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汉陶器”的文化情境分析

2015-11-28汪腾

雪莲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会学

汪腾

【摘 要】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陶器在汉代发展相当成熟,所以研究“徐汉陶器”是研究徐汉文化的一个必要部分,从徐州汉墓的出土报告中可以看出陶器的出土数量很多,但对于整理“徐汉陶器”的文章很少,缺少对于徐汉陶器的研究必定不能书写徐汉文化的整体。本文以出土报告等文献资料和查阅书籍为基础,结合“情境考古”方法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徐州汉墓出土陶器进行整理,从中了解“徐汉陶器”的制作、功能与文化情境。“徐汉陶器”吸收各地方的文化,又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在整个徐汉文化中显示出地域性特征,它指引我们对陶器的文化情境研究从微观的艺术学向宏观的社会学迈进。

【关键词】徐汉陶器;文化情境;互动仪式链;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09

一、背景资料与分析方法

中国的陶器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制作还比较稚拙,但已经出现简单的彩绘和陶塑的人和动物作品,这个时期被称为“前仰韶”时期。后经历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渐次衰退后而转入龙山文化,典型的龙山文化在山东、江苏淮北地区。徐州位于江苏省内,与山东省交界,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各种文化在此相互碰撞,最终融合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根据资料表明,古时的徐州在地势上位于龙山文化的领域内,由此推断,古时徐州地域也曾出现过陶器。

“两汉文化看徐州,”可见,徐州地区对于两汉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知网上打上“徐州汉墓”这几个字,我们可以搜到2241条结果,输入“徐州汉画”四个字,可以得到1060条结果,再输入“徐州陶器”我们仅可以得到471条结果,由此可见,我们对于两汉时期的研究多数限于汉墓、汉画等领域,对于陶器的研究少之又少。秦汉时期,陶器的制作工艺精美,后有“秦砖汉瓦”之说,这说明汉代的陶器制作水平已经相当成熟,徐州又位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果缺少徐汉陶器文化研究,无疑是徐汉文化的一个严重缺失。

“情境分析”①概念最早由波普尔提出,后经贡布里希的继承发展而成功运用到艺术史研究中。“情境分析” 方法力求阐明个人与其情境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情境中的诸种因素是如何促成个人创作的具体性与独特性。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互动仪式链”②,把微观分析逐步扩展到了宏观研究,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在此理论下,器物由本身的使用和审美功能转向了有关文化的日常生活、宗教、社区关系、邻舍态度、世界观及对宇宙的理解。

本文通过“情景分析方法”与“互动仪式链”相结合的方法,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其他资料对徐州汉墓出土陶器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从微观上分析“徐汉陶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文化情境,从本身的功能转向社会,揭示“徐汉陶器”在制作、使用与审美过程中从微观艺术学向宏观社会学发展的进程及特质。

二、物质情境

“物质情境”是微观考古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与考察参照,它能再现物体系中的文化与社会关联性特征,“徐汉陶器”是汉朝的一个文化、制度以及思想的表现物,也或者是徐汉诸侯物质空间的一个能再现历史空间情境的“基体”。③对它的微观情境分析旨在通过物质情境层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基本材料进行物质系统内的一般性“相关性”变量的微观阐释,它包括漆器的种类与数量、器型与材质、胎质与纹样等物质性对象及其所体现的宏观社会现实的准确图景。

(一)“相关性”是物质情境分析的基体参数④

就陶器而言,它的种类与数量是器物与情境中基体“相关性”的重要变量。“徐汉陶器”的种类是徐州诸侯王物质生活空间及其文化情境的再现,它的数量直指诸侯王的身份、地位与财产的等级。从出土报告整理分析,“徐汉陶器”种类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具、禽畜、人物以及其他杂用器具。日常生活用具有饮食用具、市内用具、井、灶、磨等,禽兽有鸡、鸭、狗等,人物有女俑、男俑等。在数量上,根据1990年-2006年间徐州汉墓出土报告,江苏徐州市米山汉墓发掘鼎8件、壶7件、茧形壶7件、鐎盉1件、匜3件、盆2件、钵1件、仓2件、盒5件、灶1件、小壶1件、磨1件、权1件、井3件、猪1件、钫4件、瓮1件、饼1组(45枚)、球1组(9枚)、男俑7件、女俑24件。江苏铜山县荆山汉墓发掘灰陶器包含鼎2件、盒2件、壶3件、钫1件、罐7件、盆3件、磨1件、匜1件、井2件、灶1件、仓2件、猪圈2件、鐎壶1件;釉陶器包含鼎4件、壶3件、瓿2件。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发掘陶俑27件、立俑7件、骑马俑4件、舞俑3件、跪坐俑7件、鼎3件、盒5件、壶11件、钫2件、仓2件、井1件、灶1件、猪圈1件、盆4件、勺1件、鐎壶1件、罐3件。考古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发掘鼎6件、盒4件、壶9件、钫6件、罐2件、茧形壶3件、盆3件、鐎壶1件、勺2件、匜1件、灶2件、磨2件、仓楼2件、仓1件、猪圈1件、陶饼92枚。江苏铜山县班井村东汉墓发掘楼1件、磨1件、仓楼1件、磨1件、碗1件、猪圈1件、杯1件。徐州托龙山五座西汉墓发掘鼎9件、盒8件、壶10件、钫4件、茧形壶1件、罐14件、鐎壶2件、盘1件、盆3件、碗2件、勺2件、耳杯2件、仓8件、灶7件、井3件、磨4件、猪圈4件、饼一组5枚。徐州韩山西汉墓发掘鼎3件、盒6件、壶7件、钫2件、茧形壶8件、匜2件、盆3件、勺6件、罐1件、碗1件、钵1件、杯2件、鐎壶1件、井1件、磨1件、灶1件、仓1件、男立俑4件、女立俑27件、陶饼110件圆饼形陶器1件。徐州东甸子西汉墓发掘鼎14件、盒12件、壶13件、钫3件、茧形壶19件、罐6件、瓮2件、鐎斗1件、盉1件、盘5件、釜1件、甑1件、钵4件、匜3件、勺7件、仓4件、磨2件、灶2件、井1件、饼2组57枚、男立俑29件、女立俑18件。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发掘鼎14件、盒9件、壶8件、钫2件、茧形壶8件、仓2件、灶1件、井1件、磨1件、罐16件、瓮2件、釜4件、甑3件、钵1件、盘13件、盆1件、灯1件、豆形器1件、杯2件、匜1件、勺1件、饼2组88枚、圆陶片1件、男立俑21件、男驭手用1件、女立俑17件、马7件、骑马俑5件。徐州汉墓出土的陶器种类繁杂,数量之多,说明当时汉王朝使用陶器之广泛。

(二)器型与材质也是物质情境考古学研究的一方面

器型是器物制造时所遵循的形式模范,材质是器物制造时根据需要而采用的质地材料,它们共同反映器物制造者及其使用者所推崇的物质形式思想与理念。在器型上,徐州汉墓陶器造型主要有仿人物形象、仿动物形象、仿铜器形象、以及其他生活用具等。仿人物形象如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出土的骑马俑、立俑、舞俑、跪坐俑和女侍俑。仿动物形象如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出土的鐎壶成鸟状,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出土的鐎盉成兽首状。在材料上,徐州出土的陶器分为红陶、灰陶、与釉陶,其制作材料除了黏土以外,主要有颜料与铁、铜、铅、釉等金属材料制成。从出土陶器看,如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出土的立俑为红陶,施以白、红颜色;江苏徐州黑头山西汉刘慎墓出土的盘为灰陶,表面涂褐色漆衣;江苏铜山县班井村东汉墓出土的仓楼为釉陶,施酱色釉及黄褐色釉。“徐汉陶器”的器型与材质表现了汉王朝对美的诠释,由红陶逐步发展到釉陶,更能体现汉王朝匠师们高超的技艺以及大汉的国力昌盛。

(三)胎质与纹样能揭示陶器的制作原理,并能从中更细致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文化

陶器的胎质为陶胎,在出土报告中可以看到。在纹样层面,“徐汉陶器”的纹样主要分为:第一种,动物纹样。如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出土的九支灯饰兽首。第二种,几何纹样。如江苏邳州市九五墩二号墩出土的罐饰网格纹;江苏徐州市后楼山八号西汉墓出土的井饰凹弦纹;江苏徐州市奎山四座西汉墓出土的罐饰波浪纹、菱形纹。第三种,自然纹样。如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出土的鼎饰云气纹;江苏徐州市后楼山八号西汉墓出土的井饰凹弦纹。第四种,综合纹样。如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出土的壶饰云纹、锯齿纹、带状纹;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出土的鈁绘几何纹饰、蕉叶纹;江苏徐州市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出土的钫饰花纹、云纹、兽纹。“徐汉陶器”多采用几何纹样、自然纹样与综合纹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一番情趣。

三、空间情境

空间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整体向量,它由很多细部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是一个由细部构成的整体系统。徐州隶属汉王朝,是其封国领地之一,它是汉王朝的一个细部,在长达400多年的汉王朝中的18位刘氏诸侯均葬与此,这些诸侯陵墓空间实际上是西汉社会空间的一个细部或缩影。

从徐州汉墓出土陶器空间分异分析,徐州汉墓陶器群分布明显呈现以徐州市中心的四周环状地域分异态势,大致可分为徐州东陶器群、徐州南陶器群、徐州西陶器群、徐州北陶器群四大不同的分布区。 徐州东陶器群所涉及的墓葬有江苏铜山县荆山汉墓、徐州托龙山五座西汉墓、江苏徐州市翠屏山西汉刘治墓、江苏徐州市顾山西汉墓、徐州石桥汉墓、徐州东甸子西汉墓、狮子山楚王陵墓等。徐州南陶器群所涉及的墓葬有徐州市奎山四座西汉墓、铜山县凤凰山西汉墓、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江苏徐州金山村汉墓、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等。徐州西陶器群所涉及的墓葬有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徐州市韩山东汉墓、徐州韩山西汉墓等。徐州北陶器群所涉及的墓葬有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江苏邳州市九五墩二号墩、江苏徐州市后楼山八号西汉墓、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徐州市米山汉墓、徐州后山西汉墓、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徐州碧螺山五号西汉墓、徐州琵琶山二号汉墓、苏山头汉墓等。

从陶器使用空间看,被学者关注的陶器通常有三类形态的分殊:仪式陶器、生活陶器与冥界陶器。从情境仪式分析的视野分析,这三类陶器的空间情境模式可称为祭器情境、生器情境与明器情境。被使用的陶器之“三重情境”在微观领域具有明显的“仪式性”——作为祭器,除了用来盛放贡品,还有丰富而深邃的宗教含义,能让人们寻找到一种精神寄托;作为生器,被使用的陶器的出现与盛行,说明当时的礼制文化中的青铜器已经逐渐被陶质仿制品所取代,客观上反映出至尊文化的松动及由此而来的丧葬文化所发生的变化;作为明器,仿照实物制成的陶器在墓葬里用来致送神明,它的出现反映了楚王用来寄托情感、宣传孝道的一种方式。

陶楼是“徐汉陶器”最为典型的空间情境。陶楼是现实建筑的缩小版,它能够反映出冥界的生活空间,也能反映出当时汉代在建筑史上的成就。汉代大多数建筑上的屋脊都呈现弯曲的样式,有些建筑上的屋脊的弯曲度十分夸张,屋脊外端特意向上翻起,如张翼飞翔的鸟一般,借以增加建筑的神韵。汉代建筑形式主要有水榭、望楼、院落等。汉代人相信,“仙人好楼居”,汉武帝曾为了与仙人交往,在宫中建造了 很多楼阁。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象石墓出土的望楼2件,形制基本相同,由围墙、楼层、平座腰檐、屋顶四部分组成。均为两层楼房,平面作长方形,四阿顶,正脊反曲,角脊微微上翘,上、下层都出檐,檐下有遮檐板和菱形格窗,两侧各开一正方形空鏬,中腰有平座栏干,四周围以矮墙,门洞中央立有挡门扉的闑。其中一件矮墙前面有横式栏干,门扉饰铺首街环形象。进深15.2、面宽38、高63.5厘米(图一)。另一件只存上层,屋顶正脊两端脊饰和腰檐垂脊脊饰由三至六块筒瓦垒起,井在垂脊前端留有方孔,以装配饰件用。上层底部和平座的中心有椭圆形孔,使上、下层相通。另外,在围墙正面刻有线条。进深46.6、面宽35.6厘米(图二)。这体现了汉朝人民的审美观,以及汉代君王想要长生不老的愿望。同时这也是楚王为了能够弥补所得不到的愿望而给予的一种情感补充。

空间情境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出汉王朝的社会现象、文化发展和信仰,它反映出了艺人的精湛手艺,汉王朝的繁荣昌盛以及鬼神论对汉代人的深远影响。

四、时间情境

我们可以通过随葬品看到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不同社会活动,以此形成对汉朝代的文化、礼仪、生活等情况的探究活动。“徐汉陶器”在特定时间情境中,包括宗教礼仪时间、农业生活时间、饮食倡乐时间、乐舞百戏时间。

(一)宗教礼仪时间

商周时期的大量墓葬材料表明,当时的埋葬制度中存在着两种文化,一种是以青铜器为代表的贵族文化,一种则是以日用陶器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中小型墓与第一类大墓完全不同,没有成套的铜礼器和乐器,陶器则占绝对的优势,大量墓葬材料表明,春秋中晚期随葬品中开始出现的仿铜陶礼器,至战国时期已广泛而普遍地在全国各地区各类型的墓葬中流行。“徐汉陶器”在发展中关联着楚王的社会地位以及宗教信仰。

(二)农业生活时间

徐州汉墓出现许多与农业相关的陶明器,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当时的农业情景。水井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春秋时的文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伯益作井,龙登玄云,神栖昆仑。”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出土1件陶井,高9.3厘米,口径9.9厘米,底径11厘米。泥质灰陶,井身有两道凸弦纹,微带弧形的锥台体,上小下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陶磨在汉代广泛使用起来。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出土了2件陶磨;铜山县班井村东汉墓出土石磨1件;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出土磨2件、井2件;苏头山汉墓出土磨1件、井2件。汉代的农具技术改良不仅加速了经济发展,其工具的样式变革更是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农业发展的高准则。

(三)饮食倡乐时间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所用的饮食工具也大大不同,食具包括鼎、釜、甑、豆、盘、碗、匜等等。商周时期盛行鼎,在当时鼎已经成为皇宫贵族和饮宴专用器物,一般百姓没有资格用。到了汉朝鼎已经没什么实际作用,被釜所取代,但鼎在民族意识和文化心理等方面一直影响很大,因此在汉墓中常可以看到出土的鼎。比如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出土鼎6件;江苏邳州市九五墩二号墩出土鼎5件;江苏徐州市米山汉墓出土鼎8件等。汉代釜的应用很普及,江苏徐州市奎山四座西汉墓出土釜1件;江苏徐州黑头山西汉刘慎墓出土釜1件;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釜1件;苏头山汉墓出土釜1件;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出土釜4件等。汉代人好酒,对于酒具不像夏、商、周三代一样注重豪华,而是喜欢朴实适用,这种变化使汉代酒具简洁灵活,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出土壶11件、鐎壶1件、罐3件;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出土壶9件、罐2件、茧形壶3件、鐎壶1件;徐州琵琶山二号汉墓出土壶2件、茧形壶2件、瓮1件、小陶罐1件;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出土壶8件、罐16件、瓮2件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繁文礼仪性的器具已不再是常用酒具,这种变化体现了汉王朝的观念已经转变。

(四)乐舞百戏时间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由于统治阶级想把所有东西都带到墓地,可有一些难以入坟的东西,这时陶俑备受关注。如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出土陶俑27件、立俑7件、骑马俑4件、舞俑3件、跪坐俑7件;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男立俑21件、男驭手用1件、女立俑17件、骑马俑5件等。其中舞俑腰系宽带,服饰为曲裾发缝制。右手上举,左手下垂,两腿稍屈,双袖随舞姿飘动,做起舞姿势。此作品形象逼真,神情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汉代乐舞的神韵。汉代陶俑反映的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厚葬之风的形成是其政治、伦理、宗教等一系列因素的反映。

陶器在物质使用中逐步走向文化、艺术。让我们从过去的时光中重新赏阅它的美好,在今天它仍可以及时给予我们信息,徐州出土的陶器能更好地展现当时汉王朝的时间情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发现,陶器作为徐汉时的随葬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原因,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徐州吸收各地方文化,融合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特有的艺术文化呈现出徐汉各方面的自然情况与社会经历,具体阐释如下:

其一,从物质性看,徐汉陶器种类繁多,器型多变,装饰性强,与当时的汉王朝经济发展相吻合,从徐汉陶器我们可以看到徐州汉文化的博大精深,由物质情境转到了社会文化层面。

其二,从时间性上看,徐汉陶器能够带领我们联想起当时的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包括宗教、农业、饮食、歌舞等诸多时间场景。从汉代的礼制文化逐步儒化,下渗普及到民间阶层开始,生活发生了大变化,先民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从列举的时间场景中可以一一看出。

其三,从空间性上看,陶楼是当时汉朝社会空间的缩影,它反映了汉朝建筑的特色,从楼台,亭榭,院落,圈舍等空间物体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汉朝的生活情况,它从一个实际物体逐步演变成为了一种汉代文化传播,由一种物质载体上升到了美学思想。

“徐汉陶器”的文化情境研究,从物质情境,时间情境,空间情境三部分入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汉王朝的思想,文化,生产等方面的内容,也为研究徐汉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与方法,从整理的出土随葬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这激励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徐汉文化是国家文化的一个细部,只有做好细部的整理才能支撑整个框架,徐汉文化为国家研究传统工艺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释:

①吴建春.“情境分析”与中国美术史撰述[D].山东师范大学,2009.

②(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③潘天波.徐汉漆器的文化情境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2014.

④潘天波.徐汉漆器的文化情境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吴建春.“情境分析”与中国美术史撰述[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潘天波.徐汉漆器的文化情境分析[J]. 江苏师范大学.2014

[4]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米山汉墓[J].考古,1996,4.

[5]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清理简报[J].考古,1995,3.

[6]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九里山二号汉墓[J].考古,2004,9.

[8]刘尊志,耿建军,吴公勤. 徐州拖龙山五座西汉墓的发掘[J].考古学报,2010,1.

[9]徐州博物馆.徐州韩山西汉墓[J].文物,1997,2.

[10]徐州博物馆.徐州东甸子西汉墓[J].文物,1999,12.

[11]刘尊志.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的发掘[J]. 考古,2007,4.

[12]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J].考古,2009,4.

[13]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苏山头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3,5.

[14]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黑山头刘慎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11.

[15]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象石墓[J]. 考古,1966,2.

[16]谷建祥,朱国平,王奇志.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二号墩发掘简报[J].考古,1999,11:28-34.

[17]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西汉墓发掘报告[J].文物,1993,4.

[18]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奎山四座西汉墓葬[J].考古,2012,2.

[19]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发掘简报[J].考古,2008,9.

[20]肖克之.张合旺.曹建强.古代文明与汉代陶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59.

[21]肖克之.张合旺.曹建强.古代文明与汉代陶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4.

[22]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J].文物,1998,8.

[23]耿建军.徐州琵琶山二号汉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93,1.

猜你喜欢

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介绍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法律论证:一种社会学进路的阐释
教育治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