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离婚》人物分析——刘东北

2015-11-28景娜娜

雪莲 2015年8期

景娜娜

【摘 要】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讲述了三对夫妻和一位单身母亲的情感经历,以此展现中国人的婚姻现状,揭示围城中人的困惑与苦恼。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故事主角感情变故方面。本文从“亲代投资”理论角度对刘东北的典型思想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式离婚》;刘东北;“亲代投资”

中图分类号:J90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设置了三对夫妻:青年人娟子和刘东北,中年人宋建平和林小枫,还有老年夫妇林小枫的父母,以及单亲妈妈肖莉。通过讲述这四个家庭的变故,描述了中国人的婚姻现状,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夫妻在婚姻契约下心、身和身心的三种背叛及其后果。他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今中国社会典型的家庭组合关系。

一、文献综述

以往关于《中国式离婚》的影评和研究多从不同时代的婚姻观、社会环境对婚姻的影响、男权意识及如何理性的反思婚姻等方面展开。

张学见认为林母诞生于传统文化下,严格遵循男尊女卑的理念,缺少自我价值和独立意识,当丈夫背叛家庭和婚姻时,只能是忍辱含羞,而希望通过自己的豁达大度来感化丈夫。林小枫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一方面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而同时作为传统女性的依附型心理依然存在。娟子作为现代女性尽管对刘曾经一片痴心,然而婚姻变故中不委曲求全,毅然走出围城。

王志明&郑立峰认为全球性的后现代文化环境对中国家庭传统的婚姻观念的巨大冲击是造成婚姻破裂的根本社会原因。黄永林&张君玲强调只有以情感与理性呵护有爱情的婚姻,缝合有裂痕的婚姻,才能避免中国式离婚的悲剧重演。

刘慧丽、曹新伟和董媛指出《中国式离婚》所展示的三对“没有第三者的背叛”的脆弱婚姻中,背叛者都是男性,但是被批判对象却是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

二、人物分析——刘东北

《中国式离婚》中刘东北和娟子的爱情作为辅线展开。本文从“亲代投资”理论角度对刘东北的典型思想行为进行分析。

刘东北说:“婚姻中有三种背叛,即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他认为身体的背叛不算什么,只要不是身心的背叛,女人就不应去计较。乍一看,这是一个甚为荒谬的逻辑,它的潜台词是承认男人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和女人的弱势与依附地位,呼唤社会对男人的宽容与理解,忽视了女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感情的强烈渴求以及被重视被尊重的愿望。

刘东北也说:“我喜欢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一夜之欢算得了什么?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有一时冲动偶尔走火的时候? 男人的情和欲是可以分开的;而女人,在百分之九十的女人那里,情和欲是不可分的。”刘东北振振有词地阐明自己的世界观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婚前广交女友,结了婚也不甘寂寞,保持着与情人的不正当关系,完全是一个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现代原则去生活的男性。细细品味,刘东北说这样一番话也不无道理。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折射出男权制度的全部统治关系,浓缩了男性中心文化的全部内涵,因而男性和女性在性观念上的差异是社会性的。

这一差异集中反映了“亲代投资”理论的核心理念。在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贡献其实是不一致的。男性可以生产无以计数的精子;而女性一生中生产的卵子的数量有限。这就导致女性不能随意地发生性关系。而且人类“亲代投资”的关键阶段,如受精、怀孕的过程都发生在女性体内。这样,同样的一次性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男性因随意的性关系或者“多样化的性伴侣”进化出了比女性更大的欲望,其根源在于男性对子女的投资比女性要小。简单地说,在动物世界中,拥有宝贵资源的一方通常不可能随便地“付出”。这种生物学区别很好的解释了刘东北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在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方面的随意和随性。

三、结语

“亲代投资”理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刘东北在两性关系中的随意性,而且通过分析男女性在亲代投资方面的不均衡性,启示我们男性和女性的出格行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是频率不同,这一个事实应该得到正视。

参考文献:

[1]陈智慧.关于《中国式离婚》的女性主义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大学学报,2006(14).

[2]黄永林﹠张君玲.婚姻需要情感,更需要理性——对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婚姻主题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5(3) .

[3]刘惠丽.女性视角下的男权意识——再评《中国式离婚》[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4]王志明﹠ 郑立峰.后现代的哲学话语: 婚姻抉择的困惑——论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熊哲宏.《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5.

[6]张学见.从《中国式离婚》看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