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终端技术环境下传统故事叙事逻辑的解构与建构
—— 以儿童互动读物为例

2015-11-28李惠芳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5年18期
关键词:解构读物终端

李惠芳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 214122)

移动终端技术环境下传统故事叙事逻辑的解构与建构
—— 以儿童互动读物为例

李惠芳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 214122)

传统故事叙事的组织形式与构建方式在移动终端的技术环境下发生着转变。全文以移动终端中的儿童互动读物APP为例,从故事叙事要素的组织方式入手,解析移动终端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解构传统叙事的逻辑,并建构起可交互的叙事模式,从而总结出移动终端技术环境下故事体验的设计思路。

移动终端;叙事逻辑;互动;儿童读物

一、移动终端技术环境下叙事元素的全新阐释

移动终端也被称为移动通信终端,就目前而言,多指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并可加载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随性操控、可移动性、互动性强等特点,可为

艺术创作提供一个融合知觉体验于其中的全新的创作语境。而就叙事要素而言,任何叙事都包含了叙事主体、叙事对象、叙事手段、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环境等要素,如图1所示,将这些叙事元素整合于移动终端的创作环境中,可以发现,故事创作在叙事手段和叙事方式上与传统叙事相比,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多感官的知觉体验替代了以视听元素为传达媒介的叙事手段,互动、引导、交流的双向沟通机制替代了强调情节线索的单向传播模式,技术手段和受众参与成为叙事框架构建中的重要元素;这种全新的故事体验方式集中体现于儿童读物APP中:叙事框架的构建加入了互动的情节,手势操控将故事发展与现实体验相互融合在一起,故事的呈现方式也不再是静态的画面而是可交互的动态影像。互动电子读物的设计由于加入了对受众参与因素的考虑,故事框架的构建需要将影像、音乐等视听元素解构,并以编码逻辑重新整合叙事元素,组织起实现受众与故事双向交流的叙事结构。

二、数字技术对传统叙事逻辑的解构

从移动终端儿童互动电子读物的设计框架可以看出(如图2所示),数字技术将视觉影像解构为可以重新组合的视听符码,以编码逻辑将这些构建起一个开放式的影像叙事结构,通过由代码程序控制的多媒体感应装置直接感知、预测、接受和处理反馈信息,与受众建立起连接,实现受众与作品的互动和双向交流。在整个应用程序的架构中,数字编码技术成为了构思故事框架的“逻辑规则”,叙事元素需要经过编码逻辑的解构才能将互动元素融入作品中。主要的叙事手段为全知视角的介入和分叉情节的非线性分解。

1.手势操控触发全知视角的介入

全知视角,即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是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地位,以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的身份审视作品中的角色、场景和情节,洞悉人物的思想并对其行为进行阐释和评价的叙述方式。从读者的心理角度上讲,都有着想要获取平行时空内全面信息的好奇心,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充满了对奇幻世界的探知欲望。如APP应用《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中,莫里斯.莱斯莫先生被吹落到陌生世界的章节,读者会听到敲门的提示声点触屋门,随后屋门打开莫里斯滚落下来坐到了地上,故事剧情继而被巧妙的延续下去。在故事中,儿童以一种全知全能的身份控制情节的发展,操控行为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

2.程序框架引导情节的非线性分解

传统文学叙事通常以事件的线性逻辑关系来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而在客观世界中,事件发展的线性关系并不真实存在,事件的发展在平行时空内存在着无数的情节分叉,因此强调故事的体验感和对故事情景的感知效应,需要以平行空间内的观察视角,提升受众对情景的认知度,通过分叉情节的设定了解角色的情绪、心声和对无生命物体的拟人化感知。如《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中,章节页面的情景元素被设置成为可交互的热键,当读者触发热键时动画影片会自动播放,分叉情节便会展开。如图3所示,参与游戏的程序通过触发热键将读者引入到游戏框架内完成剧情内的游戏互动。

三、艺术思维对叙事框架的重新建构

在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儿童互动读物设计中,如果说程序代码是构建视觉艺术的语言,那么艺术构思则规划着编码语言的组织形式。尽管最终是通过一系列的代码程序实现对互动电子读物的控制,但在构思之初就需要以艺术的视角对作品的创意、叙事结构、互动框架、视觉风格等进行定位,协调技术架构、动画叙事、受众互动模式等因素在作品中的关系,使之符合儿童审美特点,能够营造出影像表达流程、互动体验良好的故事氛围。

1.视听元素互动形式的组织

借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对故事进行描述,互动读物使受众获得观察事件的全面视野,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基础上,为受众介入互动情节设定合理的动机,能够以自然的观察方式将用户引入到故事情境中,以真实的感知去体验文学意境。动画影像故事氛围,引导受众解读故事,配合场景、人物关系、背景音乐、旁白等诠释故事的情境。互动环节的设定,则是挖掘全知视角获得信息的可能性,以角色视点的转换、环境解读、心理描述、物体拟人、时间转换等方式把握受众介入的时机,配合合理的交互操作来实现受众与故事世界里的互动。如图7所示《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中,用户点击书籍可以听到它们说话的声音。

2.多感官体验通道的整合

儿童互动电子读物中受众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内容,同时还包括讲故事的方式,即以怎样的操控方式才能更切合的表达故事的情感,传达作品的意境。在作品系统中应用程序通过对摄像头、麦克风、重力加速计、触摸屏幕等硬件接口建立监听事件来实现与相应装置的通信,经过程序代码的转换便可使作品实现新奇的动画体验和传统文学作品中所无法实现的连觉效应。在《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中,用户通过摇动屏幕可以去感受莫里斯先生迷恋图书、畅游于书中世界的奇妙体验。

3.手势操作与互动情节的配合

对于儿童互动读物的设计而言,手势操作的方式也配合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素,手势操控的方式应配合影像画面,以合理的切入方式配合剧情的发展、契合现实操作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操作方式形成映射,带给用户视、听、触全感官的故事体验。手指的点、扫、划与故事场景中的角色动画及情节影像形成合理因果关系,使操控感升华为一种喜悦的心理体验。如图4所示,儿童睡前电子读物《Numberlys》中五个数字角色创造字母的冒险经历,字母创造的每一个过程都通过交互操作来实现,用户通过手势辅助角色完成实验,从而能够真正融入到故事的意境当中。

移动终端技术环境下互动读物的设计,是对移动终端开放式的技术环境加以综合利用,将故事中所描述的画面意境、情感体验,知觉感受以移动终端的数字逻辑进行表述,通过代码将叙事艺术加以影像的表达。但这种互动式的叙事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也打破了传统线性阅读的规范,在给予读者参与权的同时也面临着破坏故事连贯性的尴尬。预设情节的分叉结构越是复杂,对破坏故事阅读流畅性的威胁就越大,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需要在掌握移动终端技术的基础上考察用户更深层的心理机制,以编码技术与媒介艺术融合的观念寻求交互式叙事中悖论与矛盾的统一。

[1]黄鸣奋.当代西方数码叙事学的发展[J].文艺理论研究,2011(5)

[2]程雯慧.试论动画影像的叙事视角[J].设计艺术研究,2011(6).

[3]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博士学位论].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4]黄鸣奋.新媒体艺术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5]关萍萍.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李惠芳(1977-),女,河北邯郸人,现任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教师,江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移动终端技术环境下儿童传统礼仪故事的互动教育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D397

猜你喜欢

解构读物终端
还原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解构“剧本杀”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终端拜访工作中的七大漏洞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