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课系列论文(十五) 负荷困惑:教案中合理的负荷曲线如何绘制

2015-11-29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曲线图教案绘制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备课系列论文(十五) 负荷困惑:教案中合理的负荷曲线如何绘制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中只有负荷保持适宜,才能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体育课上运动负荷安排过大或过小,都难以达成体能锻炼的目的,同时还会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学习。就体育教学设计而言,不仅要安排负荷合理,而且还要绘制相对比较准确的负荷曲线图(或心率曲线图)。然而,目前存在哪些绘制负荷曲线的不良现象?又该如何规范准确地将负荷曲线绘制在教案上?本研究重点讨论体育课教案中的运动负荷曲线绘制相关问题。

一、运动负荷测定及曲线的由来

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采集主要有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采用脉搏测量的方法,主要是在体育课上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通过相等的时间隔(如3分钟测一次),测定的学生每分钟心跳次数,并将各时间节点与测得的心跳次数绘制在一个坐标系中,连接各点所得曲线便是运动负荷曲线。心跳次数与安排的练习内容、练习方式等有关。采用询问法确定运动负荷时,主要是通过询问学生练习后的身体自我感觉而获得。当学生回答很累、有点累、还行、较轻松、很轻松等感觉时,与之对应的心率也会有所不同,但这种主观感觉的方式往往不绘制心率曲线,而是可以作为教师调控运动量和强度的依据。观察法测定运动负荷,主要是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在练习中的负荷是否适宜,过大过小都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并及时做出调整。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脸色、表情、出汗量、反应速度等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适宜,都不容忽视。而且,要能够始终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线,有效调控练习的次数、组数、时间、强度等。只有这样,体育课的科学性才能够有所体现。2015年5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采取了每节课上同时测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心率的方式,准确记录了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这样做无形中告诉我们,体育课要重视运动负荷的合理控制。

二、教案中运动负荷曲线绘制的若干现象

有教师对教案上是否要绘制运动负荷曲线产生过疑惑,即不知道教案上是否需要绘制负荷曲线,因为看到有些课的教案上未能绘制负荷曲线图。运动负荷曲线需不需要绘制?以前的教案中关于负荷曲线的绘制都存在哪些不良现象?归纳如下。

1.无负荷曲线要素现象

在对以往的体育课教案进行查阅的时候发现,有少部分教案上找不到“负荷曲线”(或心率曲线)这一要素,也就未能给该要素留有空间。这种现象说明,这部分教师完全忽略了运动负荷大小的控制。可以反映出,对练习活动的安排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或是跟着感觉走的不良现象,结果会给人一种“上成什么样是什么样,上到哪里是哪里”的直观感觉。至于要达到什么锻炼目的,也就很难有效控制和合理判断。同时,教案上有无负荷曲线,也可以作为衡量体育课设计是否科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该要素内容,课与课之间的衔接性,学生发展的递进性,也很难显现。因此,对运动负荷这一要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有要素但无负荷曲线图

有的教案上已设计有负荷曲线要素这一栏目,但是,却没有填写具体的内容,有的也只是画一个空坐标系放置于此,未能将运动负荷变化情况进行预计,更没有绘制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图形。这些现象表明,假如教案格式是由教师所在区域的教研管理部门统一设计的,说明顶层设计者考虑到了绘制运动负荷曲线的必要性,只是任课教师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假如是这种情况,与前面谈到的无负荷曲线要素一样,都表明是任课教师对运动负荷的忽视。假如,教案是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的具有个性化的范式,说明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对运动负荷曲线引起了重视,只是未能将其落到实处。要么方法没有掌握,不知道该如何预计曲线图;要么时间有限,未顾上预计,或等到课后再补。无论是何种原因,只要未绘制负荷曲线都可以看做是不够完整的教案,或教案尚不够规范。

3.有曲线无时间次数刻度标注

假如一份教案上绘制有心率变化规律曲线,既说明重视,还显得比较规范。然而,有些曲线图上却没有标注时间和次数的刻度。这种现象说明,该曲线图与课的实际有可能脱离,有可能是随意画出的曲线。这种情况表明,仍存在应付现象。也就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率变化,因此,形式化的负荷曲线要尽可能地避免。

4.有刻度标注但曲线与课不符

教案上既有带时间次数刻度的坐标系,又有负荷变化规律曲线图,显然比前者更进一步。但是,经过认真与课的各项安排进行比对发现,有一部分教案上的负荷曲线的绘制不够准确,即曲线上的心率高低变化情况与课上各部分安排的练习不相符。尽管已考虑到了标注刻度,看似更加规范了,但是,由于与课上的实际不太相符或差异较大,还说明依然未能达到足够的重视。或许这种现象相对较为普遍,但是,主要根源何在?是态度问题还是方法问题?这种看上去“更真但却不够准确”,“更像但却不完全是”的负荷曲线呈现形式,与真正的规范的教案要求仍有距离。

三、规范准确绘制负荷曲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案上规范准确绘制运动负荷曲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负荷曲线规范准确绘制的必要性

体育课教案上的负荷曲线,代表着一节课上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时心率发生的变化规律。图形不同,说明学生心率变化有所区分。一般而言,运动负荷呈现类型有如下几种,即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实践中各种类型都有可能出现,根据课的内容、类型、目标各异有着不同的倾向性。第一种是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在基本部分学习期间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再逐渐下降。图形上一般是出现一次高峰,这样的负荷曲线变化类型,通常被界定为标准型。第二种是出现两次高峰的双峰型,即学生在一节课上主要是指基本部分承受两次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特点是有两个明显的或较为突出的心率曲线最高点。第三种类型表现出的是基本部分出现两次一高一低的负荷峰值,且前面的较高,后面的较低。与此相反,还有第四种类型,呈现出的是前面较低后面较高的两次高低不等的峰值。但哪种最为理想呢,一般而言,由于课的类型不同(新授课、复习课等)、课的内容不同(如跳远、篮球、武术等),呈现的负荷曲线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看,假如是一个最高峰,一般安排在基本部分的中期偏后一点为宜,符合人体机能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两个高峰的话也尽量都安排在基本部分,那些在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出现最高峰的现象是不妥的。前者容易过早产生身心疲惫之感,后者不利于课后恢复,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

2.规范准确绘制负荷曲线的可行性

体育课教案中的运动负荷曲线的绘制,对于任何一个任课教师而言并不难,难就难在观念未能转变,导致对负荷曲线的重视程度不够,结果就会出现上述各种现象。规范准确绘制负荷曲线一旦观念得以转变,充分认识到绘制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就不会忽视在教案的适当位置绘制负荷曲线图。

除此之外,要考虑能否绘制规范准确的曲线图的问题。实际上,由于大家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各项练习都有一定的经验,甚至有的教案上某项练习的具体次数与时间标注的十分清楚,而且,任课班级的人数也事先已经确定,因此,预计各项练习中学生的心率及其变化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学生人数,以及教学内容和选择的练习手段、方法等合理规划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以便于为绘制规范准确的负荷曲线提供保障。

四、绘制运动负荷曲线的过程与方法

体育课教案上绘制运动负荷曲线,假如未掌握绘制的过程与方法,运动负荷曲线就很难体现出规范与准确。如何才能达到绘制要求呢?具体的过程与方法如下。

1.转变观念:绘制规范准确运动负荷曲线的前提

教案中要绘制规范准确的负荷曲线,最为首要的就是要转变观念,即把不重视的认识转变过来,把原有的态度提高认真程度,把未掌握的方法力求掌握等。假如从思想上、认识上、方法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等于为此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无论是过去处于“不重、不愿”,还是“不懂、不会”的情况,只要迈出了重要一步,就等于具备了绘制规范准确运动负荷曲线的前提。因此,对于每一个任课教师而言,转变观念,强化对运动负荷曲线图绘制的认识至关重要。

2.把握时间:绘制规范准确运动负荷曲线的关键

无论课的内容、练习手段安排如何,绘制运动负荷曲线需要对课中各项练习的时间分配十分清晰,而且,在考虑时间这一关键因素的时候,还要能够区分出各项练习的毛时间和净时间。比如,一节肩肘倒立课,在基本部分,教师讲解、示范以后,组织学生进行3分钟的每人一垫做仰卧举腿等辅助练习,接着是3分钟的两人一组互助性练习……从练习时间分配情况来看,显然看到的都是毛时间,而我们要预计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时,就要考虑其中某一个学生在各项练习规定的时间内参与练习的具体时间。就集体练习而言,如果练习中无停顿现象,可以算是学生练习的净时间;假如是分组后单人依次练习,就要根据分组人数多少来计算单人在规定时间内可能占用的练习时间,如3分钟的两人一组推送举腿练习,其中一个人的练习时间最多只能是一分半钟,甚至更少(要除去相互交换的时间)。准确把握毛净时间,在课前绘制的负荷曲线就能够提高其准确度,而不至于随意勾画。然而,分清毛净时间绘制负荷曲线,是一项细心的工作,这一要求也体现出,规范准确绘制运动负荷曲线,需要认真的态度。

3.明确方法:规范准确绘制负荷曲线的保障

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更为准确地绘制负荷曲线?第一,定位时间。即确定绘制负荷曲线的时间间隔长度,是每两分钟、三分钟或更长的五分钟预测心率。这是绘制负荷曲线十分重要的一步,一般而言,时间间隔越短,预计出的负荷曲线准确性相对越高,但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不短于两分钟,否则,可操作性就会大打折扣。第二,设计坐标。确定了时间间隔以后,就可以先绘制一个坐标,并在横坐标上标注总时间和时间间隔点,然后,在纵坐标上标注次数刻度,如从60标注为第一刻度,每隔10次为一个刻度向上递增,即标注上60、70、80、90、100、110……等。当然,纵坐标假如从60开始标注第一刻度的话,0到60之间需要用虚线或用双斜杠断开后的实线表示,因为,0至60之间的长度不一定是实际距离,多数情况下会略短于标准刻度距离。第三,确定点位。确定好时间间隔的长度以后,就要根据该时间间隔在教案上找到各时间段安排学生做什么活动,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例如每三分钟确定一个点的话,假如是一节初中体育课总时长45分钟,就会有16个测试点,即体育课进行到0分钟(课一开始)、3分钟、6分钟、9分钟……42分钟、45分钟时学生的心率。例如,课在进行到6分钟时,学生正在集体做准备活动徒手操,基于教师日常的经验,学生做徒手操时的心率跳动大约95次左右的话,就可以在95的次数刻度处与6分钟时间交集有一个点得以确定。以此方法,可以通过比对,分别找到各间隔时间点的活动内容,并预计对应的心率。实际上,在体育课现场测定学生心率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课上各项练习安排的节点,要在不影响学生练习的情况下测定心率。如,我们在看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练习不受影响,可能课上实际测得的时间间隔有的间隔3分钟,也有可能有的只间隔2分钟。第四,绘制曲线。将预计的学生各测试点获取的心率,对应标注在坐标系上,然后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依次将各点连接起来,就能够呈现出一节课上学生的心率变化规律。曲线类型,无论是标准型、双高型,还是其他,便能一目了然。课上各项内容的安排、练习方式的合理性,也能够通过该曲线做初步的判断。第五,核验完善。为进一步判断教案上绘制的负荷曲线是否准确,可以采取课上检测的方式进行核验。当然,时间间隔也要尽可能地与预测时保持一致。通过课堂检测结果,一方面看课堂检测与课前预计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预计的准确度高低,以便于校正结果和提高课前预计负荷曲线的能力。当然,这一个过程并非一定要做,因为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常态课上任课教师一人很难同时完成教学与检测工作。而在公开课、评优课等开展观摩展示活动时,现场测试才更具有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曲线图教案绘制
绘制童话
《触摸春天》教案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作品赏析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立定跳远》教案
绘制世界地图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