期间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内心状况作出评估,分析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日常多给予患者鼓励;教会患者注意力转移法,使患者关注焦点向自身兴趣爱好转移,使其心态改善并维持稳定;指导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入、出院时的焦虑程度、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焦虑程度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3]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较对照组短。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住院时间(d)研究组 75 58.72±10.5240.35±9.68 1.28±0.35 6.89±0.93对照组 75 57.19±10.3850.12±10.23 1.87±0.62 9.12±1.04 t 0.89656 6.0076 7.1766 13.842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入院时SAS(分)出院时SAS(分)疼痛消失时间(d)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发病后疼痛明显,且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措施,预后通常较差。患者不但缺乏安全感,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害怕、紧张等心理,而不良心理的出现又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预后形成直接影响。因此,需有效的处理好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75例实行心理护理干预,与另单纯行常规护理的患者75例相比较,结果显示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一组不但出院时的焦虑程度较轻,且疼痛消失时间也更早,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心肌梗死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7天内,也是病情最为严重的一时期,易并发症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障碍[4]。患者入院后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及临床症状、治疗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出现后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致使疼痛不能及时得到缓解[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患者内心状态和了解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的情况下对其提出针对性的疏导措施,并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同时使患者获得充分的家庭支持,既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又使其可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缓解更快,住院时间也更短。因此,应重视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1] 凌 玲.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观察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9):143.

[2] 夏海燕.42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06-307.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710-725.

[4] 王爱丽,郝 颖,梁 莉.人性化护理对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19-20.

[5] 孙 婷,武占莲.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健康教育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604-605.

R473

A

ISSN.2095-6681.2015.08.151.02

猜你喜欢

急性期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