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夏:一个歌手的自我修养

2015-11-28

读者·原创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左耳歌坛学霸

文_本刊记者 刘 燕

胡夏:一个歌手的自我修养

文_本刊记者 刘 燕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曾以为高高瘦瘦、面容清秀的胡夏是台湾歌手。

这一错觉源于他的成名曲《那些年》—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题曲,也源于他是台湾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冠军得主,当然,也与胡夏温文尔雅的外形和温暖的声线有关。

所以,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时,我不免有点儿愣神:“治愈系”歌手不应该是“小清新”的台湾腔吗?出生在南宁的胡夏怎么会是豪爽的东北口音?不应该啊!

这种“不应该”,在跟胡夏交谈时,又发现了好几处。

比如,胡夏在即将上映的电影《左耳》中饰演了一位“学霸”,按照导演苏有朋对演员“演什么,就是什么”的要求,现实中的胡夏也是这个级别的吗?要知道,“学霸”会唱歌可是成为“男神”的捷径啊!谁知胡夏哈哈一笑:“不是,我跟‘学霸’不沾边!”

比如,我问胡夏对苏有朋首次执导电影的感觉。作为演员,怎么着也得为导演美言几句吧?胡夏倒好,快言快语,实在得不得了:“我拍戏不是特别多,也没见过几个导演……苏导毕竟是第一次做导演,多少会有些压力,有压力可能就会比较着急吧。但是我觉得导演很认真,很负责任。”

再比如,聊起《那些年》,总以为导演九把刀选刚出道的胡夏演唱电影的主题曲一定是有些故事的,即便没故事,你讲一些电影的花边新闻也好啊,胡夏却老老实实回答:“唱这首歌其实就是一个不同的尝试。唱之前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有这么多人看,也不知道这首歌会有这么多人听……所以,唱这首歌之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过程,其实就是偶然。”

胡夏的回答没有娱乐圈常见的“讨巧”和刻意制造噱头,出乎意料,却又觉得诚意十足。

成名之路

因为爸爸姓胡,妈妈姓夏,所以得名“胡夏”。因为父母感情特别好,幼时的胡夏也常被邻居叫成“胡爱夏”—这个昵称,后来成了胡夏一张专辑的名字。

家庭幸福的孩子更有安全感,长大之后性格会相对真诚、温暖,这似乎可以解释,胡夏为什么不玩那些语言上的“花架子”。

少年时代的胡夏跟大多数孩子没什么不同。胡夏的爸爸做过音乐老师,要求他从小学钢琴,但在胡夏的一再抗争下,12岁就中止了。改变是从高中时开始的。胡夏参加了学校的一个歌唱比赛,才发现自己喜欢唱歌。胡爸爸觉得,孩子有爱好是好事,可以考音乐学院,同时又认为胡夏胆子比较小,台风不好。怎么锻炼台风呢?得有舞台。哪里有舞台?要比赛才有舞台。那就去参加比赛吧,权当锻炼—行就行,不行就回来继续上课。谁都没想到,胡夏离开学校后越走越远,再也没有回去。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层家庭子弟,他们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爱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它们甚至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他喜欢。”

2008年4月,胡夏休学。先是参加了大陆的一个歌唱比赛,2009年10月,又去台湾参加了《超级星光大道》,最终捧回了冠军奖杯。2011年,胡夏演唱的《那些年》“横扫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各大颁奖典礼”。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歌坛多了一颗新星,我们的音乐播放器里,多了一个温暖、清澈、深情的声音。

喜欢,就唱下去

外界评说娱乐圈,“浮躁”“追名逐利”是常有的说法。但在所有行动都以成败论胜负、一切唯商业价值马首是瞻的时代,圈内人还想保持淡定,的确太难了。

胡夏却还好。在他的新浪微博里,他与歌迷互动,宣传新电影《左耳》,宣传新专辑,对歌坛前辈客气而有分寸,与同辈歌手相交甚笃,认认真真做自己—踏实唱歌,不张扬,不激烈,不以出位博眼球。

青春总会有一些遗憾。胡夏之前曾经对媒体说过,希望可以补上大学的这一段生活。但现在胡夏知道,大学对他来讲只能是一种遗憾了。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虽然读大学是长久以来的梦想,但是在社会上历练的这几年,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在大学里学到的少。所以,现在胡夏不再想圆“大学梦”—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解自己需要提高什么,这些更重要。

大陆歌坛“一人一首成名曲”往往会变成“一人只有一首成名曲”的局面。胡夏在《那些年》之后推出了几张专辑,也有单曲发行,这些作品虽在歌坛屡有斩获,但影响力始终不及《那些年》。他当然期待下一首代表作,但着急也没有用,所以不如放松下来,尝试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歌曲,了解自己的声音,寻求更多的可能。在他看来,一首歌被广为传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大家觉得某一种题材、风格的歌曲好,就只唱这一类的,这样,路只会越走越窄。既然喜欢唱歌,不管是一个人喜欢听,还是一百个人喜欢听,他都会继续唱下去。

台下十年功

对于娱乐圈中人来说,减肥是基本素质,整容是职业道德,英语是提升腔调的关键,演而优则导、演而优则唱十分普遍,简直要把艺人逼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让人感叹做明星不易。

有一个良好的起点之后,支撑一个歌手走得更远的,还是实力。

胡夏也在学习属于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比如作曲、编曲。或许看不到太明确的以后,但多学些东西总是没错的—若是将来某一天有了创作的想法却写不出来,那会很遗憾。

除了唱歌,胡夏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过大银幕。2012年,胡夏曾与刘诗诗合作过一部《伤心童话》。这一次,在《左耳》中,他完全放下了平日深情款款的“清泉王子”的形象,扮演了一个愿意为喜欢的人付出、为情所困的木讷“学霸”。两次演戏,感受大不同。胡夏慢慢悟出了自己的表演之道:“拍戏需要先把自己放开,当你把自己放开,就越来越自然了。”有了心得之后,胡夏在镜头前放松多了。胡夏这一次的表演,在追求完美的导演苏有朋眼中,可圈可点,满足了电影对“尤他”这个人物的需求。

或许,娱乐圈歌手进阶史就是这样的吧:做任务、打怪、通关,然后,面对难度更高的任务和关卡。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一个歌手的自我修养。

猜你喜欢

左耳歌坛学霸
乐满世界
学霸也是人
植物帮之学霸
安静的学霸
左耳问题
凡高的左耳
舞台剧《左耳》将巡演高颜值90后领衔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