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小说赏析教学的方法研究

2015-11-28苏泽芳

雪莲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

苏泽芳

【摘 要】作为叙事文学的代表,小说在文学领域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利用及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将生活典型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小说还有效地综合了创造性构思、语言艺术以及形象艺术等元素,对各种表现手法进行有创意的运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小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均比较高,而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小说教学。然而现在的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小说教学仍然不是很理想,比如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对知识系统教学的过分强调以及陈旧的观念等。要想摆脱现在的教学困境,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与语文教学理念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首先要将小说教学的目的明确下来

在具体的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融洽的合作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为根据,通过阅读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且要大胆地将前人的定性评价抛下,让学生以主动探索的精神将小说主题创造性地找出来,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在对《故乡》这篇小说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和鉴赏,在这篇小说中,比如可以从闰土的变化中去深入地分析在旧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困境和受到的压迫,可以从乡土人情中看出普通百姓之间的那种淳朴的思想和习俗,总之不论是哪一个角度都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东西①。

二、对教材进行合理地运用

在每篇课文之前以及单元之前,现行的语文课本都对学习提示进行了编写,而且在课文之后还对相应的练习题进行了设计。与此同时,对于课文的学习重点和练习在教师教学用书当中也将答案拟定了出来。在教材中的练习题和学习提示都是在经过很多专家的反复分析和探讨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的,同时也是以高中学段和学习要求为根据而最终设计的,因此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都非常高②。如果教学用书的定论和学生的个人创造在小说教学过程中出现冲突,教师必须要有效地结合自主选择以及教材导向的教学原则③。比如教材中将《祝福》的学习重点定为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将另外一篇小说《药》的学习重点定为“领悟小说的主题,把握小说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然而鲁迅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在小说中反映的年代事件等对现在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学生受到了自身生活阅历以及文学鉴赏水平的制约,因此其很难将课文中编者设计的练习题理解清楚,也很难真正对编者确定的学习重点进行准确地把握。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与以往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结合起来,首先对其语言特色进行总结,随后再对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对小说的主题进行领悟。

三、对校本课程进行积极的开发

文学教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然而由于学生课业负担以及高考等很多原因,高中阶段仍然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文学教育形式,而教材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对象。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尽管对文学教育特别重视,并且将文学作品课文的比例增加了,仍然无法使不同个性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校本课程进行积极的开发,从而使不同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④。比如在完成对《陈奂生上城》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这篇小说,学生通过小说能够对父辈和祖辈经过的历史产生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环境的变迁产生一定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高中小说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高中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积极地探索小说教学的方法,要坚决摒弃传统的小说教学模式,对高中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有效方法进行总结,最终全面提升高中小说教学水平,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

注释:

①严海峰.浅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

②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06).

③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④王金玉,杨军,陈岳纯,曾强. 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