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者思维参与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

2015-11-27王惠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单元格表格公式

□王惠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九九乘法表是Excel 中单元格混合引用的典型题例,学生感觉难度大,即使会做了,往往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往教学中简单强调公式记忆,忽略对公式意义的理解;注重知识内容的解析,忽略学习者思维的参与。微课程《九九乘法表》以一个Excel 文件为实例,抓屏操作并配以动画强调提示,使学习者从已有知识切入,质疑、假设、取证、分析、交流,得出结论,一步步经历九九乘法表公式的来历。在微课学习中,由相对引用到绝对引用,经历从直觉错误到正确结果的思考过程;由多次复制公式到一次拖拽成九九乘法表,体会Excel 公式的魅力;由单纯数字结果到出现运算过程的九九乘法表,感知学无止境。

一、微课程设计制作中容易忽略的几个环节

微课程,选题内容一般为学科的重点或难点。在微课程短短几分钟时间内,试图将重难点内容讲精、挖深、解透,势必顾此失彼。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注重内容解析,忽略学习主体的思维参与。

微课设计制作中忽略学习者思维参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给出主题,缺乏切入平台,忽略思维的起步台阶。

2.三言两语道出研究问题,跳过发现问题的环节,忽略学习者探究的欲望。

3.自始至终不间断的讲,没有留出思考的空间,忽略学习主体的参与。

4.从已知的角度解决难点问题,没有初学者设疑取证分析自我修正的环节,忽略构建、探究的过程。

5.直接提出既定的解决问题方法,没有放手“渔”,忽略思维习惯培养。

6.急急忙忙奔结论,缺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中的行为参照,忽略思维提升步骤。

7.结课简单总结复习,缺乏延伸联想,忽略思维迁移。

二、遵循学习心理和教学方法,指导微课设计与制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也发生调整和改变。教学的作用就是修正和改变学生的疑似概念。

学习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经历建构和思维得到的知识,是从知识、方法、目标、形式四个维度深刻理解的知识,相反没有已有经验的新知识,是空中楼阁[2]。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形成;创设学习情境,架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组织协作学习,引导思考和讨论等[3]。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用探索、发现方法建构新知识;提出假设,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加以验证,结合已知事物和现象联系和思考当前学习内容[3]。探究—研讨教学法认为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习者获得终生受用的方式、方法。教学就是提供特定情境来培育、促进、强化和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欲望、发现欲望、创造欲望。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产生持久动力,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积极地投入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的是“助产士”的角色,为学生们“学习科学”接生[4]。

兰本达教授认为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有结构的材料能够引起经历。经历中的交流质疑,是对信息进行整理、甄别、比对、处理、加工和推理的思维参与过程。看似简单的交流活动,其实质是学习者倾听、分享、接纳、合作、质疑、怀疑、证据、自我修正、情感交流等思维参与的过程。

三、《九九乘法表》设计制作中落实学习者思维参与的几点做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明白了学习心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教育技术,渗透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策略,落实教学环节。

微课程《九九乘法表》设计制作中,从切入主题到引出问题,从过渡语言到停顿留白,从一个问号到一个表格;从界面布局到结课迁移学习,无不让学习者从现有基础入手,层层扎实知识建构,步步深入经历探究,环环紧扣思维参与。

1.一句熟悉话,切入主题

语音:一口气背出九九乘法表,是小学的功课;一笔“写”出九九乘法表,是今天的学习。

前半句话——背九九乘法表,画面配合出现动态的一笔一画过程式的1×1=1,颜色丰富,颇似小学生稚嫩且认真的手笔。后半句——“写”九九乘法表,画面出现Excel复制公式快速拖拽出九九乘法表画面。

从人人皆知的熟悉亲切的小学数学背九九乘法表的情景切入,转入一笔“写”出九九乘法表这个课程内容,起点从低到高,难度从易到难,知识从已知到未知。起始一个铺垫,借助一个台阶,实现一个跨越,达到指定高度。短短两句话,承转起接,自然到位,严丝合缝。

2.一个已知点,引出问题

参照已有的数学和Excel 知识,在B3 单元格输入公式,等于被乘数乘以乘数,即=B2* A3,然后复制公式。做了,结果错了。参看图1。

错在哪儿了?问题抛出,引课到此完成。

从“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角度理解,每一个微课程都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怎么设计伏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

该微课的引课环节没有直接给出正确公式,而是从学习者已知单元格相对引用这个水平去做,引出错误结果。已有知识和水平,是学习者目前能够迈出门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台阶的起始平台。从熟悉的情景引入,学习者自己发现了问题,这时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随之产生,猜想、质疑、分析、取证、思考、交流所有思维活动随之而来。

3.一个短停顿,留出思考空间

语音:这不是九九乘法表,简直是一本万利书!问题出在哪儿了?

这时候课件中间有一个短停顿,目的是给学习者留出思考的空间。

按照已有经验去做,却错了,这时开始质疑自己。错在哪儿了?公式错了?B3 单元格结果正确,为什么复制公式,其他单元格却错了?怎么做才能得出九九乘法表?翻教材看看,上百度查查……质疑同时,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

著名科学启蒙教育专家刘默耕先生曾提出“一英寸宽,一英里深”[5]的教学思想,倡导教学应选择突破点,然后向纵深挺进。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学向纵深挺近的步骤之一。

微课程,内容少,向纵深挖掘是设计要点。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但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入口,朝着精、深、透目标设计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扎实,印象深刻,自信倍增,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像掘井,遍地开花,只能是浅尝辄止;只有朝一个目标深挖,再深挖,必将掘井及泉。

4.一个小表格,搭建思维平台

短暂停顿思考后,推测错误产生,也许是公式有误。

语音:B3 单元格,一一得一,正确。D3 单元格有点儿问题,现在等于D2* C3,在乘法表中,应该是D2* A3,三乘以一等于三,同样的问题出现在C5、B7 等其余单元格中。

与语音同步,在界面右侧空白处渐次列表显示选取单元格的现有公式和正确公式。参看图1。

表格,让繁复的数据简单明了,分门别类。一表容万言,一表明百理。几个单元格的公式罗列在表格中,条理清晰、对比规整,便于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将公式罗列显示出来,给学习者一个观察的平台,一个分析的思路,一个思维的切入点。一组原始数据,列入表格,其中蕴含的信息跃然而出。发现错误都是由相对引用引起的。

图1

这时候画面左侧动画渐变并改变颜色突出显示几个选取单元格的被乘数和乘数,给大家一个直观的画面,明白原来是这样错了。参看图1。

语音:发现错误的同时,也发现了乘法表公式的规律:被乘数中的行号地址不变,都是2,乘数中的列标地址不变,都是A。

这时修正B3 单元格的公式为B$2* $A3。

复制公式,出现正确结果。但是B3:J11 方形矩阵都是结果,要显示出我们熟悉的下三角矩阵乘法表,需要删除多余的结果。

5.又一个表格,培养思维习惯

语音:……有没有一个公式,复制后直接拖拽得出下三角矩阵的效果?首先分析一下,上三角矩阵乘法表,什么位置显示结果,什么位置不显示结果,也就是空白。

图2

这是课程关键点。同样利用表格,将几个显示结果单元格的被乘数和乘数罗列出来。发现规律与结论:在上三角矩阵乘法表中,当被乘数大于或等于乘数的时候,显示结果,否则不显示结果。参看图2。

本课程两次借用表格,收集证据,验证假设。把猜想的,说出来,通过表格归类写出来。借助表格,学习者思考有了对象,活动有了指向,有利于学习者反馈、监控、校正自己的学习过程。

微课程碎片化的学习,毕竟不是系统学习课程的根本方法。我们只是通过微课程,从微处入手,突破难点,增加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进而训练思维方式,培养学习能力,这才是微课程的终极目的。

几分钟的微课程,只是一个范例,一个思维方式的范例。微课程以能力本位“渔”知识本位的“鱼”,收获以人为本的“养鱼方法”。

6.一个提示板,文字幻化公式

有了结论,要把这个结论用IF 函数表示出来,是这节课的难点。If 函数第一次出现,打开对话框一片英文字母,学习者从心里产生一种对未知的陌生感,觉得无从下手。

这时候课件界面上方为if 函数对话框,下方为结论提示板。而且这个结论分三行写。参看图3。

三行写的目的是对应if 函数三个文本框,更符合初学者的学习经历。这样便于学习者把口语化的条件判断,用公式化的语言表示到函数参数对话框中。

图3

这个画面的布局,是教学经验,是教学策略,也是信息化设计的教学艺术。

微课程借助信息技术之“手”,嫁接教学艺术之花。从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直观、上下对比,展现学习内容,辅助思维升华,化解学习难点[6]。融合技术与艺术的微课程,使学习者置身体验式、经历式、探究式的学习场景。这样的微课程学习,符合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潜能。这样的微课程教学,传达全新教学内容,展现现代教学魅力。

7.一个样例图,迁移更多学习

一个九九乘法表,涉及单元格相对引用、绝对应用、混合引用,if 函数的使用,文本连接符&的使用等知识点。几分钟的微课程无法完成所有内容的深入学习,更多内容需要学习者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课程最后画面停留在有运算过程的九九乘法表。参看图4。

语音:小时候背九九乘法表,有运算过程,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参照样例,仔细看看公式,试着做一做。希望更上一层楼。

图4

一句话将当前学习内容迁移到提高和深化程度[7]。一个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联想的过程。一节课程的结束语就是启发联想的按钮。结课不仅仅是简单的总结与复习,结课是下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开始,是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纽带。每一个微课程都应该结束落脚在“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上,使学习延续——向课外延续,向实践延续,向生活延续,向未知延续。

四、结语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设计制作高质量微课程的探索,是每个远程教育工作者的永恒命题。如何恰当运用技术展现内容,如何在几分钟微课程中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如何保持学习者持续的学习兴趣,如何确保学习者有效的思维参与,远程教学中如何促进交流质疑……任重道远,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1]张一春.小微课,大世界.张一春的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njnuzyc.

[2]王惠兰.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环节之探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3]百度文库.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EB/OL].www.baidu.com.

[4]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忠学.刘默耕先生的小学科学教学思想简述[J].科学课,2005(7).

[6]李伟艺.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艺术之探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7]百度文库.学习迁移[EB/OL].www.baidu.com.

猜你喜欢

单元格表格公式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流水账分类统计巧实现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玩转方格
玩转方格
统计表格的要求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