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军民融合 情满浦江

2015-11-27上海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民政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双拥军民上海市

上海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办公室

双拥:新路子、新探索、新篇章

上海军民融合 情满浦江

上海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双拥艺术团广场演出

上海确立了“弘扬传统、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融合发展”的双拥工作理念,明确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要实现“规划、设施、机制转换、教育和关心生活”五个同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的双拥赞歌。

办实事、解难题,出新招实招

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做到“三个纳入、三个坚持”,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坚持每年召开专题议军会议研究部队建设需求,坚持每年“两会”期间到部队代表团听取意见,坚持每年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到基层部队走访慰问。

出台了《上海市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施细则》《上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等20余部地方法规,涵盖了后备力量、交通战备、民防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平战转换机制。

上海市和驻沪部队开展了“双拥在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排忧解难。近年来,市各级支援解决驻沪部队战备训练、基础建设、生活补贴等近百亿元。市现有基层拥军优属社会组织4372个,参加经常性拥军优属活动的社区单位11069家,参与基层日常拥军优属活动的服务人员3.4万名,实现了双拥工作网格化。全市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各区县街镇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了关爱功臣的志愿者队伍。

着力打造上海特色双拥品牌。全市形成了科教拥军培训基地(学校)、“关爱功臣”精神慰藉项目、“军功章的荣耀—立功受奖军人及其家属代表看上海”、驻沪部队“师团职干部看上海”、军营文化进社区和社区文化进军营、东方爱民岗、“军徽映夕阳”和“军徽照晨曦”“百名医疗专家”进社区义疹、“百名军校研究生宣讲团”进社区宣讲等十大双拥品牌活动。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

近年来,驻沪部队勇于承担并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先后投入兵力15万余人次,转移疏散遇险群众6万余人次,抢运物资7万余吨。

上海警备区会同驻沪各部队组建了支援上海应急处突“六支力量”,在维护治安环境、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游赛”举办期间,驻沪各部队开展“为世游赛添彩,为党旗增辉”活动,确保了世游赛精彩圆满。去年亚信峰会在沪举行,驻沪武警部队主要担负要人住地、重要活动现场、专机警卫,17个区县和2个机场武装巡逻等任务。各部队及早研究制订总体计划,分别制订军事、政治、后勤工作流程,广泛开展处置暴恐事件战法研究演练,制定19个任务方案及各类保障计划。

驻沪三军、武警部队积极投入拥政爱民工作,拓展军民“同学创新理论、同树文明新风、同建和谐平安”活动,积极支持地方国防教育,先后建立少年军校168座,派出军训教官3.3万人次、军训学生215万人次。子弟兵向困难群众捐款2213万余元、捐物11万余件。深入开展“军徽映夕阳”“军徽照晨曦”“学雷锋、学八连”等主题活动。

军地相互支持,推进军民融合

2014年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出台了《关于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建立了军地协调小组的工作机构,确定了工作目标和措施,完善了军民融合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政策的形成机制、协商机制、推动机制和督导机制。召开了两次军地协调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明确了工作措施和目标,推进了军地相互支持的有关重点项目、重大事项的落实。

上海充分发挥独特的科技、制造、信息等区域优势,以大飞机、造船、高端装备、卫星导航、航空发动机等重大项目为牵引,建成了8个国家级国防动员中心和4个动员保障基地,完成了409个与国防需求相关的产品指标体系;市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和解放军总装备部举办了两届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军地双方签约30多个项目近60亿元,发布军民两用技术1500多项。注重军地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融合,建立国防动员人才数据库,区分作战保障、装备开发和技术研发、信息化专家等5类人才,编组雷达、电网等22个专业队伍共5300多人,一大批博士等高精尖人才进入后备力量方阵。

猜你喜欢

双拥军民上海市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北京朝阳双拥“5+5”加出军民真合力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