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加入亚投行的原因和影响探析

2015-11-28徐刚司文陈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现代国际关系 2015年5期
关键词:亚投行投行欧洲

徐刚 司文 陈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在亚投行的20个域外意向创始成员国中,欧洲国家占了绝对多数①俄罗斯身份特殊,本文暂定其将以亚洲身份加入亚投行。。自2015年3月12日英国公开表达加入意向后,欧洲多国一改之前的犹豫观望,到4月15日累计有德、法、意、荷、卢等17国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近半欧盟国家加入其中。从加入时点看,如此多国家选择在截止日期(3月31日)前“冲刺加入”看似有集体狂热之嫌,但实际并非草率之举,而是经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战略决策,反映出欧洲对世界秩序、现实利益和治理规则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判断。

首先,欧洲选择“拥抱”亚投行,是基于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秩序演变趋势的战略判断,反映出其试图维持并巩固自身地位和影响的努力。在本轮金融危机推动下,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快速分化重组,发达世界中美、欧、日“三足鼎立”正演变为美“一枝独秀”;而在中、印等新兴大国带领下,世界经济版图“东升西降”的势头仍在继续,全球化正进入由新兴大国驱动的新阶段,并未因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群体性下滑而受挫。欧洲是当今世界多边主义秩序的重要倡议者和塑造者,面对愈加明显的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和所谓的“经济权力东移”,欢迎大于排斥,愿意承担起改革和塑造未来世界秩序的责任。

对欧洲而言,其自身也面临重要关口。过去几十年欧洲一体化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一个在经济实力上足以匹敌超级大国的欧洲联盟。借助七国集团(G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治理机制和组织,欧洲事实上实现了与美国“共治”世界经济的局面。但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共治”模式的根基发生动摇。一方面是欧洲一体化面临不进则退、前功尽弃的重大风险。受困于欧债危机和自身结构性问题,欧洲经济的“病夫”形象凸显,欧盟内部成员国冲突不断,欧元区解体风险若隐若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为摆脱困境、避免被边缘化,内生动力不足的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借助外力,尤其是借重中国崛起。另一方面,欧洲对当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信心正在动摇。美国在危机中“自扫门前雪”、“落井下石”的做法令不少欧洲国家深感失望。美不但少有援手,而且美信用评级机构和智库学者对欧洲国家信用和欧元前景的持续唱衰成为欧债危机迁延不绝的重要诱因。作为战后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制定者之一,欧洲对美国不断逼迫其让渡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权给新兴经济体,而美自身却始终保留在世界银行和IMF中的一票否决权的做法深感不满。美欧联手启动的意在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也囿于双方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食品安全等方面根深蒂固的分歧,在欧洲民众高涨的抗议声中陷入停滞。欧洲正逐渐认识到,当前国际经济秩序已难以完全代表欧洲利益,欧洲必须加速构建美国之外的其他支点来支撑自身的影响力,拥有极大经济潜力和活力的亚洲无疑是最佳选择。近年来欧洲力推的全球自贸区战略中,亚洲国家往往成为其布局重点。面对亚投行提供的与亚洲国家深度合作的机会,欧洲各国的热情回应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次,这也是欧洲基于现实经济利益的理性决定。经历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双重打击后,欧洲经济复苏之路荆棘遍布、风险交织。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虽实现触底反弹,但至今仍萎靡不振,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位居末席。通缩、需求疲软、企业减产、失业率高企形成恶性循环,超宽松货币政策也未能救欧洲经济于水火,结构性改革更是步履维艰。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刺激投资和需求已成多数欧洲国家当前的首要目标。

在此背景下,亚投行的出现应时应景,符合欧洲国家多方面经济诉求。其一,提高资本收益,拉动投资需求。藏富于民的欧洲并不缺乏资金,但因经济环境低迷,投资回报率不高,私人资本活力未充分显现。而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庞大,且优质项目多,可以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其二,开拓出口市场,巩固产业优势。欧洲多国在基建相关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如德、法、意等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发达,瑞典、挪威、芬兰等国信息通讯、环保产业研发拥有世界一流水平。加入亚投行将为欧洲众多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打开机会窗口,提供与亚洲内部同行竞争的机会,避免缺席此轮亚洲基建大潮,丧失商业利益和产业优势地位。其三,拓展金融业务,巩固金融地位。英国、瑞士、卢森堡、荷兰等国金融实力雄厚,金融服务业在本国GDP中占很大比重。随亚投行融资需求扩大,其可凭创始成员国身份在争取债券发行等金融业务上占得先机。而亚投行也被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瑞士已开始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争夺战,期望借助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会增量进一步拓展金融版图。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还希望借此增进中国对伦敦金融城的投资,巩固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其四,谋求更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亚投行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工具,而“一带一路”的投资范围和领域更为广阔,蕴含投资机会更多。加入亚投行无疑可为今后参与其他“一带一路”项目赢得更多机会。亚洲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加入亚投行有利于欧洲国家深化欧亚经贸联系,分享亚洲发展红利,推动复苏进程。

诚然,政治与经济上的“有利可图”使得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但同时英、法、德等欧洲大国的加入对亚投行来说亦是“有利可图”。最为直观的影响便是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所形成的巨大示范效应。自英国敲开亚投行大门后,一时间加入申请者蜂拥而至,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激增30个,极大提高了亚投行的代表性、多元化程度以及全球号召力。4月28日,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最终名单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共同商讨亚投行组织架构与章程,亚投行筹建将正式进入实质性博弈阶段,欧洲或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

这一阶段,欧洲之于亚投行可谓是“有予有取”。“予”的方面在于,欧洲的加盟,不但可以为亚投行带来一笔可观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将带来一系列的人才、智力和经验支持。亚投行虽使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多边国际机构的领导者,但中国仍显年轻且经验不足,这方面欧洲无疑更具发言权。在治理机制上,欧洲历来倡导“多边主义”,对多边合作与治理有着创造性的发散思维,拥有丰富的协调与谈判经验。对于如何治理国际机构,以及在多国间有效协调与沟通,欧洲可以为亚投行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在项目运营上,欧洲对复杂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符合国际标准的决策方式、项目投资回报预估等方面的经验对亚投行的业务开展来说也值得借鉴。

“取”的方面在于,欧洲或将对在亚投行的话语权提出更大诉求,为亚投行的运营打造“欧洲化”的标准,从而事实上争夺对亚投行事务的主导权。按照原有规划,亚投行中域内国家占据投票权75%的份额,域外国家只能占到25%。因此,即便中国已公开表示一票否决权对亚投行来说是伪命题,但作为发起国、同时经济体量又最大,中国获得实质性否决权的可能很大。但大量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加入或将改变这一情况,要求提高域外国家所占份额的呼声已经出现,这可能将从根本冲击到中国对亚投行的实际掌控能力。在亚投行的运营和规则制定上,欧洲的丰富经验虽有助于推进谈判,但也为欧洲在亚投行中塞入更多“私货”提供了优势,“喧宾夺主”的风险不容忽视。伦敦市长首席经济顾问李籁思的一段话或可表示欧洲的普遍诉求和雄心壮志:“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四个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软实力、地缘政治硬实力、经济和金融的驱动力以及政策制定机构的驱动力。英国须确保在亚投行这个新的政策制定机构占据有利地位,如同当年在IMF和世界银行占据有利地位一样。”可以预计,在亚投行的运营规章和项目规则谈判中,欧洲各国必将不遗余力地贯彻落实其高水平的环保、社会、透明度等相关标准,塑造亚投行发展方向,力图获取对亚投行事务的主导影响。

猜你喜欢

亚投行投行欧洲
欧洲“芦笋季”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关于亚投行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