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BMX小轮车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研究

2015-11-29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5期
关键词:护具爱好者青少年

石 峰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青少年BMX小轮车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研究

石 峰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1 研究背景

小轮车(BMX)运动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诞生以来,由于其富于挑战性、观赏性和技巧性,很快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近年来BMX小轮车运动传入我国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许多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BMX运动中运动员要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完成跳跃、翻腾等各种高难度动作,运动损伤发生比较常见,而目前国内有关BMX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BMX小轮车运动的运动损伤特征,为该项运动在青少年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青少年BMX小轮车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特征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有关BMX运动、自行车运动损伤相关参考文献,查阅与小轮车有关的书籍,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2.2.2 访谈法通过对郑州部分小轮车俱乐部、业余爱好者等的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相关训练活动信息。与小轮车爱好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在练习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和损伤。

2.2.3 问卷调查法以青少年BMX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情况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共194人,其中男性152人 (占比78.35%),女性42人次(占比21.65%);调查对象年龄特征为15岁以下:20人次(占比10.31%),15~25岁156人次(占比80.41%),26~35岁,14人(占比7.22%),35岁以上:4人(占比2.06%);调查对象中BMX运动初学者(6个月以内)97人(占比50%),中级(6个月~2年)69人(占比35.57%),高级(2年以上)28人(占比14.43%)。在咨询资深BMX小轮车爱好者基础上,编制《BMX(小轮车)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问卷》,为获得较大研究样本量,利用网络在线调查系统编写网络问卷,然后将问卷衔接网址在百度贴吧BMX吧、BMX运动相关论坛、人数及活跃度较高的BMX运动QQ群发放,对青少年BMX运动参与者过去1年内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查。经网络在线调查系统筛选共获得有效应答194份。

2.2.4 数据统计法本研究所有调查结果由网络在线调查系统自动分析,利用网络在线“筛查器”功能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率

本调查中194名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过去1年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为181人,运动损伤发生率93.3%,人均损伤次数4.52次。其中男性运动损伤发生率为94.1%,人均损伤次数4.78次,女性92.8%,人均损伤次数3.46次。由此可见BMX运动中运动损伤经常发生,其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轮滑、滑板等青少年常见极限运动运动损伤发生率高。无论是损伤发生率还是人均损伤次数,男性损伤均比女性高,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喜欢刺激高难度动作,在运动练习过程中发力比较大,而女生由于生理和身体方面的因素,动作幅度和力量弱于男性。

3.2 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部位

蔡晓松指出,亨斯迈纺织染化的策略是与国内品牌进行合作,选择一些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型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参与其产品开发,在他们的新品中注入亨斯迈元素。此外,公司还与一些团体、协会、学会进行合作,提出专业建议,引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调查可以看出,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身体各部位均会发生运动损伤,且各部位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平均,其中损伤发生率最多的部位是腕关节(65人次,占比35.91%),其余依次是小腿(60人次,占比33.15%)、膝关节(54人次,占比29.83%)、大腿(48人次,占比26.52%)、踝关节(46人次,占比25.41%)、肘关节(46人次,占比25.41%)、手指(37人次,占比20.44%)、肩部(33人次,占比18.23%)、躯干(30人次,占比16.57%)、头面(24人次,占比13.26%)。小轮车运动爱好者在进行练习各种技术动作(尤其是空中动作)落地时由势能转化而来的巨大动能对车身以及练习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在没有很好地缓冲动作姿势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手部腕关节、膝关节和脚踝等部位受到损伤。

3.3 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类型

调查显示,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其中擦伤最为常见,181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被调查者中135人发生过擦伤,占比74.58%。其次时软组织挫伤(73人次,占比40.33%)、肌肉韧带拉伤(49人次,占比27.07%)、关节扭伤(40人次,占比22.10%)发生比例也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会给青少年带来严重危害的骨折,被调查者中有22人发生过(占比12.15%)。这一结果同专业BMX运动员中调查结果相近,而骨折的损伤比例比专业运动员更高。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BMX爱好者多为业余,自我保护意识较专业运动员差,受伤情况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由于是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无重伤、死亡等恶性损伤病例,但是在BMX运动中会给参与者带来严重损伤的意外时有发生,如2011年澳大利亚BMX小轮车运动员丹尼-希尔斯在表演中受伤导致死亡,我国选手孙越在2013年全运会小轮车越野赛上也曾发生严重受伤。

3.4 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原因

从调查可以看出,技术水平不足是青少年BMX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的首要原因,在被调查者中98人次(占比54.14%)运动损伤的发生是由于技战术水平不足引起的。其余损伤发生的原因依次是没有戴护具(88人次,占比48.62%)、过分追求难度(58人次,占比32.04%)、场地器械(57人次,占比31.49%)、准备活动不足(45人次,占比24.86%)。

3.4.1 技术动作不到位BMX小轮车是一项集高难度动作、身体灵活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所以爱好者在练习时需要专门的技术指导和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BMX小轮车运动传入我国时间比较短,专业运动员及教练较少,许多青少年BMX爱好者是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自发组织起来模仿国外BMX高手动作进行练习,因此常常因为掌握不了动作技巧导致损伤。根据人体对学习新动作的反射规律来讲,一个技术动作从陌生到掌握再到熟练运用都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在练习中发生损伤。现实中许多爱好者在没有练好平衡的前提下就急于练习转体180等动作,由于基础不够,身体重心、核心不稳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擦伤、扭伤以及其他关节部位的损伤。

3.4.2 缺少护具保护由于小轮车的高难度性,在进行运动练习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对一些难度动作和不太熟悉的动作练习时要提前把护具戴好,而在现实中,许多BMX爱好者玩小轮车嫌护具佩带麻烦或者是没做充分准备,一时兴起从事该项运动,导致从事小轮车运动时没认真佩戴护具导致受伤。

3.4.4 准备活动不充分BMX小轮车属于高强度灵巧型运动项目,整个过程要求有较好的爆发力、灵活性、平衡感等,如果在练习技术动作时没有充足的热身活动,由于肌肉僵硬,心肺活动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在做某些爆发力的跳跃时或发生肌肉和韧带的损伤。相当一部分BMX小轮车运动爱好者对热身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原地骑几分钟或者简单的踢踢腿、活动活动胳膊就好了,导致正式训练时动作失误发生损伤。

4 BMX小轮车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1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小轮车技术

参加小轮车运动的群体以青少年为主且男性居多,并且多数还处于初级水平阶段,由于小轮车的高难度性和漫长性,所以爱好者在初学时应该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以便能够掌握正确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并且在其监督指导下进行练习基本的前后轮平衡,待基础技术完全掌握和运用以后再进行难度练习,要注重循序渐进的练习以及联系的强度和力度。

4.2 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热身活动就是在正式运动前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心肺呼吸系统充分调动起来,从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以便增强身体肌肉的活动能力、肌肉韧带的活动范围、调动各个身体器官的功能。在做准备活动时要有顺序、有着重、有合适的力度,通过牵引拉伸等动作的配合使身体发热,预防损伤的发生,为相关技术动作做基础准备。

4.3 选择合适的护具及装备

小轮车爱好者应克服侥幸心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认真选择佩戴相关护具,包括头盔、护腕、护膝、护肘等,对于车子而言,要根据自己所从事项目类型、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车辆,一般选择车身较轻,便于做各种技术动作的车辆,避免选用“四不像”车辆从事BMX运动。

4.4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进行小轮车练习运动时要树立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练习技术动作不要猛发力、乱发力,要灵活的运用身体的力学结构,动作力度和难度遵循先易后难。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应过分最求难度、特效做危险性动作,当动作失误时学会正确保护方法,例如当身体失去平衡将要摔倒时,不应用手支撑地面,避免腕骨、上肢骨骨折的发生。

[1] 石峰,张建军.青少年平地花式轮滑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调查[J].青少年体育2014,20(12):35-36.

[2] 石峰.青少年滑板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调查[J].青少年体育,2015,21(1):113—114.

[3] 黄斌,张晓华.BMX小轮车泥地竞速运动常见损伤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2010,19(34):4449.

G872.3

A

1674-151X(2015)05-122-03

2015-03-15

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青少年流行极限运动运动损伤研究(编号:SKL-2014-2827)部分成果;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管科研项目:新兴极限运动运动损伤研究(编号:2012B2001)部分成果;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省级特色专业资助。

石峰(1978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护具爱好者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电子护具对跆拳道竞赛的影响分析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岸上容易水里难
直播答题爱好者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之比较
护膝紧身裤并非运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